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边款之林

据目前可掌握的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印章出现在战国,个别被称为更早的玺、印尚无确凿依据.古代印章的用途无非是封泥、烙马之类的实用物品.印顶或留孔装柄,或有钮饰,印身无文字.印顶(旁)落款,最早见于隋代官印,印铸造完成后,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这种简单的文字记录或称“背款”即最早的印章边款,唐宋以后的官印照例沿袭.

我国印章自战国至元明由质朴端庄到刻意矫饰,几经流变,风格日趋多样,至清代为鼎盛,元以后,由于文人的介入,石材的广泛使用,印章也由以实用为目的发展成以艺术为目的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印章的边款亦随之而丰富、成熟,文人篆刻而署款,简单的仅刻一名,或加年月及受刻者,字数不过一二字,最多十数字,复杂的如刻些自作的诗词、韵语,甚至刻上几百字的跋文.文人篆刻之印款较之隋唐官印之“背款”亦有本质之别,前者为艺术(表达),后者为实用(制度).作为表达,文人治印署款除刻者、受者之上下款外,可以记事、言情、论艺、刊录辞章,有些印家的长款,往往是一篇美文,文、书、刻相映,与印面构成了篆刻艺术的整体美,因此边款是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以后的印家大多重视边款,先以刀抒怀,再经打拓,活脱一个小碑版或微型刻帖,配在钤出红色印痕之旁,不仅悦目,同时也延伸了人们对印文的解读.

文字、形式、刀法是构成边款创作的要素,文字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怀、学识,形式涵盖了书体(正、草、隶、篆、行等)、图形、风格,刀法包括冲、切、削、单、双(复)刀等刻制技术.

纵观明清以来印人的款刻,明末始重视,清中方盛行,晚清已灿烂.从传世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彭、程邃、汪关等大多以双刀、复刀为法,刻出的也多是相对工稳的隶、楷、行书,尽可能实现毛笔书写的样式,对刀味几无所求.此时,刀仅仅充当了笔的“翻译”,其本身并无多少实质内容.

何震始见单刀锲刻,一刀一笔,以刀,已不是以刀复制书写,对刀味有明显的表现,稍后的董洵亦用此法.

西泠诸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皆重视款刻,大多用切刀法作楷,双刀法刻隶,黄小松时有数百字的长文.不知是地域的因素,还是书法造诣所限,总体相近,创造不足.切刀法在西泠诸家的创作中得以成熟、完善.八家之中唯陈曼生隶书见奇趣,不与时人同,隶书边款亦自成一格,风神超迈,惜传世作品中隶款不多,未尽其美也.

完白山人邓石如,篆刻独张一帜,主张印从书出,印外求印,贡献巨大,但其边款似未深究,除双刀款外,时以刀尖在印石浅表处划刻,有形而少骨.吴让之篆刻师邓石如,刀法、字法精绝处似过邓,且自创一格,然吴氏于边款除少数隶款从双刀制成,近似灵秀一路的小型汉碑外,其余皆刀尖轻划,更近乎南方刻竹(划刻),线条流动有余,质感不足.况且,吴让之传世作品多数不喜署款,即便署款,也是言语不多,“只作不述”是其特点,想来凭吴让之之才学,于边款,属未尽心思,志不在此.

与吴同时而稍晚的赵之谦,才学过人,其边款一改前人规矩,大胆且艺术地移植了南北朝石刻文字甚至造像题记中的图形,且阴刻阳刻并重,刀法独特,极具表现力,高超的书艺,深邃的思考,大胆的尝试,成就了赵氏对前人边款的超越.赵之谦诗、书、画、印的全面成就,邓、吴莫能及,赵对印章边款的艺术空间进行了扩展、填充、创造,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启迪了后人.甚至可以认为,赵氏对边款的贡献大于其对印面本身的贡献,赵的印章虽广采博取,多方尝试,但细细品味,其用刀的独特性,印风的统一性略逊其款.

