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构成的建筑学生教育

关 键 词:创造力三构成理论;研究生教育;显性培养;隐性培养;创造技能;工作动机

摘 要:通对创造力三构成理论的研究和对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显性、隐性环节的分析得知:建筑学研究生创造力培养可以专业知识、创造技能、工作动力三个创造力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同时将课内教学和课外设计实践相结合,加强学位论文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兼顾显性培养环节和隐形培养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1)05-0108-05

1999年,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暨第二届系主任会议提出了关于创新能力教育的主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建筑设计人才”.专家们针对“建筑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一个薄弱点”提出了相应建议.虽然这次会议至今已有十多年,但我国建筑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改善.因此,在教育部出台《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认真分析培养程中提高未来建筑师创造能力的相关因素,努力提高建筑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创造力是建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必要课题.

一、创造能力及其研究

创造是一个“复杂的人类活动”,它“是伴随有独创性成果出现的、具有丰富首创性体验的实践程”.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这个词,但创造仍然是个很难被理解和解释的名词,科学家、艺术家都无法完全解释清楚创造是如何产生和完成的.最早对创造进行系统研究的是19世纪的高尔顿(Galton),他的重点研究在于人的“天赋”.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又从心理分析、认知分析、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四个角度对创造性个性、感知和创造能力激发进行了重点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创造力不是具有天赋的少数人才有的,它是普遍存在的;而创造力也并不是绝对由个人内在因素决定的,它与外在社会、环境、文化等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可以激发和培育的.因此,专家们在对创造程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广泛研究如何通教育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中包括教师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与课程设置等内容.

在对创造力的研究中,哈佛大学阿马比尔(Amabile)教授提出的创造三构成理论比较有影响力.他认为,创造三构成理论包括专业知识(Expertise)、创造技能(CreativitySkills)和工作动机(TaskMotivation),具体见图1.

其中,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个人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它是影响一个人创造力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价值的创造必须依托相关领域的知识才能完成.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根据波顿(Boden)的观点,创造分为P-Creativity和H-Creativity两种.前者是指对创造者来说从没有出现的新想法,但这个想法别人也许已经有了;而后者是指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新创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意.但判断个人创意属于何种创造时,创造者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如果创造者的知识积累少,其创造将会变得非常困难.柯布西耶曾经在与夏尔先生的通信中就谈到,因为没有技术概念支撑,他“不敢哪怕只是稍稍放纵一下自己的想象”.这个实例非常有力地证明了知识是创造力飞翔的翅膀.

创造技能主要包括了创造者的认知风格、创造的工作风格和个性特点等内容.一些学者认为,“个性”是影响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创造能力强的人会有以下特征:能容忍、愿意冒险、自信,等等.

工作动机主要包括创造者的工作态度、对个人工作动机的知觉等内容,它与工作内在初始动机等因素有关.阿马比尔还将工作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两大部分,而这两部分的动机互动形成动机综效(MotivationSynergy),其中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即兴趣和”.

在阿马比尔的创造三构成理论中,专业知识是创造者创造能力和创造性工作的基础,而创造技能是开展创造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在这个程中工作动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结合设计教学的研究中,有人对阿马比尔的创造力三构成理论进行了改造,提出了设计创造的三元素,即专业知识(Expertise)、动机(Motivation)和创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Creative/ProblemSolvingSkills).见图2.在图2中,(a)图是创造力三元素关系的基本测评模型,此模型根据创造力三构成设计了三向空间轴,每项都是从0分到10分.每个分项各有35个问题,受测者回答完问题后,就会获得三项指标的分别评分,各个评分对应空间轴的刻度,最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图形(见阴影部分).(b)图、(c)图分别为不同受测人的测评结果,其中(c)图的创造力优于(b)图.因此,通获得的图像可以对受测人的创造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创造力三构成理论提示我们,在对建筑类研究生进行创造力培养时,可以通分解以上三个方面来培养研究生,并在明确以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研究生创造力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二、建筑学研究生培养与创造三构成关系

199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了建筑学学士学位和建筑学硕士学位.经近20年的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体系也已基本建立.各校按照《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标准》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其培养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课程教学、设计和科研实践、学位论文.除此之外,还有些隐性因素,如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等对研究生培养也有一定影响,而且这种隐性因素对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而建筑学研究生培养程与创造三构成存在着紧密联系,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培养环节及其隐性培养因素都贯穿着创造三构成的培养,其具体关系见图3.

1.注重课程教学环节及相关隐性因素培养

在研究生显性培养环节中,课程的设置对研究生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研究生在所修课程中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通选修不同的课程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其创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内容同时也与创造技能和工作动机有关.比如,国外“‘创造力研究’或‘创造学’已开始成为学者们认可的新兴学科”,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有关创造方面的课程,而我国大学则很少开设此类课程.与创造方法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也不甚普及,有建筑教育者研究后认为,“在国内建筑院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研究方法或设计方法方面的课程明显偏少”.

