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外因关系原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 要:一直以来无论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的现状,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外因关系原理辩证地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外因素,从而全面地寻找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措施.

关 键 词:女大学生就业就业现状内外因理论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研究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从研究女大学生就业的文章入手,但由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仅以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现象为例.在CNKI中查询“女大学生就业”并含“性别歧视”进行精确检索,有249篇期刊.从研究层次及各层次数量和发表年度及年度数量的分布来看,女大学生就业受歧视现象多引起自然、人文社科的关注,发表时间自21世纪以来每年都有,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07年至今,研究较多.


另一方面从统计数据看女大学生就业现状.2009全国妇联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8%的被访女大学生感觉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被访女大学生中21.1%的人“经常”感觉到性别偏见,25.3%的人“时常”感觉到,45.4%的人“偶尔”感觉到.理学类专业的被访女大学生“经常”感觉到用人单位性别偏见的比例最高(38.6%),工学类其次(26.9%),再次是文学类(22.7%)①.在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率略低于男大学生,差距虽不大,但其就业质量普遍低于男大学生.《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男女大学生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然存在.总之,无论从研究中还是从调查数据均可以分析出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受歧视的现象普遍且十分严峻,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内外因关系理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内外因关系原理是指:事物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全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外原因才能全面理解产生的缘由.

内因方面,女大学生就业难既是共性现象又是特殊现象,导致她们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内在群体因素和个体因素,但主要表现为群体性因素,而且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个体因素很容易发展为群体性的共同因素.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因主要有:女大学生受自身性别意识的暗示严重,受传统和自身就业价值取向影响较深,趋向于把自己定位于稳定的、挑战性小的工作,对家庭依赖性大.正因如此,许多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对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的期望较高.其次,女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自信心,遇到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再次,对自身就业能力认识不清、不重视职业规划及就业服务意识薄弱,这些问题在女大学生就业中尤其明显,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就业的实现.

外因方面,由于女大学生就业是民生大事,影响它的外在因素颇多,主要可以从经济、文化、高等教育发展等层面分析.

(一)经济层面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均受到冲击,在金融市场稍回暖后,中国经济发展仍然表现出不稳定性,经济活力低下难以调动就业需求的积极性,而且中国经济面临增长方式不合理和产业结构需优化的状况,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产生消极影响.女性就业受歧视还受到用人单位生育期间高劳动成本的经济损失的考虑,各用人单位在聘任时直接或间接地淘汰女性.

(二)文化层面

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和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进程的推进,男女平等的思想虽得到提倡,但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女性仍扮演着依附男性的角色,除有女性主动依附的成分也有被动依附的原因.女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很容易受到歧视,较男大学生更难得到认可和帮助.

(三)高等教育发展层面

扩招以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数也由1999年的101万上升到2013年的近700万,其中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并已占据半壁江山.不断见涨的大学生数量加大了就业压力,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受结构性失衡的影响,其中专业结构性失衡最为严重.《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14%、超过70万的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即专业不对口.但更多的愿意选择文科女大学生,理工科中的女大学生数量较少.而在就业市场上,文科专业就业却比较难,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低下.

女大学生就业难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相对于金融危机影响的暂时性、阶段性而言,文化观念的影响则是长期性的,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文化观念的影响有所减弱,其他的因素不断凸显,如阻碍大学生就业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等.而高等教育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折射出当前高等教育存在质量问题,如何调整、建设是当前大学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当务之急.

三、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探析

就业是民生大计,促进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虽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复杂工程,影响它的因素繁多,但缓解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层面展开.

政府层面

首先,针对女大学生就业中受到的不公待遇和歧视,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保障,从源头上维护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利.在政策的执行中,及时监督和进行效果评价,不断反思工作,如细化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使之更具操作性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和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等.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培养性别平等意识、尊重女大学生的工作等.其次政府应组织大学生就业咨询工作,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再次,大力发展国家经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拓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二)高校层面

女大学生的就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将性别平等纳入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体系中.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教育等,另一方面更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与市场相结合,从层次、科类、布局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做好相应的评估和改革工作.同时从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诉求中,不断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各高校应认清自身实力和特点,而不盲目趋同,始终持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社会层面

女大学生就业直接关系社会稳定,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首先从观念上,各成员应自觉努力营造开放的就业市场,打破传统的性别歧视障碍,不以有色眼镜看待女性就业,尊重、信任女性的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妇女联合会组织和其他相关组织的作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社会各界人士都应为本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国家竞争实力作出贡献.

(四)个人层面

北京大学闵维方等人提出,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个人素质是决定求职成败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闵维方,2005)③,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黄敬宝,2008)④.为此,女大学生首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其次应转换思维,正视性别劣势并努力转变为优势,在就业时发挥所长,抓住机遇.再次,女大学生应做好自身职业规划、合理设定自身的职业目标,树立自主创业和竞争精神,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教育.女大学生还应有较高的社会服务意识,积极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阶层的人共同努力,各层面&# 30340;努力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女大学生应增强自身实力,用实力赢得就业机会.

注释:

①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发布[EB/OL].(2012-12-28),http://chuangye.yjbys./zhengce/325458..

②周飞.女大学生就业急需政策引导[N].中国教育报,2012-12-03.

③闵维方,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8.

④黄敬宝.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52-53.

类似论文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更令人堪忧 女大学。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0151 点赞量:5318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优质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是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的希望 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规模不断。
更新日期:2024-3-19 浏览量:44099 点赞量:10285

如何应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贫困女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就业面临的困难更多 本文基。
更新日期:2024-6-7 浏览量:14168 点赞量:4519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摘 要】目前,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本文从教育方式、培养模式、传统观。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19052 点赞量:5063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就业难题中,理工科女大学生į。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82457 点赞量:18549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

摘 要:目前,教育理论界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尚未达成普遍共识 本文试图在分析研究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更新日期:2024-2-13 浏览量:31817 点赞量: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