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考试说明》(2013年)指出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小说是主要选项之一,小说阅读一般以小小说和中长篇小说的节选为命题材料,主要考查小说三要素(小说环境、小说人物、小说情节)和小说主旨,能力点集中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一条忧心忡忡的蛇

非鱼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这条蛇拇指粗细,青白的身体,有暗的纹络.

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老人并没有发现这条小蛇的到来,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过去,像一条河一样,潺潺地在心里流过,无数的欢喜悲歌,他都一清二楚.

老人双目微微闭上,阳光在脸上覆上一层暖色.

蛇很奇怪,这个老人居然可以这么长时间一动不动.

太阳一点点退去,院子里有些清冷.

一个老保姆从屋里出来,先是轻声叫了一下,老人没有反应,她又大着嗓子喊:老爷子,吃饭了.这一声,惊醒了老人,也惊醒了那只老猫.

蛇看到老人抬起眼皮,疑惑地看看周围,然后站起来一声不吭地跟保姆进屋,那只老猫也一言不发地进去.

.

蛇穿过院子,从这个墙角到那个墙角,也走了.

第二天,如同头一天的复制再粘贴,依然没有一点儿声息.那条蛇被勾起了好奇,把自己悬挂在紫藤架的深处,从叶子中间看老人.

整整一天,除了老保姆出去过一趟,院门发出沉重的一声响,还有老保姆回来的又一声响之外,再没有什么动静.偶尔有一两只蝴蝶飞来,在紫藤架上空寂寞地飞了两圈,又飞走了.

中午吃饭的时间,老人走进屋里.蛇很想跟进去看看,看他们在饭桌上会不会说话.但她没有,她怕那只老猫.

一天又一天,蛇感觉自己也在慢慢变老,她的灵动和机敏,都在一点一点失去.就在天渐渐冷下来,蛇准备开始她漫长的冬眠的时候,她终于下定决心跟着老人溜进了屋里.

屋子很大,摆满了家具.看得出,这里曾经人丁兴旺,有过热闹的时候.现在,家具静悄悄地呆着,人都走了.蛇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也许是附近,也许是远方.

老人和老保姆在吃饭,那只猫依然在老人的脚下.只有咀嚼声和筷子碰到碟子和碗的叮当声.老人吃得很慢,仿佛那些饭难以下咽.

老人背后的墙上,有一个大相框,里面装着一张全家福.老人坐在前面的正中间,另一个老的女人坐在老人身边,周围十几个人,大家温和地笑着,其乐融融.

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

吃完饭,老保姆动作迟缓地收拾桌子,脚蹭着地,橐橐地响.

如同白天一样,老人又坐在屋里,把过去的河流放出来一点点河水,他安然地回忆.

蛇看得有些心酸,她很想弄出点什么声响,或者溜过去贴着老人,但她不敢.她的身体是冰凉的,不但给不了他一点温度,还会吓着他.

突然,一阵铃声惊天动地地响起,似乎把整个屋子震得都在抖.老人吓了一跳,迅速地转过头,看着桌子上的.老猫猛地弹起身子,昂头看着老人.老人似乎不知道怎么去接,他伸出手,又缩了回去.

老保姆急急地从厨房出来,匆忙在围裙上抹抹手,拿起.“是三儿啊,好,都好.”老保姆嘟嘟囔囔地说着,渐渐有了笑容.老人脸上慢慢也有了笑容.老保姆把递给他,他没说两句话,却又挂了.

因为这个,整个屋子好像全部活了过来.老人在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体,老猫在桌子下转来转去,老保姆嘴里小声地自言自语.

看着这一切,蛇也高兴起来.

这个晚上,她就要离去了,寻找冬眠的地方,不能每天来看老人了.她突然又变得伤感起来.

1小说开头两段勾勒的图景,有怎样的特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蛇感到“有些恍惚”的原因是什么?流露出她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22段(文中画浪线段)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构思独特,以蛇为叙述视角,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竹林的故事

废名

①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叫他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叫“阿三”.

②老程除了种菜,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他照例拿着摇网走到河边的一个草墩上,老程像乘着划船一般站在上面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那就不移地转过身倒在挖就了的荡里,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客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喳喳作响.三姑娘渐渐把爸爸站在那里都忘掉了,只是不住的抠土,嘴里还低声地歌唱.