推进研究生创新教育,除了应关注课程设置外,还应关注其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同样的一门课程,授课教师不同、所选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不同,其教学内容就会在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教学深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而教学方法不同也将会影响教学效果,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这些隐性培养因素能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和“工作动机”.这就提醒教育者应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而不只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应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按照已有规则或固定模式去思考问题等等.这些思考方式对研究生教育具 377;很好的启发价值.因此,建筑教育工作者应采用席明纳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设计研究和学生隐性因素的培养.

2.加强设计与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

将建筑设计和科研实践引入教学程中,是培养研究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可通建筑设计和科研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并在实践中整合和补充新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研究和设计能力,从而由一名学习者转化为符合“特定职业或岗位的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这个程中,导师及其他合作者的引导和示范、设计或研究团队的工作氛围、导师个人魅力等都从隐性的层面影响着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3.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完成时间通常不少于一年,如果加上前期选题和准备的时间,可能还会更长.而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程中,不仅要整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还要独立面对论文写作程中的各种挫折和挑战,这些都需要研究生拥有强有力的内在力量来克服各种困难,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当然,在研究生论文完成程中,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引导研究生从事一些创新性研究,而且教授学生探索相应的创造技能,并在关键时候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按时保质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4.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有学者认为创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外在影响和内在感知的互动,它是人与环境的对话.外部环境既可以促进人的创造力发挥,也可以阻碍人的创造力.我们从有利的方面来说,外部环境可以激发创造者的创造性灵感、鼓励其创造性思考、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当然外部环境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僵化的学术氛围、缺乏有效的学术交流和沟通等,都会使创造力的培养受到限制.

斯腾伯格曾指出,人们需要能支持和提供创意构思的环境.即使一个人拥有产生创意构思的所有内在资源,但是如果没有某个环境因素的推动(比如一个提出、展示这些构思的会议),这些创意也许永远不会出现.有学者认为,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氛围包括:感觉被目标和任务所激励、能与他人平等互动、新观点能受到支持和鼓励、能自由发表新观点等.除此之外,学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一些有创意的学术会议的机会也十分重要.这些都是对研究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培养.

三、基于三构成的建筑学研究生创造力培养思考

前人已经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这些探索并不系统,今后应加强其针对性和系统性.

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的新视点

从创造三构成中的专业知识来看,创造力教育不是关心所谓神来之笔的“灵感”,而是必须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而“教”与“学”是知识传授的两个方面.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说,要求教师深入思考该教什么和怎么去教,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研究生阶段知识的积累和吸取更需要研究生“自明”(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自觉”(有充分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可以通开设创造类方面的课程来开发研究生创造力,增强其“工作动力”.

2、显性培养环节与隐性培养因素都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显性培养环节与隐性培养因素对研究生的创造力培养几乎同等重要,这包括两方面的认知.一方面是应该认识到显性培养环节和隐性培养因素是紧密结合的.以设计和科研实践环节为例,教师不仅应该关注研究生是否完成了实践环节,还应该观察在整个程中研究生实践的“有效性”,以明确显性培养环节和隐性培养因素的“收效”如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以专业知识、创造技能、工作动机这三构成为切入点,将实践程与创造力培养结合起来,明确实践中的哪些程和内容对研究生这三方面的培养有利,从而根据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指导.

导师应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意识

“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影响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全程”.这既包括导师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影响,也包括导师有意识的培养.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在研究生创造能力培养上,导师通常都认为自己的培养作用很重要.并认为彼此信任是重要的沟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学生分享研究经验等途径都能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这项研究中,研究生则认为,还有两项因素与创造力培养有关,即对思考的反馈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前者是指研究生采用记日志等方式记录下灵感片段和素材,从而对问题思考进行反馈,而导师对研究日志的批注对很多学生来说启发很大.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指“非操纵性的指导(Non-controllingGuidance)”和“情感支持(Emotionalsupport)”,它能营造师生间积极的学术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自由思考.因此结合以上研究,导师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程中可以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督促其记录研究日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分享研究经验等途径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造能力培养更是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创造三构成理论为建筑学研究生创造力教育研究提供了支点.我们应结合研究生培养程中的显性和隐性环节及其影响因素,加强对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创造技能和工作动力三方面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勇气的建筑师.

责任编辑:舒莉霞

类似论文

善待学生,教育的基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不相同 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更为鲜明,学生的发展前。
更新日期:2024-5-20 浏览量:68485 点赞量:15145

影响农村学生教育诸因素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有学校教育、社会教。
更新日期:2024-11-5 浏览量:19323 点赞量:5346

人为本,加强特殊群体学生教育

内容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特殊群体”,使得我国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81190 点赞量:18176

小学特殊学生教育

从教十几年,送出的学生也是一批又一批,在众多学生中,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在大多数老师眼中是佼佼者、宠儿,可总。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8564 点赞量:2848

对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新

摘 要:教育实习作为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教育实践课程为高师毕业生向教师角色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教育实习。
更新日期:2024-3-14 浏览量:45976 点赞量:11411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

摘 要:特殊家庭学生是指那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寄宿寄养家庭、外出人口留守家庭、暴力家庭、溺爱娇惯家庭、特困家庭学。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0522 点赞量: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