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的乡村教师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很多农村学校一夕之间被闲置下来,曾经活跃在校园中的孩子们被并入“中心校”.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调整中,作为学校的另一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教师们,他们的命运也随着学校的关闭而跌宕起伏.

“美好的”县城生活

王晓是吉林省梨树县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2001年,她所在的村小学校被列入撤点并校的行列.回想当年得到学校被撤并的消息时,王晓还是五年级的班主任.她说:“自己工作了20多年的学校说没就没了,难过是一定的,但我还有一个毕业班,能把那些孩子带到毕业是我最大的安慰.”

两年以后,48岁的王晓把这班孩子送上初中的同时,也接到了学校让她内退的通知.“服从组织安排”的王晓从此过上了“享清福”的生活.

根据政策规定,有编制的农村学校教师在学校被撤并后都会被安排到中心学校继续工作,在工资待遇方面也和中心学校的教师相同.在很多同乡的眼里,王晓成了“一朝飞上了高枝”的“城里人”.

提前退休的“城里人”王晓却觉得心里苦涩涩的,“我理解学校的决定,也知道有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能胜任教师这个岗位,可我是真的舍不得这三尺讲台.”

从“文化人”到“隐形人”

和很多教师相比,王晓无疑是幸运的,她还有机会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事实上,很多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中心校的教师都存在一定差距,撤点并校之后,他们都离开了原本的教学岗位,或成为“校警”,或变成“校工”,或干脆成为中心校的“隐形人”,一年也不上一次班.

王翔就是这样的一位“隐形人”.2003年之前,王翔还是村里颇受尊敬的“文化人”,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王翔来记账,有时写春联也请他来.

2003年,生源的急速减少让王翔所在的中学被并入了梨树县第二中学,曾经的“文化人”成了普通人.王翔不能适应“一切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学模式”,他的“才华”也没有了用武之地,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变成了没什么用处的人”,“领着工资却没有贡献”成了王翔的一块心病.

刚开始的几年,王翔还时不时到学校看看,监考、修桌椅、保卫处等可无论什么工作,王翔都觉的“差了那么点意思”,渐渐地也就不去了.如今的王翔在江苏张家港市和当医生的妻子在一家私立医院打工,过着“拿着两份工资的幸福生活”.

然而,对于这些 “外来教师”,梨树县中心小学陆海燕老师却颇有微词,“他们的工资水平和我们一样,可是大多数人却不具备合格的业务能力.我们的生源多了,他们却占着编制,年轻的优秀教师上不来,教学压力最后还是落到我们头上.”

被遗忘的“留守者”

李金原是梨树县村人,在村小学做了7年的代课教师.“即使不能转成公办教师,在村里也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抱着这样的想法,李金原一直安安稳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和王翔一样,他也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还会拉手风琴,这样的人在村里都是有威望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时说话比村长管用”.

撤校之前,李金原是“全才”,语文、音乐、体育等课排得满满的,有时还义务修理学校的桌椅板凳,用他妻子的话说是“恨不得睡在学校里”.然而,他的好日子从2001年学校被撤并的那一天结束了.“就像有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样,那时才明白‘编制’的重要性.”李金原说.

学校没了,学生也没了,老校长觉得有些愧对这个把青春都耗在学校的教书匠,便把学校的手风琴偷偷送给他留作纪念.

“有孩子的时候,手风琴飘出的是音乐;没孩子的时候,手风琴弹的就是噪音了.”丢了工作的李金原不想再种地,外出打工也无一技之长,人到中年,“依靠什么生活”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无所事事了一年之后,李金原发现自从村小消失之后,受影响的并不只是自己,孩子们到县城上学之后,连住宿都成了父母们的难题.

村距县城至少需要40分钟的车程,中心校又没有宿舍,父母农闲时可以开着摩托车接送孩子,但农忙时节,对孩子的照管只能依靠寄宿来解决.

寄宿,有亲戚在县城的还好说,但是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仍需要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寄宿家庭来照顾自己的孩子.

于是李金原倾尽家蓄在梨树县中心小学买了一栋80多平米的房子,开了一个寄宿班.“乡亲们都挺信任我的,最多的时候我这里住过13个孩子.”李金原说,“这样我既解决生计问题,也能为村民们做点事情.孩子们回来之后,我辅导他们功课,有时觉得又回到了从前教书的日子.”

