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批判

摘 要 :“媒介帝国主义”和“跨文化传播”是两种不同的对文化传播的认知与分析模式.这两种传播模式均存在对第三世界文化的侵入,只有对各文化形态以宽容态度审视,才能促进人类文化共同发展.

关 键 词 :媒介帝国主义;后殖义;跨文化传播;文化安全

(一)后殖义语境下的文化批判:媒介帝国主义

媒介帝国主义是在殖民统治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由经济霸权导引的一种文化霸权.与殖义统治时期西方列强对殖民地文化的压制和对自身文化的强制灌输不同,媒介帝国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萌生发展的具体语境肇始于19世纪后半叶的后殖义.后殖义倾向于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以及文学的价值与传统,甚至包括各种后现代主义的形式,都贯穿着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而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总是被认为居于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在西方殖义的霸权地位下,作为第一世界的欧美大国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他们将自身的意识形态看做一种占优势地位的世界性价值,通过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文化的等各种途径传播到第三世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在西方学术界掀起批判思潮,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反对文化传播霸权和文化侵略的阐释组成“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的初生形态.而70年代以后,信息垄断和文化入侵现象的深入使得对这一新的帝国主义形式称霸全球的批判思想更加明晰.总体来看,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阐释多是“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探讨如何利用媒介以导致发展中国家扩张并更换既有模式,使之整编进资本主义体系的现代化过程”[1].该种理论体现了二战以后西方学者对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反省和批判,更揭示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特征的思考与认识.全球文化在今天所衍生出的复杂、重叠和离散的秩序,决定以往的中心―边缘模式不再适用,而出现了不同文化的广泛互学、互动、互渗、互补,之于传播学领域即是跨文化传播.

(二)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思维:跨文化传播

全球化思维的扩散、普及和延伸是以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为先导的.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交往的全球化,接踵而来的即是精神、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全球性扩张,并在经济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互动中产生对全球化本质意义的深度开掘.从跨文化传播的既有经验来看,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

1.跨文化传播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异质文化,反思本土文化

每一种在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里成长发展起来的文化类型,都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惰性和盲点,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媒体已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介质,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之外的个体的“自我欣赏”和“故步自封”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2]所谓跨文化传播就是要跨越异质文化间的感性偏见.对待异质文化要采取理性的态度与内向的思维,以本土文化为参照,真正站在文化发展的立场上,慎重考虑意识形态、国家制度以及民族情绪的介入;对本土文化我们则应采取外向的思维,进行自我优化,适应现实的需要.


2.跨文化传播的关 键 词 是“平等”“自由”

与媒介帝国主义将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平等关系作为批判对象不同,跨文化传播是致力于人类文化的平等和自由发展的文化战略.这一文化战略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谁战胜谁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生存问题.《世界文化报告1998》第一次就世界各国文化发展趋势以及文化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其中就主张各文化要和平、容忍、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们拥有享受自己文化的自由,拥有了解和理解其他文化的自由.

(三)媒介帝国主义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安全危机:以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和韩国情感剧为例

我国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向来带有暧昧性和矛盾性,对物质与科技层面的文明较乐于接受,并时常主动吸取,而一旦涉及精神文化层面就显得踌躇,甚至强烈抵制.这是因为人文文化带有特殊的民族性和情感与意识形态的因素.实际上“跨文化传播并非是单向的全球一体化文化运动,它包含着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与异质两种力量的对峙与互动”[3].就现状来看,各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传播出现同质化或者单一全球化的局面.对于信息相对贫弱的国家来说,强国很可能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帝国主义”,弱国将失去在世界上的声音,甚至其原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极有可能被加以改造.因此,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事实.

1.好莱坞电影.好莱坞大片的传播承载着鲜明的美国文化烙印,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是好莱坞同化亚洲最初的触角.而20世纪末,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也开始放弃曾经长期坚守的民族文化阵地,向好莱坞舶来品看齐,印度更是大张旗鼓地树起好莱坞的山寨体:宝莱坞.尽管电影是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产物,但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已具备传播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霸王别姬》(1993)、《卧虎藏龙》(2000)等影片证明了对这种舶来品的利用挖掘.跨文化传播经过较长的交流以后,很难再区分什么是外来的或是本土的,是“帝国主义”的还是地方的,而成为一种异常突出而在经济上又极有可为的文化杂交物.

2.日本动漫.当中国迈开步伐走向世界的时候,日本动漫伴随着青少年一代逐渐在中国成长起来.《黑猫警长》《恐龙克塞号》《机器猫》直到后来的《千与千寻》《死亡笔记》,其渗透出的大和民族积极、容忍的价值观和武士道精神极易影响青少年的心智和价值观的形成.反观国产动漫,尽管也曾有过诸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等的辉煌,但在IT时代扑面而来时,国产动画很快因技术、理念、思维的滞后而失去竞争力,甚至连我们的国宝熊猫也沦落到让西方肆意恶搞的境遇.从动漫文本的文化内核层面分析,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多样化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奠定了动漫艺术的基础,而亟待努力的是将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最大化结合.

3.韩国音乐、情感剧.2000年以后当一部名为《爱情是什么》的韩国情感剧在我国大陆播出后,“韩流”开始登上各大娱乐媒体.伴随着文化产品的输入,化妆品、服饰、数码产品等生活商品也以方兴未艾之势登陆中国,甚至有韩国经济学家预言“韩国经济的出路就在韩流之中”.“韩流”突袭的潜台词是我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其原因在于:其一,韩国和我国都有着儒家文化传统,因此韩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所认同;其二,韩国政府重视发展民族文化,支持本土文化的输出.需要警惕的是近年韩剧中出现的民族主义倾向,有些甚至直抵中国观众的接受底线.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来看,追求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是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面向未来的文化才有前途.我国社会的文化现实是复杂与特异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元并存,各种文化话语在当前转型期的社会发展不平衡阶段,均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或现实性.传统文化的重振是以创新作为继承传统的形式,并将之延续到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建设中.这是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注释:

[1] [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闵惠泉、王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2] 参见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9页.

[3] 匡长福:《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环球视野》2009年第6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类似论文

大众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城市文化活力建构

摘 要:每个城市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表现为一定的文化活力,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文化活力 大众文化无疑是当代。
更新日期:2024-11-12 浏览量:144623 点赞量:31605

价值衡器与文化批判

一、 长期以来,人们渴求创新而忽视了批判 我们不但有创新的企业、创新的品牌意识和广告意识,甚至有“创新”的。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4474 点赞量:32623

加快科技信息化推动林业现代化进程

摘 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和敏捷服务 从林业来看,信息化是做好新形势下林业工作的迫切需要,林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加快发展&。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21267 点赞量:6283

现代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产物;社会主义。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9965 点赞量: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