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经济周期理对中国经济的

[提要]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周期性的波动根源在于供给,供给中最重要的要素为技术冲击,证明最优政策具有“时间不一致性”,并且利用“时间不一致性”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

关 键 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技术冲击;时间不一致性;供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一、引言

一直到20世纪七十年,现代凯恩斯理论和它的继承者始终在经济周期和政策稳定性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波动首先是由需求的变化引起的,并且致力于解释和说明应该执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但是随后1973年和1975年的石油上涨和生产率的下降显示,供给一方的强烈震荡同样给经济周期带来很大的影响,以该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政策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证明了供给一方,特别是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需求一方所产生的影响,即周期波动的根源在于供给,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成为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文章借鉴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加以分析.

二、实际经济周期的运用

(一)技术冲击的运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货币或虚拟经济的角度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而忽视了经济危机发生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因素.事实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杠杆,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浪潮的乏力甚至间断是引致美国金融危机及随后出现的全球经济下滑的内源性因素.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战后少见的持续性高速增长,其主导推动力量便是当时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重要创新带来产业利润率的上升和企业家乐观预期,进而带动了其他产业部门创新浪潮的出现和利润率的普遍上升,由此形成了当时美国经济的高速度和低失业率,使美国处于明显的经济周期上升期,这种经济的高速度、低物价和低失业率被认为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但随着信息技术创新力的减弱,没有形成接续性的技术创新浪潮,导致产业投资衰落,“新经济泡沫”随之破灭,经济周期进入下行期.尽管美国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刺激投资的措施,但也只能是延缓经济衰退的颓势,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衰退的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金融政策,但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现实情况看,这些货币金融政策只是暂时缓解危机的权宜之举而非治本之策.具体表现在:

第一,GDP增长乏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GDP增速由2008年的11.3%大幅降低,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达到历史新低6.6%.随着政府4万亿元刺激政策的实施,GDP增速逐渐好转,2009年第四季度增速达11.4%,2010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GDP增速都超过了10%,分别为11.9%和10.3%.但随着4万亿元投资带来的效果逐渐减小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的结束,从2011年以来,GDP增速逐季回落,201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更是首次跌破8%.

第二,三驾马车回落.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2008年开始三个指标不断回落.2005年以前,我国投资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一季度曾创下同比增长47.8%的记录.2006年以后增速呈逐渐回落状态,2012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创十年最低.同投资相比,消费增速一直较缓慢,在2008年一季度达到20.6%的峰值后又呈现回落状态.2012年一季度是5年来的最低增速.我国的出口依存度较高,出口增速在大多时期甚至高于投资.由于金融全球危机的影响,出口在2009年的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直接导致同时期的GDP增速也跌到了谷底.2010年虽有所回升,但2011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的恶化,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又再次降低.2012年一季度出口是十年中除2009年一季度外的最低增长水平.

(二)时间不一致性的运用.我国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实施了“一揽子计划”、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扩大内需的角度出发,刺激了国内经济,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另外,央行通过其货币政策,调控市场中名义货币供给,已达到提高利率和产出水平的预期.但在刺激经济的同时,过度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高通货膨胀、地方政府高债务、需求结构改变等问题日益严重.

第一,货币供应量增多.2008年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大量贷款的产生,使M1、M2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速.其中,全球新增广义货币M2的规模中有48%来自中国,2011年中国新增M2的规模全球占比高达52%.2009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增速高达27.7%.

第二,通货膨胀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表现在高速增长的CPI和房价上.以2009年为例,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比2008年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66.9%和45.5%.以此数据计算,2009年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4,695元/平方米,比2008年上涨近24%,其中商品住宅上涨25%.这两个涨幅,都是近15年来最大的.200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涨幅近18%,2007年为15%左右,2005年为14%左右,其余年份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CPI从2010年开始上涨,2010年CPI为3.3%,2011年CPI为5.4%.尽管这还属于温和通货膨胀的范围,但因当前居民收入差距很大,3%以上的CPI上涨率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比过去会更大,因此反应会比以前强烈得多. 第三,需求结构改变.消费、投资及出口对GDP贡献率与2008年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之前,我国经济模式主要为出口导向型,出口对GDP贡献率为正.2009年出口贡献率大幅降为-37.4%,首次对GDP产生副作用.2008年底政府投资4万亿元刺激经济,使得2009年投资对GDP贡献率大幅超过了消费.但随着房地产深度调控以及地方政府投资的放缓,投资所带来的关系逐渐降低,而消费则仍保持平稳增长.


