把握《音乐课程标准》之脉络

摘 要 :2001年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颁布,至今已有11年,各地学校音乐课的开课率普遍提高,师生对音乐教育作用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但是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在具体的实施当中,现实与目标存在着差距.本文主要是把《音乐课程标准》的观点进一步排列、组合,使其整体上层次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真正地把握住《音乐课程标准》之脉络,从而使其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有更强的指导性.关 键 词 :音乐;课程;标准;脉络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4-02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把育人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不再只是一门技能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审美教育,教育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过音乐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准确的理解《标准》的层次、脉络,成为促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一、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培养音乐兴趣的首要方法就是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音乐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势必为培养音乐兴趣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学校环境对学生影响最大.所以,学校音乐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音乐兴趣.创造良好的学校音乐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1)布置理想的教室及校园环境,在室内、走廊里适当的地方悬挂音乐家画像,张贴音乐格言,出版音乐板报等.(2)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评论音乐家的优秀音乐作品,介绍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发表学生对社会音乐生活的种种议论或评价.(3)组织各种音乐社团,如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军乐队、作曲小组等.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4)组织各种音乐演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演,发现并培养音乐骨干学生.其次,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十分重要.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与学习兴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积极的引导,精心的呵护孩子的成长,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感兴趣的地方和擅长方面.在引导、关照孩子学习的同时,要给予孩子一宽松、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再次,社会环境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由于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把握,受“物积”的影响而表现各异,因而对情爱、、、道德、职业、未来等均有借鉴性、幻想性、排他性和模糊性.所以,受社会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使学生心理的脆弱性、盲目性、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均表现无遗,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提出了疑惑、感到了迷茫.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现象.在这种环境下何以谈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大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给孩子、学生留一份纯净的天地.二、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最本源的动力,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就当前的教育状况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唯一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所以,兴趣是音乐学习精神中的基础中的基础,没有音乐学习兴趣,其他一切都是形同虚设,无法实现.兴趣对人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兴趣不只是对某种事物的表面关心,而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因此,兴趣一经形成,便会磁石般地吸引着人们去参与、从事和认识某种活动.而对于学习来说,学习兴趣就首先成为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内趋力,是学生能够保持继续学习的最稳定的动机.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任何一种教学来说,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三、“育人”过程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首先,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绝对不是为了培养几个音乐家,而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进步需要素质全面、身心和谐的人,而人才的标志并不仅仅依靠智商参数,情商、审美修养、文化底蕴亦是代表高素质的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在“育人”过程中,培养、激发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从国际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可知,当今中国缺少创新型人才,缺乏创新精神.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许多国家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音乐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特殊的功能.吴斌、金亚文老师总结了三个方面:其一,音乐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造过程;其二,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给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其三,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和创造热情.因此,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允被忽视的.再次,学生的自我表现与社会交往能力是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的.社会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独木难成林,单个人无所谓社会.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表现自己,语言是最基本的手段,但是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语言不通怎么办?而音乐则是没有国界的一种特殊语言.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与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这种“当众、自信、有表情的地歌唱”使学生尝试了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从而增强了自信心,磨炼意志,也获得失败的经验.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也使学生树立了群体意识.从而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增强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而音乐教育又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应坚定不移地把重点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不是单纯的“育才”,合理的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1041546)作者简介:吴超(1975-),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马少帅(1981-),男,河北保定人,衡水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类似论文

《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有着较为科学合理的八点建议:1 体现学生在评。
更新日期:2024-5-1 浏览量:12123 点赞量:4083

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

摘 要 :新《标准》充分体现现代课堂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
更新日期:2024-1-9 浏览量:7970 点赞量:3171

用新理念落实《体育课程标准》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门和打基础的阶段 通过体育运动实践,充。
更新日期:2024-9-11 浏览量:118488 点赞量:2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