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题材小中女性形象

[摘 要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是他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人物阿黛拉•,奎斯特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表面看来她性格孤僻,相貌平平.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角色身上展现出了与印裔美国著名女作家芭拉蒂•,穆克吉笔下嘉思敏这个女人相似的奋斗经历.本文尝试对这两个人物作比较看移民女性挣扎奋斗重塑人生的过程.

[关 键 词 ]移民;文化冲突;重塑人生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an Forster,通称E.M.Forster,1879-1970)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说,两集短篇小说集,几部传记和一些评论文章.福斯特的作品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登记制度、男女婚姻关系、英国的殖民政策、自由思潮,甚至在当时讳莫如深同性恋话题.

《印度之行》是福斯特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英国小姐阿黛拉•,奎斯特去印度与一位英国驻官订婚,认识了当地的医生阿齐兹.一次他们去山上野餐时,阿黛拉走入了一间阴森的岩洞,幻觉被阿齐兹.当时印度独立风潮已经风起云涌,英方试图通过审判阿齐兹来向当地族民施压,但清醒后的阿黛拉不顾英方的怂恿,最后在法庭上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觉,还以阿齐兹清白的故事.作为福斯特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作品,当中涉及的殖民与后殖民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印度题材作品创作领域里另一位作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就是比福斯特晚半个世纪的印裔美国著名女作家芭拉蒂•,穆克吉(Bharati Mukherjee).她于1940年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家庭, 1959年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1961年获得英语硕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1963年获爱荷华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她以短篇小说集《中间人》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全国图书评论界奖”的流散作家.穆克吉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冲突以及生活在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个人如何冲破不同文化之间的障碍,在文化的差异中生存.①

《嘉思敏》改编自《中间人》中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印度旁遮普邦低种姓的印度教少女嘉思敏为躲避刹第(sati)制度,也为完成亡夫心愿偷渡到美国的故事.故事真实的揭露了印裔移民在美国生活的艰辛.

《嘉思敏》与《印度之行》中的女性形象都很有特色.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莱昂纳尔.特里林认为福斯特的“作品令人百读不厌,而且每读一遍都感到对已知事物有了新的感悟”.②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后一本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印度之行》中女主角阿黛拉•,奎斯特展现出了与芭拉蒂•,穆克吉笔下嘉思敏这个女人相似的奋斗经历.这种经历可以概括为“处境艰难而重塑人生,最终获得新生”的过程.

阿黛拉•,奎斯特小姐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之家,她受过正统的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她有较为独立探索的思考精神,并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生,而不是把婚姻仅仅当成解决饭碗问题的途径.在传统男权社会的人看来,阿黛拉是当时社会的异类.与英国文学史传统的女性如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露丝、哈下的苔丝相比,阿黛拉多了自我肯定的勇气及自我选择的力量.③

身处异乡,处境艰难

阿黛拉•,奎斯特只身来到印度,其目的只有两个,其一是确认与罗尼的婚姻关系;其二真正的了解印度和印度人.刚来印度她就被那里的英印人视为异类,觉得她言谈举止奇怪,性格孤僻,想法幼稚.而阿黛拉•,奎斯特在印度遭遇的最大困境来自于他们的洞穴之旅.阿齐兹带阿黛拉参观山洞时阿黛拉产生幻觉,认为阿齐兹要她,下山后控告阿齐兹并导致其被捕.福斯特将阿黛拉精神崩溃的故事安排在洞穴里面是很有深意的.无论是阿黛拉的婚姻还是对印度人的观念,都像是山洞里面的岩壁死死的困住了她,使得她看不清外面的真实世界.英印殖民者对印度人的负面评价与阿黛拉自己亲眼所见的印度人善良优秀的本质在她内心发生强烈冲突,这种冲突就像一个囚徒在长期之后突然被放出来,如《理想国》里面所说:如果他们被解除禁锢,矫正迷误.等被迫突然站起来,转头环视,走动,抬头看望火光,等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苦的,并且由于眼花缭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影的实物.④内心对印度人的真实看法强烈的冲击着她所接受的英印人观念,使得她无法正视现实,甚至出现强烈的幻觉.


无独有偶,芭拉蒂•,穆克吉笔下嘉思敏的异国之行也充满的重重险阻.嘉思敏自很小的时候就被占星师预言会成为远离家乡的寡妇.在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之下,出身贫困卑微的女子要找到好的归宿是非常困难的,幸运的是她遇到了普拉卡沙(Prakash),这个有思想,有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人,后来普拉卡沙在一场宗教种族纷争中遇害,按照印度传统习俗,嘉思敏应该被施以sati制.这是一种残害妇女的印度传统制度,就是将寡妇活活烧死.文章的开头部分有一段关于刹第(sati)制度的描述:维敏拉,这一个曾经让嘉思敏嫉妒的女孩,家境丰裕,有着丰厚的嫁妆和与众不同的婚姻.但当这个女孩21岁时,她的丈夫死于伤寒病.22岁时按印度传统刹第(sati)制风俗将自己浸泡在煤油当中,一边呼唤着阎魔王的名字,一边投入了一个燃烧的炉子里.⑤为逃避自已被活活烧死的命运,也为完成丈夫的遗愿,嘉思敏偷渡来到了美国.在遭遇了被独眼船长的残酷现实后,她来到纽约,先为一对雅皮士夫妇做女佣,后移居爱荷华.她是一个比较有独立思想的印度女性,但她依然无法忍受难以面对现代西方文化,这里的一切使她觉得陌生、恐惧.⑥无论是英国人移居印度还是印度人移居美国,环境的变迁,文化的差异以及无根的漂泊感都会给移居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各种压力和困难接踵而至.

