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视阈下园本课程开发的

【摘 要】尽管园本课程开发始于轰轰烈烈的校本课程开发,但园本课程的发展仍然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本文重点阐述了园本课程开发的缘起、内涵、模式和影响因素等开发要素.

【关 键 词】后现代课程观园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27-02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观点“自由”“多元”“去权威”等对课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在对以“泰勒原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以新颖的理论视野和价值观念来建构课程概念体系并深入到了课程改革的各方面.自此,在其影响与推动下,课程决策权的取得为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这类课程的开发直接促进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

一园本课程开发的缘起——时代精神的呼唤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是在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课程研讨会上被最先提出,自此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非集权化课程决策并追求多元化的课程决策.追求这种非集权化的课程趋势主要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水平,也可以发展出更加可行的课程创新实践.强调活动由学校发起并在学校中实施为了学校里每一个学生,资源的整合强调对学校以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实际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即以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为主体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活动.教师参与课程决策过程,设计实施出更适宜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时代的教育精神对幼儿园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园本课程由此衍生并得到发展.

二园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时代特色的反映

在我国实行的是课程但是长期施行的是国家课程,尤其以幼儿园课程为甚,所有的幼儿园基本上都使用一个课程计划、一套课程标准,课程的开发缺乏灵活性.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作出实施课程、管理的决定,把原先从中央统一管理的课程体制逐步过渡为——地方——学校分散管理的课程体制.课程决策权力的再分配是这次会议研究的核心重点研究如何实现课程权力科学协调的分配,对于幼儿园课程同样具有改革意义,使得现在的幼儿园课程管理逐步走向多元、开放和自主的方向.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尽管园本课程建设的要求在文本中没有明确体现出,但在文本处处体现了对园本课程的要求.如“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根据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香港学者LOYiuchun提出了园本课程与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发展紧密相连,能鼓励教师为满足儿童和社会团体多元的需求更好地设计课程的观点.袁爱玲在2002《学前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冷静思考园本课程的热潮》一文,分析了目前各地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所谓“园本课程”,归纳出了四种基本类型的园本,它们分别是: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成熟园本课程;只在本园的课程当中仅仅在课程内容增加了反映当地民俗特色的文化知识学习的狭义园本课程;课程各要素没有任何改变只是改变了其教学方式的不能严格算为课程的园本课程;在错误思想指导下加强技能训练的急功近利的园本课程表现,此类课程完全违背了园本课程、自由、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原晋霞指出:很多幼儿园对“园本课程开发”存在误读,把“园本课程”直接等同于“园本课程开发”.更加极端的表现是直接把园本课程开发等同于教材的编写、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等.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园本课程相关理论体系尚未成熟,以至于各类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提出“教师是园本课程实施的主体”的斯滕豪斯曾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显然教师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应由单一的课程实践者转变成参与到课程的决策、开发、实施、评估各个方面的这样一类角色.然而教师要能实现这样角色的转变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由此教师的课程领导力随着教师地位和作用的上升而逐渐受到关注.

但是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在自然状态下的实现却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是受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一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学内容的甄别筛选、对教学节奏的把握、对教学技巧的掌控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到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课程领导力的实现,进而影响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品质.因此,不同教龄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实现是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键性因素.

三园本课程开发模式——知识科学的体现

园本课程开发模式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在经历过对泰勒开发模式的批评和发展的过程中,到现在为止主要有以斯腾豪斯为代表的主张课程开发模式中注重目标边沿开阔点;以施布瓦为代表主张课程开发必将解决实际问题的

机械嫌疑论等;以Walton为代表的主张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可以是教材的选择、改编,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以朱家雄为代表的主张园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大致有两种:(1)根据课程开发原理自行设计和开发课程;(2)幼儿园根据课程开发原理从众多现行教材中选取适合本园的教材来展开课程实施.综上所述,园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指园方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学生特点而自行开发的课程;二是指园方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学生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

四园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科学的评价促进前进

影响课程开发因素主要有社会、学生、学科.社会是一个总体环境,它从思想政治角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道德层次、文化民俗性、科技水平等方面对课程开发提出了总体要求,尤其是直接决定了学校课程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上要求课程开发必须遵循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注意要科学地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科的科学逻辑性和知识全面性要求课程开发必须符合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基于以上三点要求,在具体的影响课程开发实施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具有较高素质和课程编制能力的教师;(2)园所管理具有开放宽容的氛围;(3)课程资源上要求课程编制、实施、反思的时间较充裕、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专家的指导和相关的课程培训以及经费支持;(4)园所教育理念要求明确清晰,园所开展园本课程的初衷与其教育理念相一致.

参 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41

[2]〔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8~56

[3]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5~27

[4]〔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16

[5]〔英〕凯文·奥顿奈尔.黄昏后的契机——后现代主义(王萍丽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32

[6]〔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78~82

〔责任编辑:高照〕

类似论文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课程与教学、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 曾作为重庆地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原国家教。
更新日期:2024-10-24 浏览量:132574 点赞量:28792

农村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摘 要:农村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村的学前课程资源开发也十分滞后。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2239 点赞量:7969

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究

【摘 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本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幼儿园园本课程设置 研究发现,以开放௚。
更新日期:2024-5-22 浏览量:68767 点赞量:15207

《利用社区资源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

前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
更新日期:2024-3-25 浏览量:47422 点赞量:11728

园本课程建设中园长的九种领导角色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我园课程建设经验深入探讨园长的课程领导角色以及转变发展的过程 园长课程领导力是园本课。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2212 点赞量:4453

园本课程评价

【摘 要】园本课程评价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面对的是园本课程评价的价值标准、园本课程评价的主体。
更新日期:2024-1-1 浏览量:4642 点赞量: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