③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地面,高耸着一个戒方模样的土堆.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地没有话可说了.④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只有鹞鹰在屋头上打圈子.三姑娘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

⑤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住在坝下的堂嫂子们,顺便也邀请一声“三姐”.妈妈极力鼓励着一路去,三姑娘总是微笑地推辞:“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

⑥远处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赁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

⑦一天三姑娘卖青椒.这时青椒出世还不久,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鲜青椒煮鲜鱼,是再好吃没有的.我们之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

⑧“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

⑨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

⑩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

(11)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12)“我的三姐,就有这样 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

(13)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有删改)

1924年10月

1小说写的是三姑娘的故事,为什么以“竹林的故事”为题并多次写到竹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下面两个句子,并回答问题.

(1)“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地没有话可说了.”这里的“懒懒地没有话可说”中包含着人物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三姑娘的语言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价说,这篇小说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平和的情感之美.请探究小说中蕴含的作者的丰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我叫它作“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等’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并不曾做到.第二年你母亲生了你,过了两年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你母亲睡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公墓里,三角琴又被你打碎了,而圣母像前那支蜡烛还没有人去点过,为安娜做的弥撒也没有人去做.等孩子,你懂得了罢.”

父亲的声音里含有眼泪,同时又含有无限的善意.我觉得我要哭了.

(选自巴金《复仇集》,有删改)

1小说开头画线部分对“哑了的三角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题为“哑了的三角琴”.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七里茶坊(节选)

汪曾祺

天已经很黑了,房顶上的雪一定已经堆了四五寸厚了,我们该睡了.

正在这时,屋门开处,掌柜的领进三个人来.这三个人都反穿着 白茬老羊皮袄,齐膝的毡疙瘩.为头是一个大高个儿,五十来岁,长方脸,戴一顶火红的狐皮帽.一个四十来岁,是个矮胖子,脸上有几颗很大的痘疤.戴一顶狗皮帽子.另一个是和小王岁数仿佛的后生,雪白的山羊头的帽子遮齐了眼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女孩子――他脸色红润,眼睛太好看了!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六道木二尺多长的短棍.虽然刚才在门外已经拍打了半天,帽子上、身上,还粘着不少雪花.

老刘小声跟我说:“是坝上来的等是赶牲口的――赶牛的.你看他们拿的六道木的棍子.”随即,他和这三个坝上人搭起话来:“今天一早从张北动的身?”

“是――这天气!”

“就你们仨?”

“还有仨^等在十多里外,两头牛掉进雪窟窿里了.他们仨在往上弄.俺们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场,到店里等他们.”

“这样天气,你们还往下送牛?”

“没法子.快过年了.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他们把粑粑头放在火里烧了一会,水开了,把烧焦的粑粑头拍打拍打,就吃喝起来.

我们的酱碗里还有一点酱,老乔就给他们送过去.“你们那里今年年景咋样?”

“好!”高个儿回答得斩钉截铁.显然这是反话,因为疸疤脸和后生都噗嗤一声笑了.

“不是说去年你们已经过了‘黄河,了?”

“过了!那还不过!”

老乔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也是假的?”

“不假.搞了‘标准田’.”

“啥叫‘标准田’?”

“把几块地里打的粮算在一起.”

“其余的地?”

“不算产量.”

“坝上过‘黄河’?不用什么‘科学家’,我就知道,不行!”老乔向我解释:“老刘说的是对的.坝上的土层只有五寸,下面全是石头.坝上一向是广种薄收,要求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观主义.”

老乔把烟口袋递给他们:“牲畜不错?”

“不错!也经不起胡糟践.头二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夜战,把牛牵到地里,杀了,在地头架起了大锅,大块大块煮烂,大伙儿,吃!那会吃了个痛快:这会,想去吧!――他们仨咋还不来?去看看.”

高个儿说着把解开的老羊皮袄又系紧了.

痘疤脸说:“我们俩去.你就甭去了.”

“去!”

他们和掌柜的借了两根木杠,把我们车上的缆绳也借去了,拉开门,就走了.

听见后生在门外大声说:“雪更大了!”

老刘起来解手,把地下三根六道木的棍子归在一起,上了炕,说:“他们真辛苦!”

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地说;“咱们也很辛苦.”

老乔一面钻被窝,一面说:“中国人都很辛苦啊!”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我老是想着大个儿的这句话,心里很感动,很久未能入睡.这是一句朴素、美丽的话.

半夜,朦朦胧胧地听到几个人轻手轻脚走进来,我睁开眼,问:“牛弄上来了?”

