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

【文章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区域性高职院校亟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其中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为推行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论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德国、英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分析了国内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专业人才需求规模小、高职教育与学历挂钩受限制、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等问题,并以此为启发,结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对高职院校提高工学结合学生培养质量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推进行业参与实践教学、筑巢引凤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健全工学结合保障机制等建议和对策.

【关 键 词】

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曾经一统天下的本科教育已不再唯我独尊,异军突起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由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型发展模式.为了适应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无疑成了一种最佳的培养方式.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同企业的实践环境结合起来,开设学校理论学习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的综合性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生产为主线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同时也可以提供企业、行业的工作标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本科教育的理论学习的模式,他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尽快的融入社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国外工学结合模式

德国的工学结合模式称为双元制,德国的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由来已久,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法律的约束下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接受培训的人既是在校学生同时也是工厂的学徒,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学校学生、工厂学徒的双重身份.这种模式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熟练技术工人,又为学生带来了实践的宝贵机会.

英国的“三明治”培养模式,其显著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排一定的时间到校外参加实践工作,然后再回校继续学习,也就是将工作实践期置于在校学习的理论学期之间.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后到企业参加实践,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问题和不足后再回到学校进行补充学习.

2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学院大力实施“工学结合、学研合作、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实施“跨国培养,服务东盟”人才培养战略.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虽然有着多年与企业合作的经验,但是目前依然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2.1专业人才需求规模小,难以接收众多学生.由于专业所需人数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实习实训的合作企业很难“消化”大量的学生.同时,学校难以寻求足够多的企业支持完成工学结合教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例如会计专业,一般企业财务人员需求量小,但会计又是每个企业所必需的的岗位,社会对财会人员总的需求量巨大.

2.2高职教育与学历挂钩受到限制.在我国依然有着学历至上的传统观念,企业招聘人才第一要素往往是学历,而高职毕业的学生其学历等同于大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实习环节.大部分企业仍然希望能够接收到高学历的人才,因此,在工学结合阶段高职学生不可避免的遇到该难题.

2.3缺乏完善的工学结合制度保障体系,企业往往以利益最大化为直接目的,校企合作只是学校一厢情愿,企业对此兴趣不大.目前我国在工学结合制度保障体系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国家层面的法规制度来保障校企合作.

3提高工学结合质量的途径探讨

我国高职教育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但在国家生产力不断提升大背景下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如何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的成败.笔者就如何提高工学结合质量提出几点看法仅供探讨.


3.1改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工学结合的认识.职业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本科教育制度下的培养的人才,他们往往缺乏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经验,大部分教师都是以理论讲解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以书本为核心的授课方式势必会阻碍职业教育优势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提高对工学结合的认识.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教师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具备教师资格;担任实训教师的,必须经过企业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

3.2积极推进行业参与学校实践教学.某些特殊岗位企业需求量不大,难以安排大量的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如前面所提到的会计岗位.学校很难争取到足够的合作企业来安排大量的实践教学,这时可以考虑与某个专业的行业进行合作.所谓行业一般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会计行业协会等.

3.3大力推进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校要筑巢引凤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让企业在合作中切实得到实惠,以谋求工学结合得以落实.这就要求学校做好服务工作,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与特点,为企业在技术创新、经营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3.4健全工学结合制度,建立工学结合保障机制.学校作为工学结合的主体应当进一步规范健全工学结合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企业共同在工学结合制度的框架下完成学生的生产实践教学.然而,单凭学校的制度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在我国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没有规定企业的地位,也没有给予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使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政府应当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保障和支持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对学生安全、技术保密、对企政策等方面进行法律上的约束.

4结语

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为企业构建永久“人才库”搭建了人才培养平台,该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技术能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在校生与社会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全面掌握对应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主流知识和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企合作有利于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汤毅平.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途径与方法―订单培养与2+1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1

[2]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3]袁长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12

类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