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审美素质与艺术教育公共课设置

摘 要: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美育又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的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

关 键 词:艺术教育;审美素质;公共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4601

1美育的发展与内涵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从狭义上说,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养成人的创新求异能力,使其成为一个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毕达哥拉斯晚年定居在克罗托内,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美德”思想,提出了“公正、智慧、坚强、克制”的希腊四美德.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模仿,然而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它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他还说,“美是一种善”,从而把美和善、美育和德育统一起来.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严格地系统地为“审美”划出独自的领域,即人类心意里的一个特殊的状态,即情绪.黑格尔认为艺术应通过美的感性形象去显现理性的真理,从而使人受到形象的吸引和感化,领悟到其中的深刻意蕴,达到改善人类的目的.“只有改善人类才是艺术的用处,才是艺术的最高的目的”.

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第一次系统提出了要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并把审美教育作为一门理论加以研究.他的《美育书简》一书中明确使用了“美育”概念,同时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也十分重视艺术的思想内容和教化功能.《论语》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强调了审美与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养的密切关系.

我国近现代文学家、考古学家、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吸收康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后,首次肯定了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审美直觉主义的教育家,并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了美育对人本主义教育、美育对社会改造的重要性.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任务是培养广大人民的审美能力,内容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人民以情感的熏陶,目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三种教育形式,是人格完善的四个必要方面.

2高校美育的现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及时实施美育的作用和意义显而易见,美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任务和职能是无法被替代的.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市场转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以及国家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的提高,我们看到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美育的轻视.我们今天的中小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缺乏美感,原因是学生学习的功利化追求过于明显,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过重.语数外等主科课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美术,音乐除了被冠以副科之名外,安排节次少,还经常被其他“主科”所占用.而到了高中时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上,美术,音乐课程几乎停开,有些学校甚至将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特殊教育.

到了大学,有关审美教育的课程开设情况也不尽人意.在课程体系方面,由于美育课未被教育部确立为普通高等院校课程指标体系中的公共必修课,导致不少高校美育方面的课程开设以选修课为主,而选修课在很多在校生眼中仅仅只是“混学分”,“好过”,“休闲娱乐”,“睡觉休息”的代名词而已,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认为,导致美育受到轻视,学生审美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客观国情.

国情一,人口众多.虽然众多的人口提供的丰富的劳动力,但是劳动力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而选择劳动力的标准无外乎两种:能力,学历.而提高学历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加各种考试.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目就单纯为了考试.而这种以考试为目的,急功近利的教育形式,采用“填鸭式”教学,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死记硬背,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国情二,生产力水平不高.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2010年GDP达到5,878,000百万美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欧盟,美国的世界第3大经济体.日本人口约一亿两千万,却创造了5,459,000百万美元的经济价值.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而这有限的教育经费只能优先投入到基础教育上,美育方面的经费紧缺也就不奇怪了.大学生审美素质不高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3艺术教育公共课的设置探索

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继续改革和完善外部配套环境,另一方面,高校作为美育的实践主体,更要积极作为.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美育课程的主要实践者,在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除完成对专业学生的培养任务外,还应该把重点放在非艺术专业学生审美理论的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上.这个任务主要通过全校公共选修课来完成.面向全校开设的艺术教育公共课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认清教育对象.学校艺术教育公共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艺术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课程设置的普遍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

其次,课程的开设应该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鉴赏类课程外,还应该开设类似《美学概论》的美育基础知识普及类课程,因为掌握美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形成审美观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美学知识,了解了什么是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自觉地开展审美自我教育.

第三,如何把抽象的美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难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授课教 师多数有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为文学哲学及相关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在文学造诣,美学理论,文字功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另一部分则由艺术专业教师构成,这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中国的现代美学体系、美学理论、一些重要的美学概念与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代文艺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因此可以由文学,哲学专业的教师开设一些诸如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艺类的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对美学基础理论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与此同时,艺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发挥其特长,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开设诸如国画、书法、色彩、摄影、音乐、设计类的课程,通过学生对“技”的学习,实践与体验,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掌握与体会.

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除了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实现外,高校作为文化艺术的园地,应该最大限度的开发美育资源.高校可以系统的举办各种书画比赛,歌舞晚会,电影观摩,竞技表演,文学创作大赛等各类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情感功能的综合作用下,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境界.其根本就是要使学生在教育的情境中感受美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舒展,培养学生高雅的趣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关注美育,加强美育,高等教育要尽职尽责,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类似论文

艺术高校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内容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教育之根本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核心问题的关键 当代。
更新日期:2024-6-14 浏览量:82989 点赞量:18970

音乐欣赏与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

【摘 要】音乐欣赏与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树立正。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11262 点赞量:4167

音乐鉴赏教学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摘 要]音乐鉴赏是高校非专业选修的的重要课程之一 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的情感、思想、意。
更新日期:2024-10-20 浏览量:132549 点赞量:28931

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注: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体育表演项目中运动员音乐素养构建研究及启示,项目编号:2013。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9871 点赞量:2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