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的盛宴:为《建筑创作》杂志出刊第100期而作

还在2007年5月初,金磊主编告诉我,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它是由千余名传媒精英聚集的期刊业的“奥林匹克”盛会,后来我得知《建筑创作》杂志社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大会.时光一晃,已迎来10月金秋,与国庆、院庆同在的《建筑创作》杂志恰好出刊第100期,这无疑是个应有庆典的日子,这无疑是个应该仔细总结的机会,这无疑是一个追忆往昔、心生感慨、在铭记中思考如何前行的时刻.虽然面对越来越多的对《建筑创作》杂志出书办刊赞扬的声音,虽然有愈来愈多的中外建筑师及其机构频繁与本刊合作论坛,但我以为面对北京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及其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系列新运作,媒体人必须思考的是如何真正具备国际化的背景能力及水准.以下试从两方面谈感言:我们该具备怎样的建筑国际化视野

自2006年元月起,本刊已经连续两年召开“建筑师与媒体面对面”的新春座谈会其意义不单纯是一种为出版的实效流,也不单纯是一种情感交流,我以为是在促进两个学科即建筑设计(含广义建筑工程诸方面)与传媒业的交流,其内容往往体现了较高水准的国际化视角.

21世纪的建筑学充满了与变革,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短短的百年当中,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过去上千年的演化,尽管这种发展仍然是以历史的积累为基础的,但我们还是对主导这种发展的那些创作作品充满了景仰.这些作品及思想不仅仅是建筑界的瑰宝,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种无穷的创造力,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的方式.从勒柯布西耶首提倡现代主义建筑至今,各种思想和流派层出不穷,建筑界一时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建筑创作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发展的脉络似乎不再那么清晰了人们无法用简单的一两个诸如“晚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样的词汇来概括建筑界所处的状况,也无法单凭一两位建筑师的作品来了解建筑发展的趋势了.再加上商业因素的介入,商业主导的价值取向,现在的大师们已经从独领的旗手变成了职场拼杀的战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认可.我们甚至应该更加感激他们毫无疑问,正是他们对自我意识的坚持以及对主流观念的批判使建筑学变得更加,更加自由,更加美好而富有了.

我们在关注着来自今天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电视台等有争议的建筑,关注着这些里面包含的对于时代、对于北京、对于中国、对于建筑师的不同的探讨思想和处理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探讨思路和处理方法之间,历史在一步一步地前进着.我想2008的奥运精神不正是给我们长期以来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启迪吗当运动员从前人那里接过接力棒就好像我们每位建筑师都要从前人那里继承事业的遗产,遗产越丰厚,他起跑的位势就越高.他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攀登者.但建筑的创新问题毕竟要比赛跑复杂得多,因为前面没有既定的跑道,所以每位选手都要有勇于在荒原上踩出通途的探索精神和辨别东西的敏锐目光.或许一个人踩出的脚印很浅很窄,这就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披荆斩棘.这群人就是一个学派.我们还知道即使受到界内和公众盛赞的年代,他们的创作也只不过是众多探索中的一种.由此可见,探索的人多了,探索的方向多了,前途的可行性才会大,而跟在别人后面走现成的坦途,虽然能省许多力,但却永远尝不到胸撞红线高奏凯歌的喜悦.

今天,我们尤其需要有像裁判员和汽车拉力赛中的领航员那样的建筑学者、评论家一同寻找道路.并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我们更需要那热火朝天的竞技场和那些既有眼力又有热情的观众,为跑在前面的选手鼓掌,为精彩的争夺喝彩,为裁判的错误裁决鸣不平,为落在后面却仍自强不息的弱者加油!我还想真正的体育强国应该具有的是在所有竞赛项目上争雄的实力,只有体育小国才会自矜于一两个国球、国术.我相信中国建筑走向世界之日也必定是学派林立,群星灿烂之时.

发奋培育专业建筑传媒的沃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建筑的门窗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着独特的意义――门往往代表着一种界限,一种跨越,而窗户作为门的补充反而具有了更多沟通和交流的内涵.倘若《建筑创作》的努力能够为您推开一扇通往建筑殿堂的窗户,使您看到一角美丽的风景,创作的盛宴,我们将会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荣幸.


