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文学期刊的现状与出路

摘 要:文学期刊作为以文学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精神产品载体,在历史长河中曾一度繁华辉煌,然而在新媒体语境下遇到了很多新问题,面临发展的困惑.文学期刊的路在何方,值得深思和探究.

关 键 词:新媒体;文学期刊;现状;出路

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35-003

随着传播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出版形式的历史性变革,处于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学期刊面临着质量下降、读者锐减、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等重重困境,不断地在挣扎与蜕变、沦陷与突围,一直处在瓶颈状态,逐渐丧失了媒体市场上的中心位置,迅速呈现出整体式微的态势.总之,“整个文学期刊业处在风雨飘摇的形势之下”.

一、新媒体语境下文学期刊的现状

我国现出版期刊共9849种,其中文学艺术类期刊629种,占期刊总品种6.39%.文学期刊可分为5大门类:纯文学期刊如《人民文学》《收获》等,通俗文学期刊如《故事会》《龙门阵》等,纪实性文学期刊如《报告文学》《人物》《名人传记》等,外国文学期刊如《译林》《外国文艺》,以及文学理论、文学鉴赏期刊如《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研究丛刊》《名作欣赏》等.如果依据文学的传统划分法同样可将文学期刊分为5大类:诗歌类、小说类、散文类、戏曲类和综合类,如《诗刊》《小说月报》《散文》《戏剧》以及各种体裁均有的综合类期刊.

新媒体对于文学期刊而言是把“双刃剑”,既是传统文学期刊的竞争对手,对传统文学期刊造成有力冲击,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促使文学期刊业提升并不断完善自我,为文学期刊业创造全新的读者群.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冲击,文学期刊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

其一,文学期刊的读者越来越少,发行量急剧萎缩.即使是主流文学杂志也未能幸免于难,如《人民文学》在1992年订数仅有10万多份,而近几年更只有5、6万的发行量,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150万份的辉煌业绩,显得十分尴尬.而业界人士分析,“一份文学期刊只有发行量达到每期5万份才能基本实现自负盈亏,实际上在目前,能突破5万份这一‘生存线’的文学期刊全国只有七八份(《收获》发行量13.5万册,《当代》、《十月》大约8―10万册,《人民文学》5―6万册),其余大多数发行量只在几千册,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册.”

麦克卢汉就曾对媒体的影响做过这样的总结:“媒体就是信息,媒体会改变一切,不管你会死愿意还是不愿意,它会消失一种文化,引出一种文化.”新媒体对于文学期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致使文学期刊的读者大量流失,发行量锐减.新媒体的介入以及它的触手可及使受众具有了比文学更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已经由沉重严肃的阅读习惯转变为娱乐休闲的方式,倾向于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即刻的放松,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纯粹休闲放松型的.受众更多的借助新媒体尤其是网络来获取信息或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电影、玩网络游戏等方式来消遣,而不会花时间去捧着一本文学期刊去阅读.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国民上网率则为54.9%,比2010年的49.9%增加了5个百分点.

其二,文学期刊出现“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趋势,逐步朝电子版、网络版、多媒体化方向发展,但面临问题重重.文学期刊的网络传播效果和网络影响力目前还不明显.

为了适应消费社会文本电子化的要求,加强与电子媒体的竞争力,文学期刊逐步朝电子版、网络版、多媒体化方向发展.目前文学期刊的电子版和网络化基本还是搭建在别人的服务器上,与一些专业的文学网站、图书网站、期刊网站如龙源期刊网、新浪读书频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合作,通过专业网站将精彩的内容以导读的形式贴出,如果读者想阅读全文,要么购印刷版期刊,要么以网上付费的方式进行网上浏览或下载,不过点击率和阅读率还是比较偏低.

与此同时,不少文学期刊也建立了自己的实名网站,只要点击就可以进入页面进行浏览.文学期刊自建的网站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作家作品的即时信息也没有及时传递到网络上来,所以网站有点名不副实,浏览知识极少,点击率反而不如搭建在其他网站的高.文学期刊的网站存在数据陈旧、栏目单调、内容信息少、缺乏特色等不足,只有少数像《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网站在此方面做的较好,网页设计精美,栏目设置比较丰富,阅读信息量大,如人民文学杂志社网站上的栏目就包括社内要闻、文事看板、阅读馆、网上书店、读遍互动等板块,北京文学月刊网站上就分为刊社消息、文坛动态、最新刊物、论坛推荐、博客园等.

