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汉译本中的注释问题

摘 要:《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基本采用直译加注、脚注的形式,目的大多在于释典、释义.《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在数量和内容上的变化,反映了文学翻译风格趋向异化的发展潮流.也印证了文学译作中,注释内容由常识向知识、由一般信息向具有文化内涵的深度信息转变的发展趋势.与日文原文相比,汉译本存在对文化缺省的补偿翻译不足的现象.部分文化词汇的翻译采用直接在译文中释义方式,使译文读者不能很好捕捉到原文传递的文化信息.

关 键 词 :《金阁寺》汉译本 注释 文化缺省 意义空白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翻译活动中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翻译损失.为了降低损失对译文价值及译文读者理解的影响,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从补偿翻译的角度看,注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补偿方法.尤其是在主张译文异化的翻译活动中,注释可以在保持原语面貌的基础上,使读者获取最大限度的原文信息.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作品《金阁寺》至今已出版了多种汉译本.本文以唐月梅(1999)、林少华(2009)、陈德文(2013)翻译的版本作为材料,通过对其中注释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各译者的注释策略和得失,及文学作品注释的发展变化.

一、《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对比

注释可以以方式、目的和内容为标准来进行不同的分类.从方式来看,《金阁寺》的各汉译本基本采用直译加注、脚注的形式.从目的来看,《金阁寺》各汉译本注释的目的大多在于释典、释义.从内容来看,《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可分为:历史事件及人物、地理知识、宗教文化、文学神话典故、度量衡、一般名词.如表一、二、三所示,《金阁寺》三个汉译本中的注释在总量上差距并不大,但在注释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在标注的内容类型上,唐月梅译本(以下简称唐译本)注释较多的是历史事件及人物,其次是文学神话典故和宗教文化.林少华译本(以下简称林译本)注释较多的是宗教文化,其次是文学神话典故和一般名词,而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注释较少.陈德文译本(以下简称陈译本)注释较多的则是宗教文化和文学神话典故.

其次,在同一内容类型的注释中,三个译本的注释也并不完全重合.例如,在地理知识方面,唐译本标注的 “日本アルプス(日本阿尔卑斯山,是指日本中部地方的飞散、木曾、赤石山脉的总称)”,林译本标注的 “五番町(五番街:京都有名的花街)”,陈译本标注的 “洛中洛外(京都仿照中国古都洛阳,简称洛)”,各不重合.在文学神话典故方面,唐译本标注的“曲(日本能乐的词曲)”,林译本标注的“お伽草子(御伽草子:日本宝町时期至江户初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总称,共三百余篇)”,陈译本标注的“五山文学(五山文学:镰仓室町时代,镰仓与京都五山禅宗僧侣之间多以汉诗文进行酬答往来,是为江户儒学之源头)”,各不重合.在宗教文化方面,唐译本标注的 “寂光(寂光:佛语.有由寂静的真理而发出的真智的光照)”,林译本标注的 “枕(开枕:禅堂生活中的就寝,晚间九时)” 、枕(枕经:死者入棺前在其枕边念的经),陈译本标注的 “方丈(方丈:禅宗寺院长老、住持的住居,有时指住持本人)”等也各不重合.

再者,不同译本对同一注释对象的注释方法也不同.

原文1:昔ながらの庭や旦の手をて入したのである.

唐译本:两人都在据说是义满将军所建立的相国寺专门道场修行,经过自古以来形成的终日垂头和三日坐禅的仪式,然后才成为相国寺派的成员.

林译本:两人都曾依照古传的“庭诘”和“旦过诘”等步骤进入义满将军所建的相国寺专门道场的.(译者注:“庭诘”:禅宗中,去专门道场修行的游方僧,需终日把头垂在所持物品上在门前走动,直至被允许进入僧堂.“旦过诘”原语作“旦过诘”.游方僧经过“庭诘”,在于小屋中坐禅三天.)

陈译本:经过“低头悔过”和“三日坐禅”才得以入众.(译者注:“低头悔过”原语作“庭诘”.禅宗规定,游方僧进入专门道场修行,先于玄关旁终日坐在自己行李上低头自省.“三日坐禅”原语作“旦过诘”.游方僧经过“庭诘”,在于小屋中坐禅三天.入众经过以上两种修行的行脚僧,方可成为一山大众<云水>之一员.)

在此例句中,唐译本和陈译本皆通过译文直接释义,不同的是陈译本利用脚注保留了原文风貌.但陈译本对“入”的解释过于简洁,读者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来了解含义,影响对作品的欣赏.林译本只保留了“庭”和“旦”两处的原语形式,而将“入”在译文中直接释义,未能很好地保留原文风格.

唐译本对原语本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基本加以注释,为读者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便利.不过由于《金阁寺》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并没有影射意义,因此林译本只对个别历史人物加注的注释策略,并不会造成阅读障碍.《金阁寺》是以年轻僧人火烧金阁寺这一真实事件为题材艺术创作而成的,所以文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佛教用语和佛具名称.林译本和陈译本在保留原语的基础上对这些词汇加以注释,积极利用了注释的补偿翻译作用.

原文2:幸いに土曜であったので、午後から除策になり、出かけるべき人はもう出かけていた.

唐译本:幸亏是周末,下午开始休息,该出门的人已经出门了.

林译本:好在是周六,从下午开始不用坐禅,该出去的人都已出去了.

陈译本:幸好是星期六,下午开始除策,该出去的人都出去了.(译者注:即解除警策.所谓警策就是,坐禅时用一根长方形木板来驱除惰性和困倦.)