如上所说,传媒的国际化,或称国际化传媒其实是一种能力,它专指是否具备洞悉国际建筑科技与文化思潮发展动态及运行走势的敏锐目光,并通过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适应这种国际趋势的生存力.国际化是一种综合素质,它必然体现在创新能力,积极的营销能力、高效的管理能力上.在近几年与国外建筑专业期刊接触中发现,中国确属期刊大国,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的办刊理念及品牌价值须深度开发,虽数字化助推期刊发展,但期刊与网络结合需找准切入点;面对国外著名建筑期刊,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尚缺少真正意义上处于领军地位的专业建筑期刊,无论怎样看,它都应成为国家的重要方面军.所以,营造品牌、延伸品牌、开发品牌就成为做卓越传媒的方向之一.

2007年9月“国际建筑教育大会”在美术学院召开,我曾代表朱小地院长在大会上发言,我们的共识是:“BIAD长期以来不仅关注教育、而且真正投入到建筑教育中,这既体现了BIAD身上所肩负的对中国新建筑设计的持续发展及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同时与我们提出的‘BIAD设计’品牌战略也是相辅相成的.BIAD在设计过程中一直突出强调‘产品设计的高完成度’,因此,在深入建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是按照这样一条标准,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只有拥有这样一种基本素养,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设计出高完成度的产品.”

实践证明,作为长期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及支持媒体的《建筑创作》杂志社,不仅探讨着建筑教育的特色与未来,并从中发现建筑教育的新需出建筑教育专栏,同时把握建筑教育与建筑传播的关系,从而更为有效地施教建筑理念,为传播更有价值的建筑思想奠定了基础.本文之所以在文章中提出“发奋培育专业建筑传媒的沃土”,还必须关注的有三点即:

(1)要明确责任在肩.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大型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主办的颇具影响力的“学刊”它有今天,离不开读者近20年来一如既往的厚爱及行业内增加的公信力,面对这令人生出感慨、生出希冀、生出理想建筑创作的;中动,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编好杂志,回报读者,更没有理由不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责(2)迈向未来成功期刊的通途要从“细节”入手.即不仅要从大处着手去关注文化主题,也要使文化题材文章意趣天成,使建筑师能找到“心灵倾诉”的平台,同时适宜的版式更会使优秀的内容锦上添花,要使色彩、字距、行距、字型均见匠心,这些虽看上去是些细枝末节,但它体现了本刊媒体人厚待读者的心态;(3)践行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惯例.在2007年5月在意大利第一届国际科技媒体博览会上,世界各国代表在赞扬中国科技传播的成就时,也提出中国科技文化传播产业化的欠缺.据已成立165年的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全球第二大科技期刊出版商)全球出版总裁RuedigerGebauer讲,科技期刊不能很好盈利的原因在于,没有组织好编委会或协事会,科技 社会的目标不够彻底等.我以为,正组建中的BIAD传媒正是在这两方面做出着努力,我们期望创造的沃土不仅仅是最卓越的服务中国建筑的有影响力的机构,也必须是文化产业上的潜力无穷的智慧团队.面对建筑传媒这充满神奇灵性的圣地,我想这些关于《建筑创作》杂志出刊100期的所思,能令关心本刊发展的读者听到BIAD传媒全体同仁不息努力奋争的脚步声!

类似论文

《音乐教育》杂志

摘 要:1934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创办的《音乐教育》杂志在中国近代音乐期刊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刊物。
更新日期:2024-9-2 浏览量:15399 点赞量:4221

民国《大众生活》杂志

作者简介:陈波,男,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视艺术传播研究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更新日期:2024-3-5 浏览量:9075 点赞量:3141

《继续教育》杂志约稿函

《继续教育》杂志(月刊),具有27年历史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刊物),是《中国学术期。
更新日期:2024-2-19 浏览量:32200 点赞量:7985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的反讽修辞

摘 要:台湾《现代文学》杂志致力于艺术形式的试验和创新,对小说叙事艺术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 不但创造了言。
更新日期:2024-1-18 浏览量:21575 点赞量: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