其三,文学期刊风行“改刊改版”潮,通俗化、图像化、泛文化趋势明显.

文学期刊风行“改刊改版”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原因之一应该是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就曾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读图时始,文字阅读逐渐弱化萎缩,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微阅读,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我们提倡读经典,注重理性解读、细致研究,新媒体时代是浏览式的泛阅读、浅阅读,有时甚至是跳跃式阅读.特别是现在依托网络,写作方式与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受惠于网络发展,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在改变,像以前大家只能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来获取信息,现在我们则通过新媒体获得.微阅读时代信息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大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带来了信息反馈的多样化,微阅读时代通过网络、微博、短信等,提供的信息更加立体.”故而在新媒体时代,读者更倾向和喜欢于通俗化、图像化、泛文化的信息.

于是在文学期刊的生态场中,《佛山文艺》《今古传奇》等通俗文学期刊相继出现,且成为文学期刊的新典范.《人民文学》《天涯》《当代》《作家》《收获》《钟山》等纷纷转型改刊改版,改版后的《人民文学》标榜“跨文体写作”,《作家》和《天涯》则立志向泛文学路线转变,办一本真正的“杂”志.而从形式到内容、外观装帧到栏目设置上文学期刊的图像化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如在封面上,《北京文学》用作家漫画构成封面、《小说选刊》封面从幽雅的风景画到改用反映百姓生活的写实摄影照片等;在栏目上,《上海文学》设置了“纸与画”和“图像时代”、《作家》有“影像观”等;此外,增多了插图或插页,如“作家影集”(《作家》)、“作家人气榜”(《北京文学》)、“文学相册”(《四川文学》)等.& #24403;然新媒体对于文学期刊的影响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文学期刊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在网络等新媒体的大肆渲染和影响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例如《收获》曾刊登网络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八月未央》等网络作品.同时新媒体还拓展了文学期刊的传播渠道、销售模式和阅读方式等.但总而言之,在新媒体语境下,面对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的不断挤压,文学期刊的发展并不乐观,未来前景并不光明.

二、新媒体语境下文学期刊的出路

各类文学期刊改版也好,栏目调整也好,甚至是转型也好,文学期刊的路在何方?总而言之,新媒体语境下文学期刊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和努力:

1.以市场和读者为中心,坚持产业化和集团化方向

《当代》2000年第二期“文学月报”栏目上一篇题为《走向市场》的文章曾这样指出:“中国非文学报刊早就完成了市场化的改造,文学期刊则是大大的落后了.最可悲的是,如今文学期刊面对的市场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而文学期刊与作者的关系又是以作家为中心的卖方市场.任何卖方市场都不是健康的市场.中国文学期刊最大的弊端就是刊物为作家而办,而不是为读者办;是读者迁就作家而不是作家迁就读者.实际上所有期刊的改革举措,无非是在转变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处在新媒体时代的当下,综合性及时尚类报刊、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已经让读者无暇去顾及文学了.传统文学期刊原本拥趸的大量读者大都已改弦易辙、相继离去,同时初入市场的文学期刊水性不好,溺水者有,挣扎者有,逃亡者有,出现了大面积的生存危机,因此期刊必须自己学会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游泳.故而文学期刊要想在在读者消费口味转变的“大碗”中分得一杯羹,就应该调整办刊思路,确立市场和读者中心意识,坚持产业化和集团化方向.市场可以说就是文学期刊的“天”,读者就是文学期刊的“衣食父母”.

在旧传播时代,传媒处于传播中心位置,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传统媒体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而在新传播时代,传统媒体的控制力和传播能力已经大大弱化,在内容设计等方面必须以市场和受众为中心,才能真正适应新传播时代的要求.