不知是不是受到赵之谦的启发,吴昌硕在边款的创作中涉及了篆、隶、楷、造像图形等诸多形式,以四十岁左右为界,早期风格古雅从容,透着几分秀逸,中后期老辣不羁,结字左低右高,笔画坚决,钝刀重刻,通篇有一气呵成之感,随着年龄的变化,吴缶翁对边款的追求始终是在意的、富有创造性的.

黟山黄士陵,款与印极相合,看似平正,实藏丘壑.观其印款,横平竖直,形随字生,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皆从字的笔画多少而自然构成,不见刻意之痕迹,其表是楷形且有隶意,其骨为汉金文.初看平实,再读则古奥.

齐白石刻款从不多使手段,即使“白石”二字穷款亦足令人称绝.大画家本质使然,款刻文字其形近楷,汉魏六朝石刻是其髓,文辞精绝,白石翁高寿且世事洞明,言情叙事,质朴见性,论艺针砭,往往三言两语,一针见血,非大智慧者所能为.

齐、黄二家对边款虽极重视,但形式不喜多变,却都意味深长,细想属小舞台跳大舞蹈,如同当今之舞者杨丽萍,无需满场飞奔,上下翻腾,常于一两米之地,舞尽精彩.万物同理等

来楚生边款几乎使用了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简牍文及章草)所有被用来书写的文字均被纳入其款刻,并在字里行间渗透了前人少有的鲜活和韵律,刀、石、笔、墨高度融合.

来氏刻行草款,一洗前人轻刮细刻的阴柔,替以辛辣痛快的冲切,彰显了行草书法抒情奔放的本来面目.来楚生的多种尝试是对篆刻艺术边款的文字及用刀的一次解放,对当代影响巨大.来氏七十岁左右驾鹤而去,令人叹惋,笔者每每贪心地想:若来负翁能如白石翁那般高寿,后世之人将欣赏到来氏之作会是何等绚烂等

赵悲盦、吴缶翁、黄牧甫、白石翁、来负翁,同时是成就极高的书家、画家,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把握,使其拥有了一般艺术家无法企及的表达能力.他们对印章及边款的创造,是个人天分与传统文化修养的体现,诗书画印的综合元素滋养了大师们对边款的形式、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创造力.


遍观印坛,为边款所困者不乏其人,或短在文,或困于刀,或制于书艺,或疏乎墨拓.学习边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刻者通书,在印旁刻出自家“字”然后逐步完善,如孩童学话,先能说,随着长大多说,然后合乎语法.其二,找来某家边款,径直临刻,如同书者临帖,先一家再多家,渐融渐通,仿佛中国学生学外语,先学语法,后使用语言.

文字、形式、刀法是边款创作的要素.文字见其情理,形式辨其雅俗,刀法分其巧拙.

边款之美,无非有三:文辞之美,书法之美,锲刻之美.

专擅锲刻,不过巧匠;兼得书法,堪称高手;再具妙文,可以称家;若三美齐具又独创风格者,便有宗师相.

责任编辑 江 声

类似论文

林则徐的《传牌稿》

我在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时,引起我特别注意的不是那些回廊阁楼、假山鱼池和衣着、奏章,却是陈列在一个角落的橱柜里&。
更新日期:2024-3-15 浏览量:43035 点赞量:9928

林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

【摘 要】林学专业英语是林学专业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 本文阐述和分析了林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改善林学专业。
更新日期:2024-8-3 浏览量:15610 点赞量:4684

谭震林作报告

谭震林一生,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称“谭大炮” 他讲话作报告,也很少请人“捉刀”,有着浓厚的“谭氏风味。
更新日期:2024-9-15 浏览量:115609 点赞量:24317

浙江省林地权流转问题的法律

摘 要:浙江省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林地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目的,而林。
更新日期:2024-7-24 浏览量:94877 点赞量: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