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练习曲与戈多夫斯基改编曲的对比

摘 要 :肖邦创作的练习曲在音乐史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戈多夫斯基在细致、深入的分析原著后,对其创作的26首练习曲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本文以一首肖邦练习曲(Op25.No.5)与戈多夫斯基对此曲的改编版本(No.34)为例来论述作品的改编手法与演奏技巧.

关 键 词 :戈多夫斯基

肖邦练习曲

改编曲

改编手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G25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176-2

在数以万计的钢琴曲中,改编曲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种音乐作品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在罗柏茨布里奇大寺院中发现的苏塞克斯将经文歌改编为管风琴曲的手稿.在音乐史上流芳百世的著名钢琴家,如巴赫.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人都热衷于改编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到了20世纪又涌现了一位钢琴改编大师――波兰钢琴家戈多夫斯基(1870―1938),他是历史上最伟大.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被誉为继李斯特之后最令人畏惧的钢琴作品改编家.戈多夫斯基以半自学的方法学习钢琴,9岁时就登台演奏,但直到11岁后才接受正规的钢琴学习,师从著名作曲家圣桑,20岁时开始了其钢琴家身份的职业生涯,并定居美国.在巡回演奏之余戈多夫斯基致力于教学,作曲及改编工作,著名的53首基于肖邦的26首练习曲而重新改编的超技巧练习曲,正是他在芝加哥音乐学院担任钢琴系主任时期开始创作的.

技巧、理性与直觉间的完美平衡是戈多夫斯基的钢琴改编艺术最无与伦比之处.与他同时代的多位重量级钢琴家.如霍洛维兹、拉赫玛尼诺夫、帕德雷夫斯基等人都承认戈多夫斯基这一艺术的优越性与独特性,把他视为钢琴界的改革家、学者、先知.

作为钢琴曲改编大师,戈多夫斯基的改编曲与肖邦原作有哪些不同,是我们值得推敲与研究的,下面我们就以一首肖邦练习曲(0p25,№,5)与戈多夫斯基对此曲的改编版本(No.34)进行比较作品25号第5首:《e小调练习曲》.在这首乐曲的曲首,肖邦标明了“轻快的小谐谑曲”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这首练习曲据说是作曲家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的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


作为一首谐谑曲性质的练习曲,其炫技性因素应占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谐谑曲能得以从肖邦较大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特点.既然是一首谐谑曲性质的练习曲,那么我们不妨就试着以谐谑曲的风格来分析这首练习曲谐谑曲在意大利语中是“玩笑,嬉戏”的意思,而在肖邦这里,则体现出技术上的艰深.作品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精湛的技艺,表演性的速度,高灵敏度的手指技术以及迷人的音色.而情感上则要求是变化多端.反复无常,充满着突然的爆发和绝对寂静的瞬间.引人注目的不仅有拓展的很宽的旋律线条,而且还有音型化的段落,这些段落在闪光的同时,还包含着巨大的感情份量.

本曲是紧缩再现的复三部曲式(A-B-A’),这在大都是单三曲式的肖邦练习曲中是很少见的.在乐曲的A部中主题旋律与伴奏音形进行了多次变化,而这种变化赋予了这首谐谑曲性质的练习曲俏皮、轻雅、高贵、幻想色彩的音响.

 a、右手主题旋律的节奏型是附点音符,这也是本曲的特征节奏型,俏皮而且简短,贯穿始终.左手的伴奏则是柔软的,琶音似的和弦.

b、右手节奏型仍是附点音符,没有变动,左手的伴奏音型变为与右手节奏型相同的单音,其实就是和弦的分解,因需要连贯演奏,所以较a段在音响上得到了充实.

c、从谱上看左手与a段相同,但右手变为有倚音的四分音符双音,但实际演奏效果仍与ab段的节奏型一样.真正的变化是在音型上,c段双音在前,单音在后,与ab段恰恰相反.右手是需要连贯演奏的,突出了高声部的旋律线条,在技巧上是有一点难度的.

d、左右手都发生了变化右手的节奏型不再是附点音符,而是持续的八分音符的连贯演奏.左手把b段的节奏改为八分音符即可.这一段左右手都与前段不同,采用了大段的连线,增加了乐曲歌唱性,音响线条也变浓厚了.

