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处理差异

[摘 要]本文从新《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制定的税务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制定会计核算办法两者存较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的定义、入账价值和和后续计量支出三方面,对这三方面处理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 键 词]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从历史成本和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出发,制定了相应的税务处理方法;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从及时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谨慎性原则出发,制定了具体会计核算办法,两者存在较多的差异.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差异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不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第五十七条规定:“固定资产”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从不同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义.准则规定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并要求符合确认条件;而税法不但规定年限还采用了列举的方式.新所得税法为了减少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采用了与新会计准则近乎一致的标准,取消了资产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限制.此外,新会计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从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一项具体准则,而新企业所得税法仍将其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理.

二、固定资产取得时入账价值的差异

1.外购固定资产成本按准则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不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而新所得税法规定,其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另外,企业应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1号文件规定“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人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这部分增值税应作为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也是一个重要的差异.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成本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一借款费用》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其按竣工结算前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计税基础.”而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可现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税法则不承认暂估的固定资产价值.

3.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通常3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以实际发生的支出为历史成本计价.”可见,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不按现值计价,不对支付价款折现,会导致超过正常信用条件期限付款购买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成本小于计税基础.

4.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除外.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规定:“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显而易见,接受投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相同,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基本一致.

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固定资产准则最大的“亮点”就是债务重组业务交易的变化,即债务人以非资产抵偿债务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债务人将非资产按公允价值进行处置以确定转让收益;其次再以处置所得(公允价值)偿付债务,同时据此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这表明债务重组交易最终以公允价值作为交易.由于固定资产准则采用了等同于税法上使用的销售(公允价值),并将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了“营业外收入”,不再像旧准则一样计入“资本公积”,这样新准则下以固定资产抵债,在所得税方面不再产生财税差异,勿需进行纳税调整.

6.非货币易取得的固定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准则规定,只有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情况下(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才确认损益,而此时不管涉及补价与否,企业都应该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交易损益.采用账面价值法(不符合按公允价值计价)时,企业一律不确认交易损益.税法规定,企业以物易物不论涉及的货币性补价占多少比例,均视同出售旧资产、购买新资产,交易各方均应按照出售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计税成本,除非属于符合条件的整体资产置换.按准则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用于交换的资产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于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并将交易收益计入了“营业外收入”,换出固定资产的计税成本与会计价值一样,固定资产交换无需进行纳税调整.7.捐赠固定资产成本通过捐赠取得的固定资产,按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基本一致.

8.弃置费用按准则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弃置费用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而除税法对特殊行业另有规定外,一般企业不允许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税前扣除.

三、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差异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差异,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资本化支出的计量.

1.折旧提取范围的差异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0;外.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计提的折旧,不得在税前扣除.用于不征税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零,持有期间计提的折旧以及处置时,均不得在税前扣除.

2.折旧提取方法的差异

按固定资产准则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而《企业所得税法》对折旧费用的计算采取直线折旧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不允许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法,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加速折旧条件的固定资产,应采用余额递减法或年限总和法,具体方法由企业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固定资产可在申报纳税时自主选择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同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主管税务机关发现不符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条件的应进行纳税调整.

3.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差异

按固定资产准则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筑物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4年;电子设备,为3年.”

4.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的差异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账面价值;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企业所得税法条例》规定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除上述两项规定外,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上述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理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应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而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以,对于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以及处置时冲销的减值准备,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类似论文

关于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的

[摘 要]近两年来,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施行,鉴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
更新日期:2024-8-18 浏览量:108469 点赞量:24258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税收筹划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与发展,特别是加入wT0以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中国的。
更新日期:2024-5-24 浏览量:71081 点赞量:1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