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转改”中提升农村经济报道水平

【摘 要】自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淮北日报通过下基层捕捉“活鱼”,在农村经济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拓宽了报道领域,加大了农村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本文结合淮北日报在“走转改”中的实践,谈谈如何提升农村经济报道水平.

【关 键 词 】“走转改” 农村经济 经济报道

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形势下,观察分析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激发农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各级党政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共同责任.自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淮北日报立足淮北农村实际,积极组织记者深入村镇,通过记者下基层练兵,进一步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思想得到新提升,作风得到新改变,文风发生新变化.通过下基层捕捉“活鱼”,我们在农村经济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密切与基层的联系,拓宽报道的领域,加大了农村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

一、研究政策,认真谋划,找准报道切入点

自2007年以来,淮北农村经历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食品工业为引领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五年间,淮北市认真落实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有力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防灾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同时还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村水利设施修复、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分区域、分季节、分品种制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小麦高产攻关、高产玉米增产、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等十大农业科技推广工程.五年间,淮北粮食总产从101.5万吨增加到130万吨,农业增加值由29.1亿元提高到4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374元提高到7280元.

在对农村经济报道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正是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让淮北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使农村成为了我们新闻报道不竭的“素材库”.而农村更是记者走基层的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有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农民的喜怒哀乐,付出与收获,渴求与期望,无不构成记者宏大的叙事空间.围绕和省、市出台的各种政策,我们认真梳理淮北农村经济工作亮点,找准报道的重点.从2011年1月初开始,在淮北日报二版开设了《来自乡镇一线的报道》栏目,每周组织一个报道组深入三区一县偏远农村,以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基层党的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为主线,用最真实的事例展示农村的新面貌、新变化.2012年初,我们又结合“走转改”活动开展了“记者走乡村”活动,组织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呼声,全面细致地反映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广大记者也在活动中,以朴实的文风、扎实的作风,真正成为城乡交流的联络员,架起了一座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反映农民心声的桥梁.

二、深入基层,发掘典型,找准新闻闪光点

淮北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淮北市提出了“立足黄淮海,面向长三角,打造食品工业高地”的战略构想,推动食品工业加速发展,给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近年来,淮北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畜禽养殖、农业机械化、小麦高产创建等单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都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呈现出百花齐放、亮点频现的良好态势.

基于此,我们于2012年3月在《淮北日报》一版开设了“记者走乡村”栏目,每周组织一个报道组深入各县区偏远农村.

在烈山区宋疃镇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宋疃镇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做法让灵枣产业初具规模.于是,记者来到灵枣专业村黄营村,向正在种植灵枣树苗的干部群众了解灵枣产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请村民算算种植灵枣的收益,讲述发展灵枣产业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回来后,记者用故事化的手法撰写了《种下灵枣树,致富有门路》一文,并配发了记者手记,让黄营灵枣成为淮北市“一村一品”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不久后,记者又来到濉溪县农业大镇铁佛镇采访.在得知铁佛镇正在大力实施“小老板培育工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时,记者对该镇正在建设中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创业园里,记者与小老板们深入交谈,询问政府的扶持措施和小老板的创业经验;向农民工了解在家乡就近打工的切身感受和收入情况.采访结束后,记者立即写出了通讯《沃野涌动创业潮》,让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里机声隆隆的动人旋律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跃然纸上,并且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媒体人士的较高评价,被评为2012年度安徽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从这些农村亮点的报道中我们体会到,深入基层发掘典型,不仅丰富了报道形式,提升了报道水平,更让典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闪光点”.

三、转变作风,贴近实际,找准群众关注点

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贵在走、难在转、重在改,归根结底还是要求记者作风更实一些,离群众更近一些,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心声反映出来,让群众的困难得到切实解决.

淮北市是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自2008年以来,淮北市高标准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七个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七个一体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农民最关注什么?他们对城乡一体化有什么期待?这些都需要记者在采访中进行全面了解.通过采访,记者意识到: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对大多数农民来讲似乎有些遥远或者说并不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最关注的还是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

因此,淮北市以13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凤凰山食品工业园区、百善等6个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引领作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等工作成为了我们报道的重点.如2012年2月,记者在濉溪县韩村镇采访到当地村村民赵志伟、赵清玉等人跟随濉溪县农科所所长蔡士兵的研究团队开展玉米制种,刻苦学到种玉米植技术,并筹资310万元发起成立了双兴农产品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典型事例.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后,记者写出了新闻特写《黑糯玉米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效益作了全面阐述,使黑糯玉米种植受到了广泛关注.

2012年年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后,淮北日报在一版开设了“走进美好乡村”专栏,定期组织记者对全市37个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进行重点报道.今年3月,记者在濉溪县孙疃镇刘圩村采访时,当地干部重点介绍了刘圩村整治村容村貌等工作.但是,记者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最为关心的还是村庄的产业发展,因此记者又对村庄的产业发展规划作了深入了解.在写稿时,记者不仅介绍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还把刘圩村下一步发展养殖业、在塌陷区种植竹柳、引进超市和服装厂等事关村庄长远发展的规划作了全面介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群众的疑虑.

总之,通过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关注和“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淮北日报农村经济报道的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找准报道切入点,找准新闻闪光点,找准群众关注点,已经成为淮北日报社指导“走转改”活动、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具体要求,并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

责编:周蕾

类似论文

地方广播记者“走转改”工作

摘 要:地方广播记者要在与地方别的记者同时“走转改”中,应多走一步、多往下沉、多下功夫;应付出更多、表。
更新日期:2024-6-25 浏览量:82902 点赞量:18516

需要“走转改”的不只是媒体

自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
更新日期:2024-4-16 浏览量:57080 点赞量:13236

走转改的与长效机制

从2011年8月至今,城市快报通过上至领导,下至编辑记者,全员参与、坚持不懈的走转改活动 我们在走转改活动中,时刻铭记“把新闻写在大。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19083 点赞量:5077

“走转改”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摘 要:本文从电台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实际出发,介绍了电台“走转改”活动的实施步骤、具体做法,分析了“。
更新日期:2024-2-28 浏览量:33956 点赞量:8536

践行走转改打好主动仗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书记“8 19”重要讲话在媒体社。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3084 点赞量: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