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目前的一个客观事实.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而三者紧密配合,良性互动,形成完善的就业体制与保障体系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13万人,2007年达495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招生人数推算,2008年和2009年还会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毕业生总量将超过2500万人,这说明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目标群体[1].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而三者紧密配合,良性互动,形成完善的就业体制与保障体系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一、加强统筹,政策引导大学生就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并不削弱政府的统筹及调控作用,也不影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目前,加强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统筹和主导作用,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实施就业优先策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同时也要求劳动者对经济增长过程参与程度的提高.各级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世界各界的经验还表明,大企业主要是形成经济规模、技术竞争力,而中小企业主要是增加竞争活力,解决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业问题也相应地解决得好.近年来,我国新增就业岗位中80%以上也来自中小企业.

(二)完善就业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就业.

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实,如果在“十一五”期间,能使我国8万个城市社区和66万个村庄基本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都有1名或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则将对我国小康社会的构建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巨大差距和不平衡,户籍、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壁垒直接制约着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由于个人在择业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利性的自然法则,城乡之间的鸿沟,使大学生必然考虑城市;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又促使大学生必然更多地挤向发达地区,结果必然导致就业的不均衡.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出台鼓励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到城市街道、社区就业的配套措施,用优惠政策和服务机制激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前往艰苦地区和基层工作.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是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方向.《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高校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加上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限制,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还是倾向于能够为未来生活提供更可靠保障的公有制部门.近年教师和公务员成为热门职业的现象就充分反映了这种倾向.因此,政府要在寻求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措施、退休金制度、制定合理的保护性税收政策以及给予必要的财政性援助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如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政府专项扶持基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相互补充的创业资助体系.

(四)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市场经济讲求资源配置最大化.这就要求政府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统筹协调就业市场资源,实现就业市场资源的相互交流,进而达到更优配置.一是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规范的大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市场的范畴,把人才市场引入学校,实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融通.二是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切实落实已出台的就业政策,加大人事、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规范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向选择”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三是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性的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大学生建立见习基地或提供见习岗位,使大学生在见习中获得工作经验,促进供需见面,提高就业能力.如浙江省温州市最近出台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可为许多当地的为大学生填平“就业坎”.该市出台的政策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将获得6个月的就业见习机会,并由财政提供每人每月350元至500元的见习补贴[3].


二、深化高教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按照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就业状况将作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级指标,2007年要将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适度硬挂钩,坚决调减就业率低的高校和专业的招生名额.这无疑给高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冷静审视和思考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把握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主要举措如下:

准确定位,科学设置学科专业.

根据北大课题组2006年就业状况调查,专业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影响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的普遍认识有较大出入.按照调查中划分的学科分类,“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居于前三位的是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排在了最后几位,甚至低于传统上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40.35%)和历史学(51.85%)[4].因此,高校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实际,科学定位,加快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努力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培养自己的特色竞争力;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优先设置地方产业结构急需的专业,及时改革或取消就业难和自身没条件办的专业,真正实现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提升毕业生与市场的对接能力.

改革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瘤疾,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表现,也是高教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美国大学对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拼命记笔记,而是在对一个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后,诱导出一些有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书本的理论和观点,找出解决方法,最后用演讲、网页、综述等方式汇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表达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对就业的投入,实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工作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之一.高校必须加大对就业的投入,加强就业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就业指导工作要实现四化,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中心,尽快实现就业指导机构的专门化;二是加大投入,实现就业指导设施的现代化;三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四是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就业指导对象的全程化.

三、社会广泛参与,构建大学生就业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不只是大学生自身& #30340;问题,而是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把大学生就业看作自己份内的责任,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环境.

大学生失业一般属于“结构性失业”,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由于观念的问题,或受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所造成的.中国高教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人才观也应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精英和“天之骄子”,拥有大学学历只是一个起点,不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但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念显然还没有完全转变.经常见到报道,某个名校的大学毕业生做了很服务性的工作,或者是很原创性、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说养猪去了、当保母了,媒体哗然.社会舆论还维持对大学生群体的评价和期待值,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苗头、新探求不是本着鼓励的初衷去宣传,而是带着猎奇和挑刺的眼光去看待.此外,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二)用人单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良性互动.

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用人单位要端正用人观念,按照“人事相宜”的原则来选择最合适的求职者,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现在的招聘都非常重视实践经验,这就需要用人单位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具体支持.如建立校企互动合作的长效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校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岗位与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作好就业前的“热身”.用人单位应该看到,在学生的实习实践中,学生已经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学习清楚,企业也考察到了这部分学生,当学生毕业以后,企业就可以吸收最适合本单位要求的大学生就业,解决了大学生就业中供需双方缺乏了解以及大学生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问题.

(三)充分挖掘组织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服务机构.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业务开展最活跃、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是政府所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但今后这种政府所属专业机构一统市场的格局应该被打破.民办、外资就服务经政策许可,要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领域渗透,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推荐等潜在市场也应该被开发,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作者简介:

罗国荣(1952--),男,四川青神人,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乐山市人大副主任.

罗秀(1965--),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办副研究员.

摘自《商场现代化》2007.3

类似论文

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西安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信息平台使用说明:159 226 61 5:8080用户名和:200及以前硕士生用户名为自己௚。
更新日期:2024-12-23 浏览量:155429 点赞量:32984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摘 要: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使大学生更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社。
更新日期:2024-3-24 浏览量:46226 点赞量:11199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正确看待就业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值得我们。
更新日期:2024-4-5 浏览量:10134 点赞量:3334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情况,其次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中人数、情况和渠道的变化。
更新日期:2024-9-25 浏览量:117503 点赞量:24901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章总结了高校大学生就业。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4226 点赞量:3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