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与口才》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

【摘 要 】 《写作与口才》是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文将以本校为样本,对该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改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转变传统的考核模式,以促进该课程考核的灵活性和全面公正性,对其他课程的考核也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 键 词 】 《写作与口才》 课程考核 改革

Abstract : The writing and eloquence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 in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sample of the course, the paper analyses, researches and reforms the examination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n to promote the flexibility and fairness of the overall course assesent.

《写作与口才》是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普遍要求,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彻底改变为应试而教和学的模式,从教学改革入手,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而考试与考核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不容忽视,不同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改革.

1.现状及分析

1.1考核形式及方式:

《写作与口才》包含了两大模块内容: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训练.两部分内容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对而言,应用文写作部分的理论性要更强一些.本门课程采用的是考查的考核方式,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出勤、发言、听课)、口语实训(口语训练部分中的课堂演练)、作业等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则由期末笔试成绩构成,考试内容为应用文写作.

1.2对现状的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传统的考试一般为笔试,考试内容以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过于重视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忽视知识的运用,存在着明显的重知识、轻能力倾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书本知识及范文格式,难于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理解,学习完全是为了考试,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考试的压力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而我们采取的考查的考核方式,将笔试与口试结合,考查的内容没有局限在知识的掌握,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期末笔试,我们采取的是开卷考试,所出题目也非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的类型题目,而是以主观题为考查类型,着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给一段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此段材料写一则应用文.这种题型对学生的要求不是记住几个知识点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运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以及平时的积累等方面都有考查.另外,平时成绩的分数比例较大,这其中的课堂实践部分是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因此,相对于传统考试侧重知识点考查,忽视能力考查这一不足,本课程有所改进,重视能力考查,考查方式相对理想,并且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方式.

但是,不可否认,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考试方法单一.第一,我们采取的是考查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而其他考核方式很少采用,比如闭卷考试、半闭卷考试、综合考试等.没有注意将多种考核方式结合,全面考核,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第二,期末的笔试是统一考试,以答题的方式进行.学生往往只能依据卷面所给的有限资料来撰写应用文,而缺乏一定的情境和背景知识,这样写出来的应用文往往显得空洞、死板.

(2)考试内容不够全面.表现为:第一,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有所忽略.因过于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而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有所忽略.如应用文写作的考试,学生往往对写作的格式规范掌握比较到位,但对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材料提取等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而我们在阅卷时,往往注重的又是学生的格式规范,这对于写作的考核是不全面的.第二,对能力的考核不够全面.无论是课堂表现和实践中对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核,还是期末笔试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都仅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考核,而很多重要的其他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有所忽略.


(3)整个考核体系缺乏一定的规范和秩序.整个考核过程,老师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所以,老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平时成绩部分.如果仅凭教师的主观印象给分,而缺乏相应的给分规范和机制,那多少会有失偏颇,而不够客观公正.

2.改进措施

2.1考试方法向多样化发展.考试方法除笔试外,可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践演练等多种形式.如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可采取闭卷考试,考查学生浯言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可采取口试方式,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可采取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采取现场测试、实践演练等形式.不管是采取哪种方式考试,其基本出发点都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为学生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对期末的笔试则可改变其死板的考试方式,可采取情境模拟或课题研究等方式,整合

一定的知识点,比如,可叫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作一次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然后根据此调查报告写一份个人的计划.如此的话,学生有较为真实的个人体验,通过实践能获取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写出来的应用文才会比较具体和实际.

2.2加入一定比率的基础知识的考试.基础知识是高职学生的一个弱项,但基础知识对能力的形成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重视能力考查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考试中加入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考核是必要的.如,对公文写作的考核,应对公文语言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核.

2.3拓宽评价渠道,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互评,如课后作业、课堂表现都可以采用互评的方式进行,以及学生自评,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力度,也更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过考核模式的改革,可以改变学生“平时不翻书,考前忙恶补”的不良现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同时可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扩展学生视野,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教育目标.

※(此项必须保留)“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

类似论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者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改。
更新日期:2024-5-16 浏览量:70529 点赞量:1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