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春晓》几个英译文的物性特征

摘 要:本文从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得及物性系统,揭示了它的六大经验过程;后面以《春晓》及其六个英译本为例,将原诗及其译文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探讨译文的优劣.从而指出了及物性理论在进行译本评析上的重要指导作用,并提倡翻译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借鉴和重视.

关 键 词 :及物性;《春晓》;过程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2-0000-03

一、引言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这也就完全打破了传统语言学将语言和社会因素分离的观点,为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研究语言发展、社会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今,许多翻译学家还用功能语法进行翻译评论,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对一些翻译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尤其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对我们进行困难的古诗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将通过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评析孟浩然的《春晓》.

二、韩礼德的及物性理论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以及语篇元功能(textual function)[1].而概念元功能又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述,这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及物性系统,以下将详细分析这一理论.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为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2].根据及物性系统,人类的经验可以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即:1)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常用动态动词有 build,break等.该过程通常有两个参与者(participant),即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l).通常动作者都是由人充当的,无生命的词充当目标;而有时无生命、抽象的词也可以充当主语,人则成为了目标. 2)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常见感觉动词 see、look等;反应动词 like,please等;以及认知动词 know,believe、convince等.心理过程包括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觉者(Senser),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 3)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常见动词包括 is,he,be,bee,represent,signify等.关系过程可分为“归属”(attributive)和“识别”(identifying)两大类.归属类又包括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识别类包括被认同者(identified)和认同者(identifier).4)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常见动词包括 breathe,cough,dream,cry,laugh等.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Beher),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这一点与心理过程相似,与物质过程不同.5)言语过程:指的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一般包括讲话者(Sayer),受话者(Receiver),讲话内容(Verbiage)以及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其中“讲话者”并不一定是人.常用动词有 say,tell,talk,praise,boast等.6)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常用词有 be,exist和 arise等.在每个存在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existent).

每个语篇就是由这若干种经验过程构成的,使用不同的经验过程都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涵义或思想感情的.因此,在翻译时也要能首先准确的判断出原文的这几种经验过程,才能保障译文在句式、风格甚至思想感情上尽量的贴近原文.

三、《春晓》的译文以及及物性

1.春眠不觉晓

表一:

译文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文 春眠不觉晓 心理过程:觉

行为过程:眠 行为者:(我)

感觉者:我 春眠

许渊冲译 This morn’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行为过程:lying I 方式:in bed

时间:

morn’of spring

Bruce M.

Wilson译 Oversleeping in spring I missed the dawn. 行为过程:

oversleeping

关系过程:missed I 时间:in spring

翁显良译 Late! This morning as I awake I know. 关系过程:

be动词为隐性 (It)(隐性) 方式:as I awake

Bynner 译 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行为过程:awake I 时间:

morning of spring

方式:lighthearted

丁衡祁译 A refreshing morning in spring.Waking on a spring morn’after a sleep tight and sound. 行为过程:waking I 时间: a spring morning

方式:after a sleep

tight and sound

吴钧陶译 Slumbering,I know not the spring dawn is peeping, 心理过程:know

行为过程:

slumbering I 方式:slumbering

以上六种译文中,从过程类型来看,只有吴钧陶的译文与原文的相一致,共同采用了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而且从参与者与环境成分来看,吴的译文与原诗也没有出入,因此是最为忠实的一种译法;吴的译文开篇就展现出一宗朦胧之美,该句译文中用了“slumbering”一词,巧妙运用心理过程,点出一股沉睡未醒却又能朦胧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从而感受到外面的春光明媚的意识流动.在此另外四种译文中,都采用了行为过程,而原诗除了行为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心理过程,“觉”字将人的感知器官调动到该动作当中,如果不将这一心理过程在译文中展现出来,将会有所缺失.而翁诗虽然采用了与原诗不同的过程类型,但表达出了诗人晚起得事实,在这一点上是确切的.

2.处处闻啼鸟

表二:译者 译文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文 处处闻啼鸟 行为过程:闻

行为过程:啼 行为者:(我)

行为者:鸟 处处

许渊冲译 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行为过程:hear 行为者:I

Bruce M.

Wilson译 Now everywhere the cries of birds are heard. 行为过程:hear 行为者:I 环境:

everywhere

翁显良译 All 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 心理过程:(know) I 方式:

all around me

Bynner 译 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 物质过程: round The singing

of birds 方式:everywhere

丁衡祁译 I hear birds in the trees chirping and cheeping all around. 心理过程:hear The chirping

and cheeping 方式:all around

吴钧陶译 But everywhere the singing birds are cheeping. 物质过程:

cheeping The singing birds 方式:everywhere

从过程的类型看,六种译文中许渊冲和Bruce Turner两种译文与原文相一致,而且“hear”这一行为动词表达出了原文中诗人的感官与春天的造成那种万物复苏的动态,并且其参与者都使用了“I”,这就表示出了原诗中诗人在早晨醒来以后的个人感受具有主观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与采用物质过程的Bynner和吴钧陶的两个译文(他们的动作者都是“birds”或者“singing”,并不涉及到人,只侧重表述事实,没有人的感官参与)来说,是略胜一筹的;翁显良的译文中采用了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know”,与鸟啼搭配,并不十分理想.另外,“啼”一词在古代汉语的诗歌里,很多情况下都是“悲叫”、“悲鸣”的意思,如“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杜鹃啼血子规鸣”但是,在这里,原文中“啼鸟”或“鸟啼”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推断原因有二:一,从这首诗本身的结构来看,众说周知,古代五言绝句秉承“启承转合”的四步,这首诗也不例外,在第一句中说起得吃了,情绪是比较平稳的,因此,“处处闻啼鸟”作为一个承接句,不会突然说到鸟的悲鸣,情绪波动是从想起风雨声开始的,由喜转悲形成对比也是古诗常用的方法;此外,从常理推断,早晨的时候,鸟儿是不会悲鸣的.但是在许译,Bruce Turner 译文和翁译中,都将“鸟啼”已成了“crying”或“cries”,笔者认为是不太恰当,因为这种译法让原诗中得鸟啼变成了聒噪,暗含着一层悲哀的感彩.而在Bynner译,丁译和吴译中将“啼”译为“singing”,“chirping”或“cheeping”比较符合原文欢快优美的基调.