应该说肖邦在乐曲的段与段的对比上,改动得都很精巧.是一点一点地在结构、音响上进行对比的,由不同的音型、节奏、伴奏变换使得各个段落的个性分明相比较肖邦对乐曲段落间对比的把握,戈多夫斯基的改编则有些“兴师动众”.N0.34这首戈多夫斯基改编自肖邦练习曲Op25.N0.5的新练习曲,没有继续采用谐谑曲的风格,而是创造性地以玛祖卡舞曲的风格,给了原曲另一种的性格.这一变化是魔幻式的,是令人惊异的.这就使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好奇,戈多夫斯基的改编是保持了肖邦原曲的内涵,还是一种牵强附会.哗众取宠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从玛祖卡这一音乐体裁说起.玛祖卡是波兰民间的一种男女双人舞.十八世纪起,流行于欧洲各地.其音乐特征是:中速,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或第三拍上者居多,节奏型有或等,情绪活泼热烈.同样是波兰人,同样是寄居他乡,同样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戈多夫斯基与肖邦有着太多太多相似的地方.他采用本民族的音乐风格,去改编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这一系列的联系使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就像亲兄弟一样,他们的默契是生在血液里的.毋庸置疑,这两首伟大的作品也像他们的血统一样本质上,内涵上是一脉相通的.

但是一脉相通的只是他们的本质和内涵,并不意味着在形式上是“一脉相同”的,这首改编曲当然也不例外.(A段)首先在调性上就与原曲不同,由原来的e小调转为了E大调,使原来戏谑俏皮的小调风格,转化为了热情奔放的玛祖卡舞曲式的大调风格,给人与众不同.耳目―新的感觉.同时在技巧E也使原曲较多黑键上的演奏,再转调后变得更加困难起来.其次在节拍上仍保持了3/4拍,其实应该说是遵循了玛祖卡三拍子的风格特点.然后在节奏上原曲是持续性的谐谑式的附点节奏型,改编曲采用了玛祖卡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并对原曲的附点节奏进行了改动,由原来的前附点变为了后附点,但因与后一拍的音间隔很短,所以听上去仍与原曲的附点动机相似.这个还只是旋律声部上的一点变化,(B段)在伴奏声部,戈多夫斯基改编的版本可没原著那样“清闲”,加入了三连音,以及典型的玛祖卡节奏型.随着乐曲的进行,结构更复杂.技巧更困难,右手的单音都变为了八度双音,左手连续的八分音符跳音,与原曲简单的伴奏音型相比,在如此快的节奏下左右手的配合上更加困难,音响效果上变得更宏大有力.

更绝的是,乐曲在(c段)左右手的旋律进行了交换,而且左手旋律的和声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厚,并出现了原曲伴奏声部采用的琶音似的和弦,较于原作用相对灵活的右手演奏而言.这一段左手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而这种改编手法几乎持续运用到了整首乐曲中.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乐曲的中(D段),左手竟然插入了主旋律附点节奏型的素材.让人不得不惊叹戈多夫斯基对改变技术的造化以及对原曲深入透彻的理解,才能把两大部分的主旋律巧妙的捏和在一起,真是巧夺天工.

