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贸易流向与我国石油进口的优化策略

石油贸易流向即石油市场贸易地区分布结构,了解石油贸易主要流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分析国际石油市场上进出口双方情况,优化我国石油贸易进出口市场结构,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08年国际石油贸易流向情况

(一)石油贸易主要流出方

中东:出口石油10.00亿吨,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主要流出市场为日本1.97亿吨,占流出总量的19.7%,欧洲1.28亿吨,占12.8%,美国1.20亿吨,占12.0%,印度1.08亿吨,占10.8%,中国9200万吨,占9.2%.

前苏联:出口石油4.05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欧洲3.19亿吨,占流出总量的78.7%,美国2380万吨,占5.9%,中国2240万吨,占5.5%.前苏联的主要流出市场在欧洲地区.

西非:出口石油2.29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美国9090万吨,占流出总量的39.7%,欧洲4950万吨,占21.6%,中国3910万吨,占17.1%,印度1660万吨,占7.3%.

中南美洲:出口石油1.78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美国1.19亿吨,占流出总量的67.0%,欧洲2520万吨,占14.1%,中国1650万吨,占9.3%.

北非:出口石油1.62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欧洲1.01亿吨,占流出总量的62.7%,美国3260万吨,占20.2%.

(二)2008年石油贸易主要流入方

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有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合计进口19.29亿吨,占全球石油进口总量的71.5%.美国的进口石油主要来源地是加拿大、中东、中南美洲和西非,自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基本较为均衡,依次占美国进口份额的19.1%、18.8%、18.8%和14.3%,欧洲进口主要来自前苏联、中东和北非,其中来自前苏联的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46.8%,日本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占其进口总量的80.6%,中国进口主要来自中东、西非和前苏联,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0.5%,印度进口的大部分均来自中东,占其进口总量的71.9%.

二、石油贸易流向的主要特征

(一)石油贸易流向的基本格局未变,主要是由中东等欠发达的产油富集区向美国等发达的石油消费大国转移

在全球范围内,石油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中东、前苏联、亚太地区、西非、北非和中南美洲等,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等.2008年,前者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82.7%,后者占全球石油进口量的57.8%.这些国家和地区构成了石油贸易的主体和流向图.

这一格局是由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决定的.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中东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2008年底的探明储量为10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9.9%,虽然与10年前相比,该比例略有下降(1998年为64.0%),但仍为全球最高.中东地区石油储产比高达78.6年,高于全球平均的42.0年.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国家的代表经合组织,其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7.1%,储产比也仅为13.2年.

(二)中东石油出口占比下降,以前苏联为首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地位上升

在世界石油贸易中,中东和前苏联仍是最主要的出口地区,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以中东地区为主的OPEC的石油统治地位有所下降,中东石油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份额从1999年的44.1%下降至2008年的36.9%,以前苏联为首的非欧佩克地位有所上升,由于前苏联石油产量的迅速提高,占世界石油贸易的份额从1999年的9.7%升至2008年的15.0%,西非的石油出口份额略有提高,从1999年的7.2%升至2008年的8.4%,在2006年占比曾达9.0%,中南美洲石油贸易份额略有下降,从1999年的7.6%降至2008年的6.6%,北非石油出口所占份额也在基本稳定中略有下降,从1999年的6.6%降至2008年的6.0%.

(三)发达国家占世界石油进口的份额下降,亚洲占比上升

虽然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石油进口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占世界石油贸易的份额不断下降.美国石油进口占世界石油贸易的比重在2005年达到顶点,为26.4%,2006年和2007年下降至25.9%和24.5%,2008年更降至23.6%,欧洲石油进口占比变化不大,但2007年和2008年也略有下降,分别为25.1%和25.2%,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行替代能源政策,石油进口量占全球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12.9%降至2008年的9.0%,政策成效较为明显.在金融危机和高油价的冲击下,2008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石油进口量同比分别下降5.6%、1.4%和2.1%.

世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量逐年递增.除美欧日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占石油贸易的比例由1999年的36.2%上升至2008年的42.3%.2008年,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增长0.6%.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进口量也随之增长.根据OPEC的统计,印度石油进口量占比从2004年的4.6%升至2008年的5.9%(BP石油公司的统计为6.5%).而根据BP石油公司的统计,中国石油进口量占比从2004年的6.6%升至2008年的9.1%.

