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全过程中的贯穿和引领作用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全过程,发挥其引领作用.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有机的整体.笔者以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找准教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点.从而达到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引领教学的全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在教材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二节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及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中.重点突出了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它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主阵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重要内容,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确立马克思信念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目标之一.

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明确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一体,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教材绪论中的第二节要求给学生讲解大学生肩负历史新使命及共同目标.并在教材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作为支撑点.在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中.阐述大学生要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结合.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所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大学生应该自觉的把自己的成才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早日成才.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曾提出:要发展成为“自觉而全面发展的新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生应言行一致,踏实做事,使自己的道德人格不断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只要树立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就一定能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的核心作用

教材在绪论中阐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容要求的同时,又在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中,重点讲述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质.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材的融合.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学习中,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2.做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的义务;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讲清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确实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的贯穿作用

在教材绪论的第三节部分,用较大篇幅来讲述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并用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如何领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教材中起了统领作用.

1.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理解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义务;第二部分是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第三部分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思想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2.锤炼道德品质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培养大学生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让大学生们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并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认识职业活动的特点,以及与职业生活中的(下转第280页)(上接第277页)道德与法律,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家庭观,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遵守法律.大学生通过认识公共生活、公共秩序以及公共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公德,内化为公德素质,通过对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学习和理解,使大学生认识到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就应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国家安全观,并掌握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知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内容.

类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