第四,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产能过剩.中国24个工业行业中已有21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6个行业是重点.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摆脱金融危机,推动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需要依靠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的出现.在我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但在中国长远发展中有巨大的需求空间,同时也体现了全球新一轮技术发展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但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要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长期以引进外资、技术模仿、接受产业转移,专注低端制造为主.虽然技术引进消化具有必要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因此,我国应转变发展模式,着力于依靠自主技术来源、主要依靠本国资本和主要以自己的力量将创新的技术发展为先进的产品,实现产业化,完善产业链,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实现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是要着眼于培育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控制力.

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是营造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与政策环境.要对新兴产业实施更大胆的准入放开政策,民营资本对新兴产业有很高的投资热情,除国家明文规定禁止进入的领域外都应允许民间资本公平地进入.要打破垄断和部门分割,为新兴产业发展消除体制障碍.

(二)实施稳定的经济政策.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一方面要稳定经济;另一方面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也存在随时反弹的可能,因此货币政策调整要更谨慎,不要轻易动用降息的工具,要尽量减少货币政策调整对物价的影响.至于财政政策方面,保持原有基调.因此,借鉴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我国经济政策旨在提高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增强经济政策的效力.但是,在政策的执行中也不能排除根据经济形势的具体变化或针对新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微调.从总体上看,在经济形势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我国政府是非常注意保持宏观调控基本政策的相对稳定性.我国政府基本遵循“政策规则”,适当采取“相机抉择”,把一定的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相结合,较好地避免了相机抉择的任意性和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实际经济周期研究的基础是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发展阶段,距离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发挥作用的条件还较远,市场反应迅速且调节有力的条件还未实现.而我国政府在某些情况下,如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高失业率时,对经济不做任何干预是不可能的,单靠市场调节会导致严重的通胀和高失业率状况持续过长,将造成极大的政治、经济风险.

(三)加强供给管理.维系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成本“三低”局面已经结束,既有的以需求管理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方式难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我国由于总需求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渠道并不通畅,宏观调控政策往往是直接作用于投资,而不是通过影响国内消费需求来产生政策效应,所以居民消费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无法改变“两高一低”的结构性失衡.因此,政府应降低微观主体对需求扩张政策的严重依赖,积极发挥供给政策的激励,着眼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时下的重点是:第一,调整结构应该从优化投资结构入手,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调整.第二,推进和财税改革,提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激励机制.结构调整尽管需要政府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依赖市场机制,特别是要素与财税改革,因为只有资源、能源合理了,资源税、环境税到位了,才真正有利于节能减排;只有劳动力、资金成本不再被压低,才会激励企业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只有稳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才会使地方彻底改变只注重规模扩张与工业发展的状况,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移.第三,打破垄断,增加有效供给.当前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供应短缺.因此,要彻底打破垄断,加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J].世界经济,2004.4.

[2]谭旭东,李晓华.时间不一致性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4.11.

[3]高世楫,张永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发展模式的转变[J].中国发展观察,2012.4.

类似论文

中国经济新周期

在外界都在猜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究竟定7%还是7 5%的时候,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却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更新日期:2024-5-14 浏览量:66980 点赞量:14609

经济周期协动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 要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能够有效地反映。
更新日期:2024-7-5 浏览量:15984 点赞量:5135

大宗商品周期与中国经济

人们都在谈论从债券到股票的转移,或者说轮换 但全球市场的另外一种转变或许已经开始,并且。
更新日期:2024-9-22 浏览量:118653 点赞量:25554

中国经济周期中的就业问题

内容摘 要: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表征,而劳动要素在此过程中的滞后使就业问题&。
更新日期:2024-5-12 浏览量:68509 点赞量:15449

贸易周期视角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策略

【文章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与贸易周期的关系,从而提出在贸易周期视角下,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
更新日期:2024-11-16 浏览量:144737 点赞量:31516

2023年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的表现如何一定程度上也受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
更新日期:2024-10-3 浏览量:18351 点赞量: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