原文3:一学期にわずか三日が充てられている接心を怠ったことが、老をいたく怒らせた.

唐译本:但最使老师恼火的,是一学期只上三天的禅宗教义课我竟全部旷课了.

林译本:还因为我没有参加一学期仅有三天的“接心”.这点使老师大为恼火.(译者注:“接心”:禅僧阐明禅学或一定期间里特别举行的坐禅会). 陈译本:更不像话的是每学期三天的接心课我全都没到,这使老师大为光火.(译者注:禅宗僧人显示禅的教义.)

在上述例子当中,三个译本都准确表达了原语信息,但相比之下,使用注释的译文更好地保留了原语风貌,使读者品味到原汁原味的佛教用语.


此外,林译本利用脚注对 “国民服”、“标准语”、“尺八”等名词,以及年号“昭和”和单位名词做了异化处理,既向读者传递了日本文化,也为读者顺利欣赏作品清除障碍.

原文4:老からもらう小遣は月五百にすぎなかった.

唐译本:老师每月充其量只给我五百元零花钱.

林译本:每月从老师手里领到的零用钱不过五百元.(译者注:指日元.)

陈译本:老师给的零花钱每月不过五百元.

原文5:大学予科へんで二年目、昭和二十三年の春休みのことである.

唐译本:这是进入大学预科的翌年,即1948年.

林译本:事情发生在进入大学预科的第二年,即昭和二十三年春假期间.(译者注:1948年.)

陈译本:这是进入大学预科第二年,即昭和二十三年春假的事.

如原文4所示,对原语中出现的单位名词,林译本采用的是保留原样并加以注释的方式,而其他译本则是将其转译成对应的中文度量衡.年号是日本传统的纪年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唐译本将原语中的年号纪年全部转为公元纪年,未能使读者接触到日本特有的年份表达方式.而陈译本虽然保留了原语的纪年方法,但没有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对不熟悉日本文化的读者来说,反而造成了疑惑.

《金阁寺》三个汉译本中的注释在数量和内容上的变化,反映了文学翻译风格趋向异化的发展潮流.也印证了文学译作中,注释内容由常识向知识、由一般信息向具有文化内涵的深度信息转变的发展趋势.

二、《金阁寺》汉译本中的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是指在同种文化背景下,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为提高交际效率,对双方共享的文化知识背景予以省略的现象.文化缺省在文学作品中存在提高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效率,增加作品的美学效果等价值.但不属于该文化的接受者在遇到这样的缺省时常常会出现“意义真空”,因而译者在翻译中有必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 当译者未能有效预设读者立场,过高预计读者的异文化知识背景时,就会造成“意义真空”.例如:

原文6:望されて、僧籍に入り、鄙な岬の寺の住になり、その地で妻をもらって、私という子をけた.

唐译本:根据众人的恳切期望,父亲遁入空门,当了偏僻的海角寺庙的住持,在当地娶了妻子,生下了我.

林译本:由于他本人再三请求,得以入了僧籍,成为这偏僻岬角一座寺院的住持,在此娶妻生子,有了我这个儿子.

陈译本:在亲友们恳切期望下,父亲出家当和尚,到边远的地岬做了寺庙的住持,于当地成家立业,生下我这个儿子.

“遁入空门”和“出家”在中文里是避开尘世入佛门之意,这显然与“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相矛盾.因此用“遁入空门”和“出家”来翻译“僧籍に入り”并不十分恰当.在日本,僧侣可以娶妻、食肉及蓄发,这与中国极为不同,如不加以注释,会给部分读者造成疑惑.

而有时译者低估了读者的文化接受能力,为避免“意义真空”而采取用译文解释原文的方式,反而使读者失去了与异文化接触的机会.

原文7:中世のお伽草子の一つ「付神」の冒にはこういてある.

唐译本:中世纪短篇小说之一的《付丧神记》的开首是这样写道:等(译者注:《付丧神记》:日本室町时代的连环画书,共二卷.描写不用的旧家具,年长日久,化为妖精,兴妖作怪的故事.)

林译本:中世御伽草子中有一篇叫《付丧神记》,其开头这样写道:等(译者注:御伽草子:日本宝町时期至江湖初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总称,共三百余篇.)

陈译本:中世时期神话故事《付丧神记》的开头这样写道:等

在此句翻译中,唐译本对《付丧神记》加以注释,方便读者获取相关信息,顺利地欣赏原文.但相比唐译本和陈译本将“お伽草子”翻译成“短篇小说”、“神话故事”,林译本保留名称加以注释的方法更能使读者接触到原语中的文学信息.

通过上述例子的分析,可见在对文化缺省内容进行补偿翻译时,借助注释可以最大限度地向读者传递原文信息,同时弥补译文读者所缺乏的共享信息或预设知识.值得一提的是,《金阁寺》原文版最后对书中出现的一些词汇做了注释,一共有186处.这些注释不仅涵盖汉译本的注释内容,且数量上远远多于汉译本.那些对源语读者来说都可能出现文化缺省的内容,对译入语读者来说更需要加以补偿翻译,否则就会出现“意义真空”.

类似论文

《金锁记》看张爱玲的才情

摘 要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别致的颇富个性与才情的女作家 其主要作品《金锁记》无论对于现。
更新日期:2024-11-17 浏览量:143054 点赞量:30637

《金锁记》的语言艺术

摘 要:本文拟从小说语言的外部表征及其运用技巧两个方面探析《金锁记》在语言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从语言表。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5990 点赞量:2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