(四)石油出口流向趋于分散化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在稳定传统出口目的地的同时,主要石油出口国家和地区采取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争取开拓新的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

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流向变化不大,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但近年来,中东输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略有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增加.与2004年相比,2008年对日本出口占中东总出口的比重下降1.7%,出口欧洲占比下降3.6%,出口美国占比下降0.8%.

前苏联石油主要出口至欧洲,但对欧洲出口的占比下降,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供应相对增多.与2004年相比,2008年对欧洲出口占比下降4.4%,对美国出口占比增长1.6%,对中国出口占比下降0.1%.

西非地区石油主要出口至美国,但对欧洲和中国出口相对增多.与2004年相比,2008年出口美国占比下降0.7%,出口欧洲占比增长8.2%,出口中国占比增长3.5%.

中南美洲石油出口主要流向美国,但对欧洲和中国出口份额明显提升.与2004年相比,2008年中南美洲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15.0%,对欧洲出口占比提升6.8%,对中国出口占比提升6.7%.

北非石油出口市场主要在欧美,但两个地区所占份额有所下降.相比2004年,2008年对欧洲出口石油占比下降3.4%,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4.1%.

(五)主要石油进口国推行进口来源多元化

从战略层面上看,石油消费大国意识到,过分依赖中东地区石油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因此通过能源多元化战略,分散石油进口来源地,以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

美国历任总统均制定过能源政策,其主要目标是如何调整和控制中东石油的供给.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能源问题的政策向进口来源多元化转变,战略布局遍布全球,希望摆脱对中东地区能源的依赖.能源的多元化战略包括:努力扩大从非欧佩克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石油进口,加强同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产油国的贸易关系,发展与中亚、拉美和非洲等能源供应潜力巨大地区的能源合作关系.奥巴马上台之后,更是重视改善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的关系,以期构建美洲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络.除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外,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巴西、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刚果和俄罗斯等也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在能源领域,欧元区15国对俄罗斯严重依赖,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约占进口总量的1/4.欧盟不断加强与北非、中亚、南高加索和中东等周边地区的油气合作,积极推动了巴库-杰伊汗石油管道的成功修建,以期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日本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自中东进口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日本除继续进口中东石油外,近年& #26469;还向俄罗斯油田进行投资,开采非洲和中亚的石油资源,以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从技术层面看,随着许多国家新的大油田的发现和开采技术的提高,石油来源多元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强.2008年4月,巴西宣布发现了30年来全球探明的最大一块油田,在全球油田中储量排名第三.仅2009年上半年全球就发现了200多个新油田,遍布全球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澳大利亚、以色列、伊朗、巴西、挪威、加纳和俄罗斯.加拿大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油砂蕴藏量,随着油砂开采技术的进步,加拿大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在表1中,OPEC可以作为中东石油输出的代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国从战略上积极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但自重点地区和国家的进口占比没有明显下降,反而有一定上升.这表明,在当今世界,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输出国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能源独立目标与现实越来越背道而驰.发达国家虽然推行进口来源多元化等措施,希望减少从主要进口来源地的进口,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中东、俄罗斯等能源大国的依赖无法摆脱.

另外,本文拟利用1999年-2008年美国、欧元区15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石油(HS2709)进口数量,通过计算前15位进口来源的占比情况,测算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集中度,从而观察石油进口多元化的效果.本文所指的进口集中度是指从前15大来源地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该国家或地区进口石油总数量的比重.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年-2008年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中,进口集中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日本、印度、欧元区、美国和中国.日本石油进口集中度在99%左右波动,印度2006-2008年进口集中度不断下降,从2004年起,欧元区进口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变动不大,美国是进口集中度下降最为明显的国家之一,从2000年的96.3%下降至2007年的93.0%.由此可见,美国的石油进口战略布局相对较好,进口来源较为均衡、分散和稳定,中国的进口集中度相对欧美日较小,但前15位进口来源占比不稳定,具有较大起伏.2008年,除印度进口集中度有下降外,其余四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集中度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三、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来源情况

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前六位来源地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和阿曼,自每个国家的原油进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合计进口13641万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66.9%.其中,沙特进口4195万吨,同比增长15.4%,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6%,安哥拉进口3217万吨,增长7.6%,占进口总量的15.8%,伊朗进口2315万吨,增长8.6%,占进口总量的11.4%,俄罗斯进口1530万吨,增长31.5%,占进口总量的7.5%,苏丹进口1219万吨,增长16.1%,占进口总量的6.0%,阿曼进口1164万吨,下降20.2%,占进口总量的5.7%.