文学期刊首先必须定位与市场的关系,寻找与市场的结合点,并通过与市场的对话来谋求发展,譬如文学期刊应该经营管理理念市场化,也可以通过走产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形成文学期刊企业或集团,形成产业链,扩大传播和影响.同时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文学期刊目前首要的调整就是将期刊为作家而办转向为读者而办,全面调整思路、全方位面向大众读者,本着刊物为读者办、为读者服务、让读者喜欢的宗旨,全面刷新版面、更新内容.因为读者的数量、购买力、趣味、趋向等都是文学期刊必须考虑的生存要素.


2.以内容为王,坚持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

副署长李东东在第五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上说期刊从业者应该“以内容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期刊出版质量”和“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无论载体方式如何变化,它所承载的内容永远是其发展的核心.因此,要着力抓好内容建设,全面提升期刊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媒体时代,期刊要参与市场竞争,“内容为王”是一大重要原则.新媒体的核心特点之一就是信息量大,也就是说具备海量的内容,因此文学期刊面对海量内容的新媒体还是要以“内容”为王,不过这里的“内容”不重在量,而重在质,优质、独特的内容对于任何媒介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学期刊以内容为王,就必须坚持优质化和品牌化方向,用优质与品牌这两道网去网络和吸引更多的读者.

品牌是期刊的无形资产,知名品牌是指经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及美誉度并形成了相对稳定风格的期刊.期刊的特色和品牌,就是其形象和声誉,也是其无形资产.比如提起综合性文摘类期刊,就会想到《读者》《青年文摘》,提起家庭情感类期刊,就会想到《家庭》《知音》.所以强化文学期刊的品牌意识,是文学期刊的必需之策.

树立文学期刊的品牌意识,就是要追求特色和风格,坚守自己的审美品格,注重文学色彩,彰显个性特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学期刊要推出自己的品牌栏目、品牌作家、品牌文章、品牌内容,即要有吸引读者的名牌主打栏目,一批知名的专栏作家,重头文章,精品高质内容.

品牌栏目上,设置的栏目要独特且符合期刊的整体气质.像《天涯》的“民间语文”、《作家》的“作家地理”、《佛山文艺》的“城市新移民”和“新民间话本”、《山花》“自由撰稿人”等,都绝妙地诠释了各自的办刊宗旨,深受读者喜爱.品牌作者上,文学期刊既要有一批知名的专栏作家,更要有一批能够写出高水平高质量文章的作家.例如《人民文学》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创办的文学期刊,之所以能一直成为中国文学期刊的“龙头”,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其能够拥有品牌作家,中国著名的当代作家如刘心武、王蒙、贾平凹等都是《人民文学》的常客.品牌文章和品牌内容上,保持高品质的同时要紧跟时代和社会的脚步,发出人民的声音,引发读者的讨论和深思.如《当代》在2003年第6期就刊登了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其翔实的一手调查资料、直面现实的严谨态度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当期杂志迅速脱销,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强化了期刊的品牌.

品牌期刊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期刊的风格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任何一个期刊都有投入期、成长期、稳定期与衰退期,当某一品牌进入衰退期之后,调整与创新是必要的.

3.以新媒体为支点,坚持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其中,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3.9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毋庸置疑,现今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网络、手机已经深深地、时时地嵌入进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类似论文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文学的审美嬗变

摘 要:在大众传媒语境中,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发生了转向 传统的精英文学逐步让位于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满。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7602 点赞量:13578

新媒体语境下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手机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已经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何运用现。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0466 点赞量:5594

分众阅读语境下文学期刊的状态

一在十九世纪中期,福楼拜在《致尚特皮小姐》中写下“阅读是为了活着”,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而阅。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5724 点赞量:3340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期刊竞争力的提升

[摘 要]随着后阅读时代的到来,尤其是面对出版业改革和新媒体的冲击,现代期刊产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面。
更新日期:2024-12-16 浏览量:156672 点赞量:33839

新媒体语境下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要求

摘 要: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在此语境下,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新的能力 本文试从科技编。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9189 点赞量:3937

新媒体时代时尚类期刊如何重塑“识别码”

2014年,传媒业迎来一个大变局的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传播使得传统媒体面临重重危机 而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曾。
更新日期:2024-8-18 浏览量:108691 点赞量:2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