“去年看到那么多地方发生校车事故,我心里特别难受.”李金原表示,并校后学生们去条件更好的县城读书是好事情,“但如果学生不需要奔波,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去,不更是改变农村教学质量的好办法吗?”


奔波在路上

邓凌原 __ 文

2012年的寒假即将过去,湖南省隆回县三阁司乡中心小学的三年级学生钱香又将背上沉甸甸的书包,每天奔波在遥远的求学路上.

这是一条毫不起眼的乡间水泥路,从钱香所在的荷叶村到三阁司乡中心小学大约有3.5公里的路程,途中几次上下山坡,还要经过村口的一条小河.按照钱香祖父钱够能的估计,“普通大人起码要走50分钟,小孩子要走一个多小时.”

由于冬季雨雪不断,这条路显得泥泞不堪.小钱香穿着雨靴,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拎着奶奶做的棉鞋(到了教室再换上),一步一滑地向学校走去.而到了汛期,小河里的水常常没过桥面,小钱香便由祖父背过河去;水势大的时候祖孙俩只好折返家中,老师得知情况后也会通知放假.

春夏季节,山间阴晴不定,有时候早晨出门时天气还很晴朗,走到半路便暴雨如注,钱香等不及祖父送伞,便和小伙伴们一路小跑到学校,走进教室时全身都淋透了.

由于附近没有小学,与钱香一样需要长途跋涉上学的还有三阁司村、荷花村、车田村和乐居田村的孩子们,最远的孩子要走十几里山路.

“以前,三阁司乡的每个村都有小学,孩子们能就近上学.现在由于村小大量撤并,孩子们集中上学,路程就远多了.”钱长柏曾是荷叶村村小的在职教师,也是村小撤并的知情人.据他介绍,到上世纪末,整个三阁司乡还有19所村小,目前仅存3所.

荷叶村的村小距离钱香家大约500米,属于较早撤并的一批,如今已被夷为平地.近几年,这里成为村里孩子们等待校车的候车点,只要是上学的日子,它都是村里每天早晨最热闹的地方.

然而坐校车对于钱香来说也只是“逝去的幸福”.据钱够能介绍,钱香从上学期十月份开始就不再乘坐校车而改为步行了,原因是“车费太贵,家里负担不起”.

钱够能算了一笔账:每个学生每期乘坐校车的费用是400元,大约相当于每天来回6元钱的花费,可是平时从荷叶村坐车至隆回县城(路程大约14公里)来回也只要5元钱.相比之下,校车费用太过“昂贵”,很多家长对此非常不满.

“听说从今年开始,校车严查超载,运营成本增加后车费要涨到600元,远一点的要涨到800元,村里好几家的学生家长都嫌太贵,不愿意坐校车了.”开学在即,钱够能眼看着孙女每天又将来回跋涉,心中很是担忧.

那么能不能在荷叶村附近能再建一所小学,让周边几个村庄的孩子们就近上学,免去来回奔波之苦呢?钱够能表示,这样的想法不是没有,很多家长都赞同.可是对于这些留守老人和儿童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梦想,实现起来太难了.

类似论文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昆明理工大学中青年博士教师现状问卷调查报告致公党昆明理工大学总支部民盟昆明理工大学委员会民建昆明理工大学支部二O一三年六月昆明理工。
更新日期:2024-3-13 浏览量:42579 点赞量:9752

英语远程教育和乡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农村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使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有效地。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22350 点赞量:6612

习作苑里走出的“最美乡村教师”

今天下午我校有幸请到了临沭县白旄镇朱崔完小的语文教师——解现任老师 解老师50多岁,是一个高中毕业的“老民师”,。
更新日期:2024-2-24 浏览量:34186 点赞量:8806

袁贵仁:乡村教师到教育部部长

贫苦出身 袁贵仁的家乡,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南屯村,在本村读了4年小学后,袁贵仁和他的同学们,每天步行两公里,到镇上的小学、初中。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3248 点赞量:18591

中外高校学子联手培训吉林乡村教师

8月1日~9日,中美大学生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社团TECC(Technology&Education:ConnectingCultures)组织我国上海交通大学。
更新日期:2024-7-4 浏览量:16160 点赞量:5267

乡村教师教学随笔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课后反思、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探索、教学风格和教学管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
更新日期:2024-1-22 浏览量:19017 点赞量:4944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培养

[摘 要] 近十年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专职教师队伍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青年教师成为了民办高等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20974 点赞量:2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