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评价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负责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它对评价领导者的工作绩效、规范领导者的职能和促进规范化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遵循的观点

(一)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 深刻理解审计事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持续性,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审计所处环境的适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审计理论与方法,分析当前的形势,使审计人员适应新环境.二是尽快完成审计角色的转变,目前,审计已从财务审计发展到绩效审计,因此,应针对审计的职业特点,开拓审计人员思维,使审计事项、审计结果更加公开.此外,还应加强计算机审计应用的步伐,运用新技术协助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该观点对于认清审计机关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地位和职能,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十分必要.

首先,要加强与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和等部门联系.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特殊,审计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不是审计机关一家所能够完成的,必须依靠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助.实施审计前,纪检监察人事、审计机关相互通报,听取有关情况和意见;审计中,对非法干预、阻挠审计的行为,审计机关可以建议组织人事部门、监察机关对有关人员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同时,纪检、组织等部门对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配合审计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排除阻力;审计后,有关部门对报送的审计结果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作为监督、使用干部的参考依据.对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只有各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要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等常规审计有机联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入手,向经济责任审计及其责任人延伸.同时对有关财政、财务收支事项,做好数据储备管理工作,满足财政、财务审计需要.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对涉及责任人的有关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为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及其实施提供依据.

最后,要注意把对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审计与对其下属单位的重点抽查审计相联系,这样利于发现违纪问题.如果只审计主管部门财务收支,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必然与事实不符.此外,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账内审计与账外调查,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都是坚持了联系的观点.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坚持发展观 新时期,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然会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立足于现实,更要着眼于未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不仅是为了办好今天的事情,而且是为了解决预见性的问题.

(四)坚持群众观点 在审计立项上,要把人民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事关群众切身经济利益的问题,作为大事优先立项安排审计.在实施审计时,注重和不同层面的群众座谈.审计结果对领导机关负责的同时,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履行经济责任很差、群众意见很大的审计对象,不实施严格的审计,不仅是对领导机关不负责任,更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请人民群众监督和评价,注意倾听群众对审计结果的意见坚持运用群众观点,不仅有利于审计结果的全面、客观,还可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社会效果.

(五)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即一切从审计事实、审计结果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审计评价结论.对审计未涉及的、证据不足责任不清的、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等,不作评价.客观性原则是搞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最根本的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历史的方法,评价既要看到成绩,又要指出不足;要用“两点论”,不要用“一点论”.评价要与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孤立地看问题.

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一)确认任期内的经营业绩 审查任期内企业的经营目标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评价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审查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初期和离任前的国有资产、债权债务和资本来源情况,任期内是否适时、适量、适度地筹集到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并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

(三)评价任期内遵守财经纪律情况 审查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和经营收支是否符合规章制度、财务计划的执行和决策情况是否真实有效;审查职工群众反映的经济问题和其他有关经济责任事项.有无隐匿、截留、滥支乱用企业资金,或将企业资金借贷给他人,或以企业资产为其他债务人提供担保,或授意、暗示有关人员违反规定弄虚作假而损害投资者和企业利益;有无利用职权索礼受贿或内外勾结损害国家利益,牟取私利.

(四)评价任期内决策水平和企业的生产发展能力 审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情况.是否合理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有效配置资金.

(五)评价任期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状况 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一)独立性、权威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指审计执法主体在组织机构上独立、行为上独立和人员及经费上独立.即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权威性原则是指确立审计主体依法行使审计监督的地位和权利.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和权威性原则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应维护和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客观公正原则 客观公正原则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全面评价被审计对象,做到成绩说够、问题讲透.

(三)责权一致原则 责权一致原则是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仅就经济责任及其履行程度进行监督和评价,不能将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同期全部业绩的考核评定,要注意考核及评价与宏观经济和长远利益相关的经济责任.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经济目标完成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更是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不可或缺的审计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必须是从量开始,以量分析;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较全面的审计,不仅要对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审计,还应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违纪违规责任问题,对被审计经济责任人来说应区别情况,进行直接责任或间接责任的定性分析.

(五)谨慎原则 首先,对超出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无法取证的事项不作评价;对于审计未涉及到或虽已涉及但审计证据不充分、证明力不足而又不可能进一步获取有力证据予以证实的审计事项,要说明情况;对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无法审查和核实的事项不作评价;对审计对象评价标准不清或者没有明确评价标准,可能造成被审计人的责任难以分清的事项不能随意评价.其次,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使用专业、规范和措辞适当的用语.再次,对审计取证的全面性、证明材料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事实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证明材料与审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前后一致,有无矛盾和疑点,通过复核把关来减少审计风险.

(六)先审计后离任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最终是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的任免直接相关.因此,先审计后离任原则是保证审计成果切实转换为管理、培养和使用干部的正确导向和依据的前提.

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考核

(一)定性标准 定性标准是从性质上判断被审计者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性审计标准、合法性审计标准、效益性审计标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考核标准.

(二)定量标准定量标准是指从数量上通过比较分析考核和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行为的量化标准.主要是指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反映资产营运状况的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反映发展能力状况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等.在运用上述指标时,应结合本单位经营性质和管理特点,适当增加或删减一些指标,使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责任人履行责任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审计评价既全面、谨慎,又客观、公正.

类似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
更新日期:2024-9-1 浏览量:15191 点赞量:4157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企业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企业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厂长(经理)经营业绩 具体包括:评价其资产、负债、损益的真。
更新日期:2024-2-23 浏览量:32206 点赞量:7846

对人民银行基层行经济责任审计与评价的

摘 要 :人民银行内审转型要求深化离任、履职审计,一方面按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规范离任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
更新日期:2024-9-2 浏览量:19094 点赞量:6072

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

【摘 要】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虽然因其内内涵和外延有所异同,但其作用和意义却是相互补充 实践证明,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已成。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31065 点赞量:2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