我国进口来源的第7至11位分别为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自每个国家的进口量均超过500万吨,合计进口3186万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6%.其中,伊拉克716万吨,增长285.1%,占3.5%,科威特708万吨,增长20.0%,占3.5%,利比亚634万吨,增长98.9%,占3.1%,哈萨克斯坦601万吨,增长5.9%,占2.9%,委内瑞拉527万吨,下降18.6%,占2.6%.

近年来,我国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大力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试图分散进口来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国原油进口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区域.2009年在我国原油进口前十位来源中,有七个国家属于中东地区,分别为沙特阿拉伯、伊朗、苏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利比亚.我国自中东15国进口的原油占进口总量的比重虽有波动,但新世纪以来变动不大,1999年占比为46.2%,2003年为50.9%,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50.1%和47.8%.我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地是沙特阿拉伯,在我国进口总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1999年占比仅为6.8%,2008年增至20.3%.二是来自非洲、南美和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油数量不断增多.我国自非洲地区进口的原油量占比稳步攀升,1998年仅为8.2%,1999年升至19.8%,2008年和2009年占比分别为30.2%和30.1%.前苏联在我国总进口中的比例也明显提升,1999年仅为2.9%,2008年为9.8%,2009年为10.6%,而在2006年和2007年占比曾达12.8%和12.6%.另外,我国自南美地区进口的原油比例也不断上升.以委内瑞拉为例,2003年自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仅占我国总进口的0.5%,2008年这一比例升至3.6%,2009年为2.6%.三是自亚太地区进口的原油比例大幅下降.以东盟为例,1999年我国自东盟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15.6%,2004年降至10.2%,2008年仅为2.2%,2009年为3.8%.

四、我国石油进口优化策略

(一)把握石油贸易变化趋势

石油出口国希望找到更加稳定的石油消费市场,并将目光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石油出口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一定变化.我国应当把握住这一趋势和潮流,在稳定原有来源的同时,关注更多具有石油资源潜力的地区,开展合作.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应注重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二)继续巩固中东在我国石油供应中的重要地位

中东是世界油库,虽然近年来在世界石油出口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的重要性无法比拟.根据预测,中东地区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将稳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中东地区都将始终是我国石油海外供应的主要来源,我国应当稳定这一主要进口来源,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

(三)加大自中亚、俄罗斯等能源新兴力量的石油进口

以俄罗斯为首的前苏联国家在全球石油供应体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占全球石油贸易的份额也有较大提高.俄罗斯致力于开拓亚洲市场,同时中俄地域毗邻,在石油的运输距离、方便程度上,优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合作,不仅要增加总量,而且要提高在我国石油总进口中的比例.

(四)加强与西非和南美的石油贸易合作

西非和南美在全球石油贸易中所占比重未有较大变化,相对稳定.但西非在中国石油进口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尤其是安哥拉,其所产石油约1/3输往中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虽然南美地区在传统意义上与美国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向中国出口石油不多.但近年来也与中国开始发展经济关系,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和阿根廷等对华石油出口有较大提升.因此,加强与这两个地区的合作,是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重要策略.▲

类似论文

国际石油机制与我国应对石油波动的

摘 要: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石油需求量飞速上涨,由于我。
更新日期:2024-7-16 浏览量:95098 点赞量:21297

国际石油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 要:国际石油上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石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进而把作为杠。
更新日期:2024-5-13 浏览量:69534 点赞量:15921

针对我国石油进口贸易情况的

摘 要石油是特殊的战略性能源,又因为它自身的特殊性与难以再生性,石油市场成为众多国家关注的。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20033 点赞量:5735

国际石油贸易结算的解困之路

一、引言 生产地与消费地的严重背离,使石油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贸易量占国际商品贸易的。
更新日期:2024-9-8 浏览量:17904 点赞量:5258

国际石油贸易与我国能源安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维护上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分量 就目前来看,中国随。
更新日期:2024-1-6 浏览量:7979 点赞量:3285

国际石油贸易的财务管理实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2摘 要国际石油贸易随着全球经济的。
更新日期:2024-1-3 浏览量:7656 点赞量: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