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

【摘 要】自古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学者、文人以及艺术家都对美丑有比较客观的论述,本文通过对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及现代电影《西游降魔》中人物形象的衬托对比来探讨艺术作品中美丑对照原则的使用,来揭示艺术作品的美.

【关 键 词】美丑相互转换对照原则矛盾统一

生活中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同时存在,也就造就了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存在,关于美与丑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有论述.他们常常认为,美与丑并不矛盾,他们是相互依存的.老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学问题,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他还从没得相对性出发,指出美与丑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美之与恶,想去若何?”.美与丑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二者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微笑》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后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描绘世俗妇女形象的成功作品,它形象的表明了中世纪后欧洲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性的解放与复苏,讴歌了人性的伟大,把人从神权的文化奴役下解放出来.《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女人,是情人,是爱人,是母亲,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银行家佐贡多以丰厚的酬金请芬奇为夫人作画.当夫人出现在画家面前时,她身着华贵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绺卷发散在双肩,身体显得丰满,眉毛齐整,两颊绯红,颈项和手臂佩带着名贵珠宝,全身充溢着纯真和天趣.在弯弯的双眉下面,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我同意着手工作”芬奇向蒙娜丽莎点了点头.为了维持丽莎的微笑,画家动用了智慧的脑袋,为她讲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还请了各式各样的小丑、琴师、街头艺人为夫人表演,借以唤醒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丽莎坐定以后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作出一个姿态,画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颈项和丰腴双手,可惜被金银珠宝所占有,芬奇对丽莎说:于是,丽莎急忙褪掉所有饰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的.蒙娜丽莎勾起了芬奇对生母阿尔别拉的回忆.有一次,大师深情地向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似乎从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当讲到母亲在24岁就死去时,他的声里充满怜悯和悲痛,丽莎说:“我也是24岁,我使你想起了她.”丽莎成了阿尔别拉的神秘化身.因此,大师在画丽莎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二、现代电影《西游降魔》

影片开篇,毫无拖沓,沙僧化为吃人的大鱼.一口吃掉孩子,那个在大人臂弯里,听着童话,怀揣憧憬睡去的孩子.如果说蒂姆影片钓不上的“大鱼”,让我们认清童话的美好,西游中的大鱼,则以一种极其简约,粗鲁的方式,吃掉了他.而他最残忍的利器,则是,我们相信他真实存在.童话,寓言,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相信他存在;鬼故事,妖魔录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他真实.“超自然现象”之所以能成为黑马,因为他太真实,真实到我们相信.筑塔不易,毁灭只需抽薪.《西游降魔篇》从釜底抽掉的,正是我们对童话的长此以往的那份坚守.让我们看到极其丑陋的残骸,并相信了这一切.无人不愿欣赏美好,丑陋很难被记忆.而丑陋到真实的地步,则是一种恐怖.《西游降魔篇》被很多人定义为恐怖片,也许正因如此.一个被压了500年的妖猴,凭什么不丑陋,不猥琐,不狡诈,不残忍?一个因丑,被妻子抛弃并杀死的人,凭什么不会去憎恨?就像,当年的,带给我们的那种颠覆感.光鲜亮丽下的肉身,原本应该私密的本能与,被公之于众.区别只在,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反差,西游则是美与丑,善与恶,本性的反差.所以《西游降魔篇》是不招人“喜欢”,甚至被人窥视的.就像我们内心的一些小邪恶,总被玩笑漂亮的包裹,以求内心的平和.

太真实的丑陋,我们看不到,世界依旧是美好的,童话依旧是靓丽乐观积极向上的.可以,只要你真心相信.这里绝无贬义,也没有任何引导之意.就像911,有很多纪录片在证明他是一次美国政府蓄谋已久的行为,就像大气变暖,被指是炒金之后又一个赚钱噱头.你愿意相信哪一方都可以.但不得不说,以上那些说法,与《西游降魔篇》这类电影的存在,似乎更加接近真相,似乎更吸引人,尤其吸引那些聪明人的喜爱,难道不是么?

三、美丑的对立统一

美与丑的辩证,同样是一个矛盾的统一,当我们懂得了美与丑的辩证时,审美观就有了厚度,由平面直觉的美丑上升到立体的审美,超越美与丑截然对立的界限而将其融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使美与丑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概念.正如阴阳环抱而演天地之变,消长之中,美已不在阴阳,其的微妙与灵动,却成了美的极致.生命也由此温和圆润,则眼中所见世界宏阔和谐.许多事都是这样,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去看美与丑,那么我们的心中就永远存在一片阴影,当你能站在一个高度,以立体的视觉去审美时,美和丑原本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如一个画面的明暗色彩,衬托而成美丽.没有丑也就没有美,而美与丑的流向总是向着美的,因为人心是向美的.因此,如果我们总可以从丑中发现美的动因时,那么我们的心中就永远存在着希望,生命因此而画着积极的色彩,所见世界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类似论文

设计艺术的审美标准

摘 要:设计艺术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美学性、文化性、社会性、管理性和经济性 重视设计艺术与生产技术、。
更新日期:2024-4-24 浏览量:56602 点赞量:12713

紫砂壶艺术作品

:18679808880: wywz :jdzwangyangdh@163 汪洋号黄山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北京民族大学。
更新日期:2024-3-28 浏览量:43877 点赞量:9858

“灵光”与艺术作品

摘 要 :由于“灵光”产生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对传统艺术作品的冲击,因而从摄影与绘画&。
更新日期:2024-9-2 浏览量:15697 点赞量:4380

艺术作品中的形态美

〔摘 要 〕任何创意、设计作品都不能离开形态,它们必须通过形态才能为人们所认识,因此,形态学在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ß。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8726 点赞量:4983

谢忝宋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谢忝宋 1942年生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又名谢梅,号天心或寸身言天心 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2002年荣获美国美联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学位。
更新日期:2024-8-12 浏览量:104921 点赞量:22714

胡贤华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胡贤华1985年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1999年到瓷都景德镇从师学习陶瓷绘画艺术至今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陶瓷美术师胡梁军1973年生。
更新日期:2024-11-26 浏览量:143704 点赞量:3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