奋起反抗,重获新生

当人遇到困境时要么逆来顺受,要么奋起反抗,为了改变这种文化局外人的局面,阿黛拉•,奎斯特和嘉思敏这两个独立坚强的女子在遇到困境时都选择了与艰难困境抗争以重塑人生.

在法庭上阿黛拉认识到自己冤枉了阿齐兹,一开始她并不敢开口说真话,当她鼓足勇气说出自己的话,镇定沉着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她突破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模式,怀着极大的勇气,撤消了自己对阿齐兹的指控,不仅挽救了阿齐兹、菲尔丁,也摆脱了与罗尼的婚姻,避免沦为男性奴驭的对象,而且避免了英印殖民者的角色,从而成长为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人.这种安排对于福斯特这样一个男性作家是相当大的突破.男性再也不是传统模式里拯救女性的英雄了,女性的救世主只是她自己.⑦

嘉思敏自从踏上美国的土地开始就一直在与命运抗争,独眼船长了她,在印度一个寡妇被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嘉思敏为捍卫个人尊严杀死了这个恶人.在后来的流亡生涯中她先后担任了白人工程师泰勒的情人,银行家巴德的妻子,为了尽快的融入美国社会,她努力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风俗,学着像一个美国人一样生活,她的身份地位随着她的努力而改变.从刚来美国时候见不得人的偷渡客,到后来的家庭保姆,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学印度语教师.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障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文化差异似乎非常难以跨越,要想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认同或者融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自我文化翻译,放弃原来的文化,彻底投身于另一种文化当中.

如果说阿黛拉•,奎斯特重塑人生的最大障碍在于自己,她成功实现了由旧女性向新女性的转变.相比较而言嘉思敏重塑人生的障碍要复杂的多.她的障碍有跨越文化的焦虑与冲突,有第三世界女性在白人世界所受的种族与性别歧视,也有身处异国对家乡的深切想念,她表现了作者对第三在世界移民生活的深入思考.嘉思敏可以看作是作者穆克吉移民生涯的一个缩影.身为孟加拉婆罗门后裔的穆克吉深受东西方双重文化影响,在漫长的移民生活中她一直在试图寻找文化的归属感,在外漂泊多年的穆克吉脱离了与故国的联系,在经过文化身份疏离与焦虑、移民身份的认同这两个阶段之后,开始对自己所处文化身份进行翻译.同为印度裔的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认为:作为一种生存战略的文化既是跨国界的,也是翻译性的.⑧殖民者要想真正融入异乡环境只有自我翻译,穆克吉正是成功的完成了这一翻译,而她笔下的嘉思敏便是通过自我翻译从死亡走向新生的典型.

结语

印度题材的小说目前成为文学界关注的重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成为新女性主义和后殖义分析的典型.这些作品中移民到异国他乡的女性要承受着来自性别与文化差异带来的双重压力,这种文化冲击常常会带来精神压力甚至走火入魔.阿黛拉在马拉巴山洞幻觉到阿齐兹企图她,芭拉蒂•,穆克吉另一个作品《妻子》的女主角蒂姆婆更是在“文化休克”和思乡情节中精神分裂杀死了丈夫.相比较而言阿黛拉和嘉思敏是成功的,她们经历了东西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压力之后主动翻译自己、改变自己,成功的做到了文化身份的改变,找到了人生的新起点.

注释

①任一鸣、瞿世镜:《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47页

②Trilhng,Lione1.E.M.F o s t e r [M].New Direc tions .1964.

③王苹:《阿黛拉•,奎斯特解读――<印度之行> 妇女形象初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

④(古希腊)柏拉图 著,(英)理查兹英 译,段至诚汉译 ,《理想国》,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年01月 ,第七卷,第273页

⑤Bharati Mukherjee, Jaine, New York: Grove Weidenfeld, 1989,p15

⑥任一鸣、瞿世镜:《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51页

⑦王苹:《阿黛拉•,奎斯特解读――<印度之行>妇女形象初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

⑧尹锡南:《从流亡到移居:印度作家的后殖民书写――以芭拉蒂•,穆克吉为例》,南亚研究季刊,2009年3月

类似论文

《小妇人》的女性形象

摘 要:19世纪女权主义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作家开始关注新女性形象的建构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
更新日期:2024-11-16 浏览量:142083 点赞量:30190

家庭剧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视影视剧作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以及社会诉求需求的不断增多,家庭剧逐ଁ。
更新日期:2024-6-17 浏览量:80236 点赞量:17482

《都柏林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本文对《都柏林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爱尔兰女性在当时社会中。
更新日期:2024-6-22 浏览量:82718 点赞量:18541

《克莱默夫妇》解读女性形象与法律地位

[摘 要]以家庭矛盾、法律地位为题材的影片在中西电影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不仅关注人们的内心情感,更反映一个时。
更新日期:2024-1-8 浏览量:9961 点赞量:4208

元明清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元清明三代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大量的杰出剧作,宛若一朵朵盛开的奇葩 这与戏剧家们的精心。
更新日期:2024-3-14 浏览量:43884 点赞量:10362

苏童小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摘 要: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群体,呈现出阴郁、颓废的审美特征,一方面颠覆了当代文学经典叙事话语,另一。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5342 点赞量:21238

井上靖的西域历史题材小

【摘 要】井上靖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古代西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以孤独寂寥的情怀与古人对话,怀着高度的热情将自&。
更新日期:2024-12-14 浏览量:154584 点赞量:3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