这种左右手旋律交换是戈多夫斯基常常采用的改编手法,也在客观上造就了其 改编曲艰深的技巧性.把原来的技巧要求换到左手上演奏,而让右手多演奏一些额外的装饰音符,使改编后的作品华丽无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左右手都必须有过人的搭配.就像改编曲的(D段)一样,右手演奏原曲中左手的旋律,同时额外加八了双音,对手指的跨度,以及手指的独立性上都是一种考验.而左手演奏的却是原曲中右手演奏的动机性的附点音型,并且由音程改为了和弦.真不可想象,这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啊,由此可见技巧在戈多夫斯基的改编曲中占有多大的份量.我认为李斯特的作品,也不一定比戈多夫斯基的改编曲难到哪.他53首肖邦练习曲的改编曲,应该算是一次高难度技巧的荟萃,使本来已经很讲究技巧的肖邦练习曲难上加难.客观上来说,戈多夫斯基的改编曲在技巧上胜过了肖邦.他的这些技巧并不是那种辉煌无比,令人眼花缭乱的超技类型,而是高度的手指独立性,因为在他的改编曲中占了绝大多数的都是把原作中的右手部分移去左手演奏,而且经常有左手独奏的版本,在这种情况下,光是一只手就必须演奏2个甚至多个声部,不但需要十分完美的改写,更需要极好的手指独立性,这样才能使手指在几个声部的演奏中不至于缝在一起.肖邦,李斯特的练习曲中需要这些技术,但戈多夫斯基对这种演奏技术的要求是更高而且是更可怕的.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极少的钢琴家可以演奏他的作品,能录制唱片的就应该算是英雄了.

结语

“练习曲”―般是指为了磨练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而肖邦的作品不同于前人所写的练习曲,没有那种常常流于单纯的、机械性的技巧练习的缺点.它们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还更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每~首都像是一篇短小的音诗.因此,人们常常把肖邦的练习曲,说成是钢琴音乐史上的一场“革命”.而为了升华肖邦练习曲的这一艺术成就,戈多夫斯基的改编倾注了大量极具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他仔细入微地研究了肖邦的原作、接近他的思想,用写作―首新的钢琴曲的姿态去重现和揭示隐藏在肖邦音乐内部、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境界.他改编的肖邦练习曲,使本来已经体现钢琴技术性与音乐性相结合的最高典范的练习曲,在技术上更为困难,在音乐上更为复杂.引用他在自序中所说的话,“发展机械的、技术的、音乐的钢琴演奏可能性,扩张钢琴的复调、复节奏、复力度的自然本质,扩大音色范围的可能性”.“上述练习曲对演奏者非同寻常的脑力和体力要求,对于掌握这件乐器必定达到更高级的效益”.戈多夫斯基的改编曲从技术上、内涵上、音乐上均达到极高水准,超越了他本人的创作,超越了某些原作,使肖邦练习曲从另一个方向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波]雷吉娜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2][俄]海涅高兹:《涅高兹谈艺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3]叶绿娜:《诠释肖邦练习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黄辕:《戈多夫斯基及其(53首以肖邦练习曲为题材改编的练习曲>》,《钢琴艺术》,2004年第3、4期.

作者简介:王袁,男,籍贯:南京,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钢琴表演艺术.

类似论文

我看《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顾名思义,是通过故园的描写,表现肖邦的爱国精神 肖邦曾经说过:“音乐没有国界,但音乐家却有他的祖国。
更新日期:2024-1-6 浏览量:5997 点赞量:2296

与肖邦有关的日子

远离悲愁的音符 五年前,我们美术系一位在校生怀上恋人的孩子,并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她当时二十岁,天资聪慧,虽然是。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5019 点赞量:32604

卡巴斯基手机防毒软件

对于智能手机来说,通话功能现在已经是附加功能了,智能手机现在更像是我们随身的数据中心 随着3G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可以通过3G。
更新日期:2024-2-9 浏览量:8306 点赞量:2977

拖拉斯基写书评

虽然,我已经读完这本书《我们都是拖拉斯基》(美帕梅拉·S·威格茨及凯文·L·佑克著),但是编辑约我写这篇稿子已。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8157 点赞量:4687

卡巴斯基如一般“入侵”政治

他早年就读于破译学院,做过情报官;他旗下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关系暧昧,时常被误以为是FSB的技术外包公司;。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0985 点赞量:3877

“莱温斯基”到“申根”

Schengen[?謖?蘩?藓?耷?藜n]中文译名为申根,本是卢森堡东南端一个人口不足450人的宁静小城 198。
更新日期:2024-4-5 浏览量:10652 点赞量:3566

戈尔特斯:世纪之布行走在互联网上

马甸三夫,北京户外爱好者们不可不知的置装圣地 11月10日,就在这里刚刚结束了戈尔特斯产品服务中心成立一。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11306 点赞量: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