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林: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个关键环节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新时期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诸多重大事项,做出了全面部署和科学筹谋.这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庞大系统工程的实施,事关宏旨,任重道远.把握几个关键环节,方可带动全局改观,达到预期目标.

加强学科建设,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空间

贯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应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科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增加其在国家学科建设整体布局中的权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要求,构建经史子集门类贯通、科研教学相生相长的学科优势平台.发挥学科建设的强大带动作用,整合队伍,钻研高深学问,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道统;学以致用,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教育教学活动;培养通才人物,造就大师鸿儒,不断壮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面向社会公众,举办培训讲座等宣传活动,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讲深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展现中华文化气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简言之,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建设成就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就等量齐观,才能在更高层次上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更好地承担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


加强经典教育,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基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分学段有序推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中,贯穿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国学经典教育思路.复兴国学经典教育传统,重在上路前行.精心鉴别,优选文本,探索文化概论课程与经典阅读课程、专业经典教育与通识经典教育、课堂导读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个民族文化感受力深化的过程.在网络文化快餐流行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研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有助于他们在微言大义、深水静流的不断浸润中,在字里行间、墨香韵律的反复熏陶中,沉淀思绪,静观玄览,真切感悟中华文明“活的灵魂”.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理解力提高的过程.把握国学经典中蕴含的独特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态度,形成先在的文化知识框架,有助于洞悉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节日、习俗、古迹、文物等文化形态中深藏的民族精神,充分领略其无穷魅力所在;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塑造力加强的过程.

加强礼仪教育,增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当前,要坚持以他律促进自律的原则,以宣传教育进行引导,以监督惩戒加以推行,培养全体国民知悉礼数、崇尚礼貌、遵守礼节的行为习惯.吸取养正于蒙与大学导行相结合的传统礼仪教育经验.从儿童教育入手,力求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按照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心理和行动能力,循序渐进,让青少年逐步了解传统礼仪知识,掌握传统礼仪要求,进行传统礼仪演练,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在大学教育阶段,应借鉴中国古代书院学规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积极内容,充实当代大学生守则中的礼仪规定部分,深化和固化中小学阶段礼仪教育的内涵和成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慎独自律、文明修身、进德修业,发挥对全社会礼仪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类似论文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新日期:2024-5-28 浏览量:71979 点赞量:1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