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还会对儿童的智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决定着儿童的成功与否,可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本文依托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高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探究》的实施,根据被研究者家庭状况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形成本报告.

【关 键 词】中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状况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77-02

一、调查背景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生态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各种竞争日益加剧,人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各种心理问题明显上升.实践证明,善于与人交往的儿童身心愉悦,心理普遍很健康.而家庭环境是家庭成员成长、生活、学习的活动范围,它不仅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还会对儿童的智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学习教育的影响在不断增加,但是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并未消失,家庭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决定着儿童的成功与否.可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在我国古代人就已经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外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1966年,美国学者科尔曼发表了题为《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造成学生学业差异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智能与家庭背景.威丝曼(S.Wiseman)在曼彻斯特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小学生的成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家庭环境.按分量说,家庭是邻居和学校两者影响之和的二倍”.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何等深远的影响.

二、调查目的

中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状况调查是课题《中高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探究》研究中的一部分.这个课题于2013年7月被列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课题组在2013年10月举行开题仪式,完成开题报告后,依照课题的实施计划,进一步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实验研究方案.于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完成了被研究者家庭状况调查的问卷的编制,调查及统计,现予以分析,形成报告.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成员关系良好,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长教养方式比较理性.大部分家长能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也有部分家长不太关心子女的教育.我们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使孩子的发展符合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建设学习型的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提倡理性教育.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调查内容的具体特点,选取了西隅中心小学和新步中心小学的三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分发调查问卷320份,收回320份.这些调查对象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具有代表性(不同性别、城镇或农村户口、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等).经调查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8-12周岁;男女生比例为女生略多,占53.4%;独生子女约占49.3%,其中西隅中心小学的独生子女约占64.6%,新步中心小学的独生子女约占19%.调查获取的数据信度较强,获取的信息对课题研究的借鉴意义较大.

本调查问卷共分五部分,15道题目.其中,第1-3题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第4题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第8题调查了解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第11、12、13、14、15题调查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第5、6、7、9、10题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关系.调查结果详见下列各表:

表一:学生基本情况

表(Ⅰ)

表(Ⅱ)

表(Ⅲ)

表二:家庭结构

表三:父母的文化程度

表四:父母养育方式

表(Ⅰ)

表(Ⅱ)

表(Ⅲ)

表(Ⅳ)

表(Ⅴ)

表五:家庭成员关系

表(Ⅰ)

表(Ⅱ)

表(Ⅲ)

表(Ⅳ)

表(Ⅴ)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这些学生的家庭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某些方面不够的地方,,如:这些家长中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占77%,学历不高.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主要在身体健康方面,对人品、能力、其他方面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较少.大多数时间与自己的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仅占49.1%,将近一半.有50.9%的孩子跟父亲、母亲一方或者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父母和孩子经常进行交流的为58.5%,比例偏低,有5.8%甚至是几乎不交流.孩子的依赖性强,经常进行家务劳动的有46%,偶尔才进行家务劳动的占48.3%,而从来没有进行家务劳动的占了5.7%.这些已经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难以想象,他们中有些人还从未进行过家务劳动.可见,这些平时都是由家长代劳的,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强.

成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虽然在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加上专业心理教师的缺乏,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后学校束手无策,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二)家庭原因:在参与调查的学生家庭中,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有35.6%的家长为初中及以下学历,41.4%的家长为高中学历,仅23%的家长为大学及以上学历.注意:这是指学生的父母的最高学历.有一部分家庭是其中一方学历较高,另一方学历较低甚至不识字.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使得一些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对孩子的心理漠视或无视,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或大或小的一些问题.有的孩子觉得家庭不温暖,有4.7%的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感到无所谓,有2.7%的学生讨厌自己的家庭.家庭中亲子关系如果失调,也会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学生在校受到的挫折不能在家庭中获得理解,不能把家庭作为应付刺激的支持源.这些都当引起家长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时间与自己的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仅占49.1%,而有50.9%的孩子跟父亲、母亲一方或者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生活在一起.这些都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当孩子的主要抚养人不是由父母亲自担当时,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会大大增高.

(三)社会原因: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尚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出于社会层面的关心、理解和疏导也不尽人意.


四、对策

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辅导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发展性的心理辅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辅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很多家长的自身文化水平低以及工作、生活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负起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有的甚至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我们建议作为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在家庭中构建“安全型依恋”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是提升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的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类似论文

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我国的社会信任也正在经历转型,主要面临着三种由内到外的转变。
更新日期:2024-6-19 浏览量:82381 点赞量:18478

民办院校自考助学新生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为了真实掌握自考助学新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自考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江西科。
更新日期:2024-6-20 浏览量:84062 点赞量:19281

2023年南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文章对南京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描述了2009年南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就业状况进行。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23504 点赞量: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