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鉴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于是,近年来与之相应的个性化探究性题型便逐渐在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中占据重要地位.下面,笔者想结合具体实例谈一谈诗歌鉴赏探究性题型的分类及特点.

一、矛盾化解型

矛盾化解型诗歌鉴赏题在设问方式上往往选用诗歌中看似矛盾的诗句或词语,要求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揭开诗歌表层的矛盾假象,把握诗歌连贯自然的思想情感脉络,从而领略作者有意矛盾形成的特殊表达效果.

【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析读:本题要求考生读出表象背后含蓄的意蕴,进而正确、深入地理解诗意.故园没有战火,归时理应不“愁”,可作者却要说即便故园没有战火归时犹有“愁”.我们如果认定“愁”在此种情况下是成立的,即可推知作者“愁”的绝非故园战火,而是另有其事或其因.再联系注释,我们可以知道友人所归之地为北宋都城汴梁,而汴梁此时早已陷入金人之手.城虽在,却已不是宋城,人虽繁,却已不是宋人.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作者所愁之事是“国土沦丧,南北分裂”.


参: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由于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自然就生出了忧国之愁.

二、观点评价型

观点评价型诗歌鉴赏题一般是先引用他人对诗歌主题、思想内容、语言或表达技巧的看法,然后要求考生对这些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时,考生可以或同意他人的看法,或反对他人的看法,但必须从诗歌中寻找依据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佐证.

【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Ⅰ)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析读:关于题中的观点,我们可以持肯定态度.因为,这首诗描绘了石湖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景色,传达的是对村阁主人人生选择的赞许,表现的是自己与之同气相求、惺惺相惜的感情,范成大去职归隐,姜夔终生不仕,姜夔造访这里,那类“不到”这里的“人”当然是暗指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关于题中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持否定的态度.因为,诗歌选用桥、曲水、村、阁、浮萍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第三句提到“人不到”,是进一步强化范成大居所的宁静与幽谧,所以“人”是泛指,即作者重点是在突出无人烦扰.

参:(1)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了石湖美景,也包含了诗人对石湖主人的歌颂,诗中的“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非常契合.(2)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人”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引发思维型

引发思维型诗歌鉴赏题通常是出题者确定一定的思考范围后,提供一些简要的背景资料,极力营造一个开放的思维环境,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阅读或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时,要求考生或谈看法,或谈理由,总之是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全国卷Ⅱ)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才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析读:要答好此题,必须先从整体到局部细细品读诗歌,然后从中提炼出特点.此诗首句写静夜的景色——明月把远处近处的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于夜凉如水、万簌俱寂之中吹笛;次句转为另一种境界——路暗,花繁,景色扑朔迷离,意境朦胧,非常切合梦中作诗的情景;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的故事喻世事变迁,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想法;末句酒兴阑珊,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作者虽有超脱之念,却不能忘情于世.通过品读,我们可以发现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一句一个场景,四个场景有机组合在一起;选用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等意象组合,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参: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综上所述,诗歌鉴赏探究性题型具有评价灵活的特点,一般来说,只要考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自圆其说,就能得到不错的分数.当然,考生作答时只有在合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内容全面、思考深刻、表述清楚、语言通畅,才能得到高分.

类似论文

和中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

【摘 要】文学鉴赏是指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 这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借助文学语言媒介,通过想象、理。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4084 点赞量:32679

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

内容摘 要:初中语文承接着小学语文的启蒙,开启高中语文的深度,是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更新日期:2024-3-16 浏览量:43043 点赞量:9898

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作者:任静工作单位:广州市天河区第八十九中学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洞第八。
更新日期:2024-11-20 浏览量:143516 点赞量:30787

基于多元解读的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多元解读概念界定,明确它的内涵 探讨诗歌、散文、小说等主要文学作品体裁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实施多元解读。
更新日期:2024-6-10 浏览量:83031 点赞量:1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