高个儿轻轻地说:“弄上来了.把你吵醒了!睡吧!他们睡在对面的炕上.”

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晚.醒来时,这六个赶牛的坝上人已经走了.

1小说第二节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说“中国人都很辛苦”,结合全文看,为什么这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七里茶坊》中写的那些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支柱.结合选文,试做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予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等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鲜明对照,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答:_________& #9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教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等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等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等

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在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

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

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剐,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竞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

1小说第二段对高密特有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请分析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一结局在前文均有暗示,结合文本内容,请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重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中的“奇遇”,有人认为寄寓了作者的一种批判和愿望.请结合文章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了完成1~4题.

孤城

非鱼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A 306;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2012年第5期《小小说》,略有删改)

1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一下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一张百元旧钞

“小子,前边走,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胡说八道.”男人指着男孩的鼻子说,男孩一声不吭.男人姓王名辉,是益民市场的管理员.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一样的浓眉,一样的大眼,一样的高鼻梁,一样的厚嘴唇.

在肉案前.

“唉哟,老王,您早.”的张师傅远远地向王辉打招呼,又看一眼男孩,满脸堆着笑,“老王,您真有福气,儿子都这么大了,一看就是一脸福相.您来得正巧,今天的猪肉好着呐,来二斤.”说着,张师傅已割下一块精红肉,装入塑料袋,塞入男孩子手中.

“不是病猪肉吧?”王辉一脸正色.

“哪能呐,自打上一次受了您的教育,我早改正啦.”

王辉从裤兜里摸出一张1DO元的钞票,这钞票已无棱无角,污迹斑斑,破烂不堪.张师傅接过钞票,装模作样地在钱袋里摸了摸,又将那百元钞票还给王辉,为难地说:“老王,实在对不起,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

“好,下次吧.”王辉哼了哼.

在鱼摊前.

卖鱼的是一对小夫妻,丈夫称鱼,妻子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新鲜的黄河大鲤鱼,快来买哟.”小伙子两手是水,满脸是汗.

“就那一条!”王辉指着水里最大的一条鱼说,小伙子称了鱼,头也顾不得抬,随口说:“不多不少3斤2两,每斤6元,19元2角,免掉零头,给下整数.”

王辉又从裤兜里摸出那百元钞票.年轻女人接过钞票,口里喃喃道:“这钱也太破了,还能花吗?”边说边找零钱.

听到女人的话,小伙子心里一怔,抬起头,急忙从女人手里夺过钞票,赔着笑脸说:“原来是老王大哥.兄弟有眼不识泰山,您来光顾小摊,是兄弟的荣幸,兄弟感谢不尽.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小伙子边说边将钞票塞进王辉的裤兜里.

“侄子念书费神,鱼头补脑,以后常来.”说着叉将一条鲤鱼塞进塑料袋.

鲤鱼的尾巴一甩,水滴溅了王辉一脸,王辉狠狠地拍了鲤鱼一巴掌,愤愤地说:“不受好气的东西,我让你不老实!”

小伙子惊慌的双眼望着王辉离去.

在瓜摊前.

“哟,王大兄弟,来啦!”卖瓜的中年妇女一脸和气.

,

“哪儿产的西瓜?”王辉吐掉嘴里的半截.

“河南瓜,刚上市.”中年妇女边说边捡起一个大西瓜往男孩怀里塞.“好小子,跟你爹一模一样,多喜人哟.”又亲昵地摸摸男孩的头.

王辉的手又伸进了裤兜,去掏那张百元钞票,中年妇女按住王辉的手说:“这是哪里的话,大热天的,王大兄弟忙了一上午,也不正是为我们服务吗?吃个西瓜,应该.”

王辉和孩子走远了,中年妇女的脸上还挂着笑容.

走出市场,王辉对男孩说:“小子,这下看清了吧.我这张钞票,给人,都没人敢要.你小子,小小年纪不学好,胆大包天,竟敢伸手来偷.今天,谅你是第一次,就放你一马,往后好好学着点,像我一样,做个好人.”

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1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写“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主人公是王辉,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男孩用心地点点头.”请分析男孩当时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画菊

高军

赵县长一回到家中就来到画案前,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勾勒点染起来.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只有赵县长喜欢舞文弄墨.他除在家中画几笔,从不在公开场合显摆.当县长事情就多,有时回到家中还不等拿起画笔来就有人来拜访,他也会毫不客气地继续画他的菊花,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来人敷衍着.这天,他刚刚在一张横幅上拉出整幅画的主枝和辅枝来,畜牧局的蒋局长就进了门.全县局级领导班子马上 3601;要调整了,这次会提拔两名副县级干部,蒋局长这几年抓生态养殖很有特色.赵县长抬起头来,平静地打了声招呼:“来啦.”