3.夜来风雨声

表三:译者 译文 过程 参与者/存在物 环境成分

原文 夜来风雨声 存在过程:声 存在物:

风雨声 夜

许渊冲译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短语

Bruce M.

Wilson译 Tumult of wind and rain had filled the night, 物质过程:filled 动作者:tumult

of wind,rain

目标:the night

翁显良译 The storm last night,I sensed its fury. 心理过程:sensed I 时间:last night

Bynner 译 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the storm, 心理过程:

remember I 时间:now

丁衡祁译 There was a rainstorm last night,sweeping across here; 存在过程:

There was 存在物: a rainstorm 时间:last night

吴钧陶译 Last night I heard the rain dripping and winds weeping. 行为过程:heard I 时间:last night

Bynner译和翁译译文所采用的过程类型与原诗句中所隐含的过程类型相吻合,尤其是心理动词“remember”一词点出了作者是回忆起昨夜的风雨声的,朦朦胧胧的,深得原诗的精神,和诗歌的第一句春眠不觉晓相对应;但翁译中,虽然与原文隐含过程类型相吻合,但其翻译“the storm last night,I sensed its fury”将原诗的意象破坏殆尽,风雨的怨怒从何而来?而吴译采用了行为过程,很贴切,十分传神,把春夜中的春风春雨描绘得使读者身临其境.Bruce M.Wilson译采用物质过程的译法,用词“filled”生动活泼,但“tumult”用来形容春风、春雨不合适,过于狂暴.丁译中虽然采用了和原文一致的存在过程,但是却削弱了原文的动感,原诗中“夜来风雨声”虽为存在过程,但“来”、“声”二字却给人以动态的意味,翻译成英文中的there be结构,原文中的动态美减弱了,许译中将此句译成短语,亦是如此.


本篇论文来源:www.zhuanjy.com/fanyi/457707.html

4.花落知多少

表四: 译文 过程 参与者 环境成分

原文 花落知多少 心理过程:知

物质过程:落 感觉者:(我)

参与者:花

许渊冲译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存在过程: are Fallen flowers 方式:how many

Bruce M.

Wilson译 How many blossoms fell during the storm? 行为过程:fell blossoms 方式:how many

时间:during

the storm

翁显良译 How many,I wonder,are fallen,poor dear flowers! 心理过程:wonder I 方式:how many

Bynner 译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心理过程:wonder I 方式:how many

丁衡祁译 What a lot of buffeted flowers are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存在过程:are Buffeted

flowers 方式:

What a lot of

吴钧陶译 How many petals are now on the ground sleeping? 存在过程:are petals 方式:how many

时间:now

六种译文中,两种采用了与原诗相同的心理过程,三种采用了存在过程,一宗采用了行为过程.两种采用心理过程的译法中都采用了“wonder”这个动词,写作者一觉醒后才“wonder”(想知道)有多少花被打“残破”(fallen or broken,惜春之感才涌上心头;并且,他们都采用了“I”.“花落知多少”这句话,并不是真正的疑问,他只是作者的一句喟叹,怜惜无限春光,此时残蕊空留,所以,是用第一人称“I”还是第三人称“who”并无多大差异,只是“who”在语气上更加强调了不可知性.采用存在过程译法的许译,丁译和吴译也都能表达花地散落,凌乱,有惋惜过程.其中,吴译中,用“petals”一词而不是“fallen flowers”作为存在物,把陨落在风雨之中的花瓣单薄凄凉的场景描绘得相当传神,读后,怜惜之情油然而生.同时,“sleeping”一词淋漓尽致地表达除了落花那种寂静落寞的状态.

四、结语

本文通过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分析了《春晓》一诗中英版本的及物性,并通过比较原文和译文的及物性来评析译文.从分析中发现,人们采用各种过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包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看法.对同一事件或活动,人们所采用的过程类型可能不一样,有的很确切传神,有的却稍显牵强.可见,翻译实践中,尤其是从事意蕴深刻的诗歌、词的翻译时,准确把握原文的及物性特征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翻译,也可以评论翻译作品优劣的重要尺度,值得翻译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借鉴和重视.

类似论文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 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
更新日期:2024-11-17 浏览量:141280 点赞量:29778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德语广告语

[摘 要]广告日益成为商品经济时代商家推销产品和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为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流和沟通。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7342 点赞量:33940

《春晓》改写

1 克隆原著:要认真研读将要改写的作品,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情节 2 拓宽场景:诗歌的精练性使得很多内。
更新日期:2024-9-22 浏览量:116378 点赞量:24448

《静夜思》一诗英译文的语篇功能

摘 要 :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三大元功能之一,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要表达。
更新日期:2024-5-6 浏览量:13423 点赞量:4576

大众传播的角度看《乡村爱情》系列剧

摘 要: 新年伊始,《乡村爱情变奏曲》在山东、天津、江苏等各大卫视黄金档上演,借着节日的气氛,又刮起了一股乡村爱。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2196 点赞量: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