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教学的有效切入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是宋词.选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的领军人物.教学要求为:“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从教学的要求来看,要达到以下目的:阅读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的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作家的感情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文学作品教学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课程实验的新形势,力求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使文学课程的教学更合理、科学,并具有艺术性.那么,在宋词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呢?

一、强化死记硬背,熟悉文本内容

我们平时经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都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读古诗词更要有这样熟读成诵,潜心涵咏的功夫.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强化死记硬背训练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语文如果不记不背或者记得不深刻背得不扎实,哪里谈得上会学语文呢?语感的培养和灵感的发挥又从何而来.流畅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教无定法,教学古诗词尤其如此.但无论教法如何异彩纷呈,都应要求学生先将所学的古诗词背下来.词是长短句,不如诗之易读,背诵自然更难,但“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要把它们囫囵吞枣硬“吞”下来,才能谈得上赏析,因此对诵读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那种讲过才要求背诵的做法,绝不可取.实践证明,多背诵一些具有悠久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杰出诗文,伴随着生活阅历的渐趋丰富将会转化为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他们不仅给学生提供语言的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风骨、情操、志向和智慧,还将成为青年人提升人生内涵和境界的重要力量.

二、从词的章法入手,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脉络,章法安排.一种是抓开头,统领全篇.如《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就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一种是利用过片(即下片的首句)将全词连成一体.如《永遇乐》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是从前面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作了铺垫.另一种是利用结尾总结全词.如《定风波》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用最后一句概括了词人宠辱偕忘、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教师可根据文本的章法,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进行分析鉴赏,以起到提纲挈领之效果.

三、通过意象分析,领会诗歌境界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体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关键,就如袁行霈所说:“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那么,品味诗歌,首先要学会意象的分析,进而进入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中明确体现感情基调的词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整首词的感情是悲伤愁苦、哀婉、凄清.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的正是一个个的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清秋、酒、柳、风、月等,这些意象共同担负着交流思想感情的任务,进而带领读者进入到难舍难分的境界中.柳永这首词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富有情趣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四、把握技巧,突显艺术特色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的主要内容.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对比、烘托、衬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联想、想象、象征、用典等等.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片用铺陈手法连用《晋书·张翰传》、《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世说新语·言语》三个典故,表达自己有心报国,无路请缨,英雄寂寞的悲愤.另外,有时诗人以旧事表达新意,不强求事辞相称.这就使得诗词学习者光了解典故还远远不够,还需结合语言环境认真咀嚼,力求察出诗人的新意来,否则浅尝辄止,只会云里雾里,或是错解诗人本意.如辛弃疾利用历史典故的多义性,往往匠心独运地在不同的词作中多次使用同一典故,从而收到一典数用,语意翻新、迭出的艺术效果.如同是引用西晋张翰事,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在《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关中》则抒写词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到公元1181年所赋《沁园春》中却抒写其厌倦官场、归家隐居的高卧山林之志.

五、提出研讨问题,指引深度交流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以灌输知识为主,而更应该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教学中,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验证原理.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同学们也许会发出疑问,为何两首词都提到了“英雄”一词,在当时英雄涵盖哪些内容.教师在结合时代背景与同学们交流的同时,也可向同学们发出一个探讨题材“英雄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同学们通过分组讨论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分析了每个时代渴盼英雄出现的深层原因,进而扩大了“英雄”一词的涵义,具有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通过这样的深度交流,学生对诗词就不仅仅停留于接近或欣赏的层面,而是上升到探究的境界.

六、注重知识牵引,深挖作品内涵

诗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渐入诗的佳境,感悟诗歌魅力,从而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的水平和能力.要提高鉴赏水平,首先要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就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以李清照《醉花阴》为例,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受人赞赏,盖因取喻的新奇传神,言情的含蓄蕴藉.“瘦”字用得极妙,是词眼.以这首词的讲解为契机,可以引导学生去总结知识、思考问题.如,总结李清照“瘦”字的使用.李清照的词作中直接使用“瘦”字的有七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R 21;(《点绛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新荷叶》);“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临江仙》).让学生从中了解“瘦”字体现了李清照独特的审美追求.

七、阅读优秀的赏析文章,尝试研究性论文写作

好的鉴赏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无形中学会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它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论文写作则是引领学生在沉静深思中采摘智慧的果实.写作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情愿做的事,而要针对唐诗宋词写研究性论文更非易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可要进行多方引导和刺激.首先,让学生多渠道广泛搜集材料,占有写作素材;同时,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提示写作角度和技巧.如何选择一位诗人,也可针对某位诗人的某一方面,或针对几位诗人诗歌的共性特征或不同之处入手,做到角度小而又能独辟蹊径.写作时可采用概括、评点、素描等不同形式.正因如此,学生觉得选题有目标,写作有思路,不至于无的放矢,无话可说.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宋词教学要在继承传统的潜心涵咏,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独创性,因篇制宜,精当巧妙地设计有效的切入点,开启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之门,进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领略宋词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黄群英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362300)

类似论文

唐诗宋词赏析课程的多维教学

摘 要:“唐诗宋词赏析”作为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理工农林类大学开设往往受到冷遇,实行改革势所必。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5264 点赞量:33235

宋词教学效应探析

内容摘 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体样式,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经典之一 千百年来,人们解读宋词,。
更新日期:2024-7-14 浏览量:91882 点赞量:19760

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语文教学难,高一语文教学更难,文科成绩提高慢,而语文成绩提高尤其慢,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 《语文新。
更新日期:2024-8-28 浏览量:107004 点赞量:23158

激发兴趣――阅读教学的的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以读为本,读中积累","读出情,读出趣" 学生表。
更新日期:2024-9-23 浏览量:120189 点赞量:26286

高中英语教学切入点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实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本人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论证了解决这。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56459 点赞量:1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