蒋局长显得热情多了,把腋下夹的那个小包拿到手中,迅速走上前来.

赵县长不动声色地把正画着的那张宣纸拿到一边去,另换上一张方形宣纸,拿着画笔在纸的右部提顿自如地勾出了几根向上直立的花茎.墨色的菊花茎峻拔劲挺,立即显示出一股超凡脱俗之气.蒋局长站在那里,认真地盯着赵县长的手.赵县长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儿这几杆花茎,然后用大笔头开始侧锋点染.几提几转几按,富有浑厚稳重之感的菊叶就画出来.再随意勾勒几笔,有弹性有节奏的叶筋画出后,整幅画的大体模样就出现了.

赵县长拿起画笔在宣纸上提顿自如地勾出了几根向上直立的花茎.墨色的菊花峻拔劲挺,立即显示出一股超凡脱俗之气.蒋局长因为不懂绘画,有些忐忑地称赞道:“很好看.”

赵县长轻微地笑笑,另拿起一支羊毫毛笔先蘸点清水,然后蘸点白色颜料点画出一个个菊花花瓣,接着用墨色在白色未干之时勾勒一下花瓣,色调与线条互相渗透,很快融为一体,生动韵味就溢出纸面来了.

蒋局长赶紧又称赞道:“真好,真好,太像了.”

赵县长任他随意说,并不搭理他.画面左边还有一大块空白,赵县长盯着这个地方,沉思着.过了半天,才蘸点淡墨开始快速皴擦,接着几笔勾勒,一块挺拔的山石就矗立在那菊花图中了.

蒋局长看到这里,感到有一股超凡脱俗、清逸豪迈的夺目之气迎面而来,好像不由自主地被逼退了一步,身上竟然冒出一层细汗来.

赵县长径自对着画面微微颔了几颔首,开始提笔题款.

蒋局长看到赵县长的笔触又伸向画面,赶紧向前一步,随即小声念出来:“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赵县长抬头轻轻看他一眼,就又低下头题上时间和名字,然后慢慢钤印章.

在这期间,赵县长听到蒋局长又念叨了几遍这两句题诗.因为作品已经完成,他身心放松下来,就接过话头和蒋局长交谈起来:“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两句诗.陆公一生洁身自好,以菊花的品行养其性情,坚其意志,我最佩服.所以喜欢随意涂鸦几笔.”

赵县长看到蒋局长把拿在手中的包又夹回了腋下,这才来到沙发前,指着另一个沙发:“来,咱们坐下说话.”

“我该回了.赵县长,您也休息吧.”蒋局长神情轻松起来,转身要走.

“也好,”赵县长走到画案前,把自己刚完成的这幅画折叠起来,“我信笔涂抹的,送给你了.天不早了,一路走好.”

1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菊花”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描写了蒋局长看画的反应,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试分析赵县长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详细描写赵县长作画的过程,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父亲的隔年花

仲达明

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像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

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采.

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竞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

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小说中的班主任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

4试探究小说以“父亲的隔年花”为题的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论文

略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38-02 2011年河南省采用全国高考语文新。
更新日期:2024-2-24 浏览量:32460 点赞量:7965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考什么

“笙歌不知归何处,今朝园圃花又开 ”201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呈现于我们眼前 一、选材凸显语文性,蕴。
更新日期:2024-9-27 浏览量:119021 点赞量:25584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应对答题方法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特点和走势 2013年,新课程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命题特点如何,值得研究,尤其是文学。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3895 点赞量:8718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摘 要 :选取2009-201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湖南卷、全国一卷,分析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特点和题型特点,试图发现其中规律,。
更新日期:2024-10-7 浏览量:18046 点赞量:5029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王木犊传贾平凹八十年代,西安出了两个滑稽人物:一个是石国庆,一个是王木犊 石国庆,祖籍于湖北,出生在四川,十一岁入陕,正值关中年馑,。
更新日期:2024-12-25 浏览量:154048 点赞量:32223

2023年各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综述备考

2012年各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从纵向上看,基本保持去年的格局,只有个别省份稍有变化;从横向上看,呈现出不×。
更新日期:2024-4-18 浏览量:58854 点赞量:1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