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专业继续教育实践教学校外基地建设

摘 要:当前经济活动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实践教学对高校继续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特性的发挥在更加广泛的时空上得以体现.采取定性分析方法,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继续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现状和成因进行探讨,对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适当调整和延展.同时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校外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其建设原则和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对今后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 键 词:继续教育;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42-02

一、基地现状及成因

1对校外基地建设思想认识不足,投入少.高校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链条后续环节,目前存在被边缘化趋势,其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主要抓零散的小型基地建设,注重短平快的投入与效益体现,忽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短中长期可持续规划,以及资金、技术、人力、文化氛围的培育与储备.

现有校外基地设备陈旧,功能老化,数量少,规模小;主管部门所获专项资金及捐助,大多用于校内购置设备,修缮实验室,以内代外.因此,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社会经济各运作环节脉络,从而难以系统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与创新意识,如此就降低了实践教学意义,提高了个人继续教育的机会成本.

2校外基地建设缺乏科学运筹,功能单一.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大多是围绕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来进行的,甚至有些以课程为线索建设实践基地,不符合继续教育学生的特殊背景与特点,没有形成平台化、模块化、网络化、开放式的实践基地管理运作格局.这势必阻碍了资源共享,加大了管理运行成本.

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界定仍强调简单理论验证,忽视学生学习职业背景与规划,无法让其以各种角色参与到经济活动相关环节体验.这既不符合实践教学基地应当集教学、教研、对外咨询、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经济管理软件开发、小型生产试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要求,更无法满足校内外两个实践教学基地互为因果、互为补充的总体规划建设理念与实践需求,进而影响学生后续继续教育成效体现.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在设备更新换代,周边环境配套等方面做了一定努力.但仍存在校外实践教学任务与校内实践教学计划脱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教材等有待于做进一步适合继续教育学生学习特点的整理与规范;包括文化等继续教育软实力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在职业环境氛围营造、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人性化、运行机制灵活性等方面做出改进.

4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稳定且具实践经验的师资与管理队伍.长期“重理论,轻实践”思想,使相当部分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难以在综合性、时效性、灵活性、仿真性、系统性较强的校外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继续教育发展逐渐被边缘化的现实,更阻碍了教师的能动性发挥.如校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假设性居多,真正能结合经济管理运行规律,体现经济管理运作环节,注重产、学、研横向及纵向联系的综合性、设计性题目较少,因而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

5合作方的观念差异阻碍了校外基地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随着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单纯靠传统行政命令安排学生校外实践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不符合学科建设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再加上相关单位无法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且认为继续教育毕竟不如正规院系响亮,故大多数单位通常以各种借口不愿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即使勉强答应也因诸多因素影响而投入不足、管理不好.同时继续教育学生的实际特点使双方在指导思想、运作理念、投入区划、责任分担等方面存在相当分歧,导致长效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很难达成互利共赢局面.

二、基地建设原则

1突出行业、专业与职业特色.生存发展压力的增大,使个体对自身职业发展定位更加关注经济活动各环节及规律.继续教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建设经济管理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时,就须充分认识到行业、专业特色的重要性,在人员配备、场地选择、计划指导、时间安排、考核评价、合作伙伴筛选等方面,做代表性的优化组合,从而突出自身专业、行业与载体特色,以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需求,凸显继续教育开放式、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效果.

2建设基地项目库,施行动态管理.社会发展的全球化,知识信息的集成化,技术技能的创新化,生活方式的快餐化,价值观念的多维化,加深了继续教育对象投身实践的难度.按发展理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科学技术创新程度,个体职业规划要求,以及学生和社会单位反馈情况,建立起信息完备的可建型基地项目库;基地建设还应依据企事业竞争发展结果,在综合评价基础上,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实行动态化管理,推进继续教育市场化体制机制建设.

3坚持与时俱进,秉承综合与开放.继续教育体现着时代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进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在规划设计、课程安排、项目实施等方面凸显时代气息,真正成为学科与专业发展引领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得以生存发展,关键是遵循继续教育学习者特点,以实现基地综合化目标,即必须按照实践手段和环境仿真化、训练内容统和化、技能训练专业化、综合素质行业达标化、基地功能模块化的要求来进行基地建设、发展与评估;信息交流互动是基地得以持续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强与更多专业基地及社会经营活动主体的沟通互联,形成基地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开放,展现出基地体系的作用.

三、基地建设模式

1传统型.继续教育学习者对自身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已有一定了解,他们对前沿知识的探索兴趣最初都来源于相关人员富于实践经验的生动讲解,都脱胎于对经济实践、社会经验的充分认识与提高升华.因此,由学院或教师个人出面直接联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按照某种传统规矩建立起常规实践场所,进而依据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建立起常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2合作共赢型.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可依托政府,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成立有经济管理专家、企事业技术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学院学科带头人、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等参加的专业委员会,加强对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就业前景、人才需求、技术发展、理论前沿等方面信息的了解,在使行业、企事业专家人员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队伍建设工作的同时,使学生能更深入融合到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具体生产经营环节之中,为实现互利共赢打下基础.

3网络结构型.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更需丰富实践经验,需对复杂经济社会现象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分析与研究解决,加之继续教育学习者学习背景、价值取向的差异化,更决定了他们具有管理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综合技术人才特征.因此,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积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基地网络,形成多专业、跨行业的网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之间应注意资源协调整合利用,最终体现出“一专多能、一技多用”的体系实践效果.


4模块组合型.依据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及继续教育学习者特性,抽象出其共有特征,以此建立起模块式数据信息特征库,再通过与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沟通协调,建立起模块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种基地就是具有较为统一的基本环境要求、实践培训内容、实践目的与目标、实践方法与手段、实践评价标准与考核要求等,然后根据不同学生或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灵活的随机编组与调整,以达到基地功能的体系释放.同时学生也可通过不同功能模块组合,体会不同环境下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能真实还原社会生活场景需要,从而提高自身应对不同实际需要的能力.

类似论文

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目前在课程教学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培养创新。
更新日期:2024-5-11 浏览量:69841 点赞量:16161

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

[摘 要]基于创业教育理念,分析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创业教育培养的可行性和其在创业教育中存ß。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32326 点赞量:29005

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

【文章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对高校素质培养的新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有了更多的变化 本文结合新大纲的要求,。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6900 点赞量: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