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与的重要指南

【摘 要】“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以一种时代的、世界的、长远的眼光揭示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以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成为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南,要进一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始终坚持“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引,从根本上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关 键 词】;“三个面向”;高等教育

30年前,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南.“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新局面,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

一、“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基本内涵与精神实质

“三个面向”教育思想虽然只有简短的三句话,但是却包涵着丰富的内涵,“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提出,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第一,教育要面向现化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路线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体现在教育战线就是所谓的“两个估计”.正是从这“两个估计”出发,确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政策,如知识分子到工农兵中接受再教育、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等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后,开始拨乱反正,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所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指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的人才以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

第二,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要面向世界体现同志宽广的世界眼光,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等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行不通,关起门来搞教育同样也是行不通.首先,如果不与世界接轨,我们的教育内容就会陈旧,就无法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其次,不仅教育内容要与世界接轨,而且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我们也必须积极引进、学习和吸引.因为,教育本身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任何对教育规律的揭示或发现之成果的教育科学对于我们都有借鉴意义与价值.最后,教育面向现代化,不仅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引进来”,同时我们也要“走出去”,将中国文明成果传播世界,让中国教育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第三,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未来体现了教育思想的前瞻性特点.首先,这是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正如指出:“现在的世界,人类进步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方面更是这样,落后一年,赶都难赶上.”因此,作为个人来讲,必须不断增加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但作为教育部门来讲,必须敏锐地把握未来社会发展趋向与特点,预测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展步伐.其次,这是由于教育自身规律与特点决定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人才培养与教育的过程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正是教育的这种过程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前未来,切不可急功近利,鼠目寸光.

二、“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改革成就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以服务社会主义现化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人才培养数量成倍增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质量最直接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7.7万人,是1998年的6倍;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用10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在高等教育数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党、国务院多次强调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在政府、企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无数杰出人才,主要还是由我国高校自己培养的.比如,神舟七号、八号、九号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都是这些年我们自己培养的,都是优秀的创新人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新世纪以来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中,有12位华人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中有11位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


第二,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三十年来,中国高等学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04年2009年5年左右时间里,中国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3项,占全国总数的55.4%;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08项,占全国总数的55.7%;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41项,占全国总数的51.5%.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比例全面超过了50%.其中,在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7项一等奖中,高校获得了5项.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全国有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高校,有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来自高校,推动了理论创新,发挥了现代化建设“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第三,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社会不仅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神圣使命,也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自觉地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自觉参与科学普及,开展政策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决策作出了积极贡献.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例,2006年,全国高校专利拥有量达4.5万项,高校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仅掌握了一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而且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大批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 上海世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疫病防控等重大经济和社会需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也为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

第四,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开始走向自觉.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中国高校在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与挖掘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些大型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编撰基本都是由高校来完成,众多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与挖掘都是由地方高校承担着主力军.孔子学院的设立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目前,国内有60多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

三、坚持“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辉煌成就的背后,也面临许多具体问题.在这些具体问题当中隐含着一个根本性的深层性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所谓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成为困惑中国教育界并亟待的一道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是伴随着现代大学的产生,以现代大学理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现代大学诞生于欧洲中世纪,因而,现代大学制度最早也是起源于欧洲,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国家或学校里其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育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我们国家虽起步较晚,且步履维艰,但已是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一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与此同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正式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2年1月1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主要目的就是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现代大学制度涉及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架包括两个层面,即宏观层面(学校与外部的关系):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微观层面(学校内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管理.

第一,理顺和规范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总结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学与政府关系主要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隶属型或管理型,即大学是政府直接管理或者间接管理的对象.中国、法国的高校属于这种类型,目前两国都在进行改革.第二种是监督型,政府通过拨款、评估等对大学进行监督引导.英国的一些大学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种是自治型.美国的大学基本都是这种类型.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分布来看,自治型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具有活力.因此,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首先理顺和规范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解决大学自主权问题.

第二,理顺和规范大学与社会关系.美国哈佛大学的罗索夫斯基教授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镇,大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在太密切.理顺大学与社会关系必须明确大学办学的定位,必须建立大学与社会对接的有效机制,加强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和监督,建立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办法模式.

第三,理顺和规范学校内部关系.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行政化问题,表现在学校内部行政机构臃肿,行政干部众多,这种行政化倾向还导致用政治和行政的公共权力去替代和侵害学术和的公共权力,以权力为追求替代学术追求,严重扭曲了大学的价值观,偏离了大学的本真精神.只有理顺和规范学校内部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术,教授治校.

类似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不仅要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建设。
更新日期:2024-9-3 浏览量:15499 点赞量:4235

近十年台湾高等教育改革述评

【摘 要】新世纪以来,围绕高校治理结构的问题,我国台湾地区对高等教育展开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
更新日期:2024-11-15 浏览量:143049 点赞量:30708

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解读时代的钥匙,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一切 教育要改革,教育信息化是关键,教育信息化的。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6694 点赞量:13044

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

摘 要:改革是为了发展的活力,而活力需要制度的保障 本文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对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关系。
更新日期:2024-8-23 浏览量:105667 点赞量:22674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摘 要:文章在分析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
更新日期:2024-11-12 浏览量:142062 点赞量: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