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并非经济晴雨表

有人曾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股市会怎么走,出于学者的良知,他的回答很中肯,“如果我能够预测股市的话,那我想我的生活就会大大改善了.股市大幅波动并不能真实反映经济,而是投资者的信心.”

当下,有许多专业人士热衷于通过研究经济形势来预测和判断股市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看似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上升为指导诸多机构投资者的主流方法论之时,我们依然会不合时宜的提出疑问,这种宏观经济方法论是否真的能够有效的指导实际投资?

传统证券分析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的走向对行业及证券的影响较大,通过分析及预测宏观经济走向可以找到各行业未来发展的动向及公司股价变动的规律,这样的分析逻辑由于来自于西方纯理论学派的多年积累和总结,其在认识上对广泛的投资群体造成了日久弥深的影响力.但由于宏观经济的有效性仍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宏观经济的运行结果会通过上市公司的业绩来反映,从而迟早会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上.然而,由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往往并非一个短期经济数据所能预测,因此,研究周期往往较长,在对短期市场走势的判断上,宏观分析指导作用并不强.或者可以这样说,过于依赖或关注短期经济指标的变动,往往让投资者在判断市场短期波动方向中误入歧途.

通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验证宏观经济走势是否能对股市的波动构成参考指标,这是一件颇有价值的事情.一方面,如果我们得出了宏观经济并非影响市场走势、尤其是短期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的结论,那么可以就此判断,“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可以预测股票市场走向”这一结论是伪命题.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无法通过宏观经济分析来判断市场走势的话,那么是否有更好的研究方法能够有助于对中短期股市的走向做出合理的判断.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首先要从对“宏观经济分析可以预测股市”这一命题的真假检验开始.

通过对中国、美国乃至西方各国证券市场历史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证明宏观经济走向与股市走势之间是否存在强相关性.

首先,如果将宏观经济形势以GDP的增长规模来替代,恐怕没有多大的分歧.借鉴美国股市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图一),在美国1962年创下1001.10最高点,而在随后的20年里,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基本在1000点之下运行,直到1982年11月份才突破前期高点,上升到了1200点.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1962年到1982期间实现了高速增长,名义GDP规模从1962年的5933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3314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达到9%.可以这样说,尽管美国经济在1962年至1982年期间保持了高速增长,但美国股市却丝毫没有受到经济增长的刺激而带来的股市上升.尽管其中原因我们并没有细究,但通过定量分析已证明股市与宏观经济在20年的过程中没有正相关关系(如果将时间段放在1959至1989年的30年之中,GDP与股市的相关性很强).

其次,我们可以同样对中国股市与GDP的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A股与GDP之间在1990年至2006年17年的运行特征来看,我国GDP增长均在7%以上,宏观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上证指数与GDP增长曾经出现2次背离(图二).一次是在1993年至1995年期间,另一次是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很明显,A股与GDP增长之间在上述两个时间段并不存在正相关性(当然,从10年以上的长周期比较来看,两者存在强相关性).另外,考察德国及日本的历史经验,我们得到的结论也是一样.

那么应该如何理解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背离走势呢?我们认为,由于影响市场走势的因素太多,而且经济增长因素又并非影响短期市场的主导因素,因此,尽管从长期来看,经济运行与股市上升趋势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但就阶段性而言,分析宏观经济的走向对把握短期市场运行,其参考意义不大.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与其从宏观经济分析出发,不如从市场短期供求乃至市场参与各方的预期等多方面关系对股市的中短期走向做前瞻式分析.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从短期来看,市场是机,而长期来看,市场是称重机”.罗杰斯也认为,供求就是,投资的铁律就是正确认识供求关系.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认为影响股价的因素,短期而言是看资金的供求关系,中期而言是资金和信心,而长期而言是基本面.对于大师们留下的投资精髓,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股票上涨,长期来看由公司内在价值及基本面决定;而从短期看,股票的由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决定,购买股票的人数越多,资金累计效应越大,股票短期上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短期股价的涨跌与否与投资者的认同度非常有关,而股价能否获得投资者追捧主要由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及对市场的信心乃至可调动的资金规模决定.


一方面,资金供给的多少既需要从投资者行为乃至心理变化来考虑,也需要考虑整个市场资金供给的状况.简单的看,影响股市波动的直接因素是投资者买卖行为造成的.而影响投资者行为的主要是投资者心理预期,而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因素颇多,包括上市公司基本面、宏观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等等.

市场资金的整体状况主要围绕货币供应量考察.首先,从市场基准利率来看,利率代表市场的资金成本与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状况.当基准利率开始下行,意味着市场资金供过于求,导致资金成本下降;其次,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也会影响市场整体资金的供求关系;而贷款余额增速的大小也将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规模.

但货币供应量只能看作是股票市场资金供给的外生性变量,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市场资金内生性的增加流动性的可能,这也属于资金供给的主要方面.市场内生性流动性的增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实体经济走向的看淡,导致投资需求的下降,从而将手头囤积的大量货币资金转向虚拟经济的投资,包括投向股票、债券乃至房地产等泛金融类资产.二是受经济下滑的影响,投资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下降,从而降低了消费,因此,在个人账户上的存款上,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比例必然增加.但上述情况恰恰与经济走强导致股市走好的逻辑相反.

另一方面,股票供给方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一旦宏观层面好转,反而激发更多的企业投资扩张,融资需求必然增加,股票增发及新股上市的机会也更多,从而导致股票供给放大.因此,从短期市场走势而言,宏观经济的走好反而会增加市场供给压力,导致股票出现调整可能.

而针对股市如何消化吸收宏观因素的影响等问题,则需要从投资者的认知角度来探讨.首先,宏观经济分析的结论会影响到那些对宏观经济分析理论非常认同的某些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如果投资者平时更多的是看技术分析,那么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向的好坏对该投资者就缺乏影响力,因而很难就此改变或者强化该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和预期,更难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反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本身很认同宏观经济的分析,或当宏观层面出现一些走弱的局面时,投资者即会受到经济走弱的结论影响而开始看空股市,从而抛售股票而导致股票下跌.其次,宏观调控当局在预期经济将要走弱或经济出现过热等迹象时,通过利率、税收等宏观调整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到市场资金成本及投资者心理预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经济的走向可以作为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的一个参考指标,但并非影响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决定因素.

借用约翰邓普顿爵士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分析逻辑:“股市与宏观经济并不总是步调一致.熊市并不一直与经济衰退同时出现,而公司利润的全面下跌也不一定会同时引起股票的下降.你可以通过寻找和发现个别股票的内在价值而获得投资的成功,而不是被所谓的市场走势或者经济前景所误导.”

类似论文

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关系文献综述

[摘 要]股市的发展和宏观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对其。
更新日期:2024-12-13 浏览量:155912 点赞量:33563

力保经济增长提升股市信心

此次管理层同时推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取消存款利息税主要的意图在于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这些。
更新日期:2024-4-10 浏览量:55940 点赞量:12888

经济复苏支撑股市

经过短期的获利回吐,环球股市重拾升势 市场人士认为,经济复苏前景将在一段时间里继续支撑股市 美元再度走软 全球ࡦ。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19511 点赞量:5073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摘 要:宏观经济政策包含诸多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
更新日期:2024-10-27 浏览量:131785 点赞量:28291

“经济晴雨表”折射的经济转型之重

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A股市场上2000多家上市公司2012年财务报告均对外公布 有人将这些公司的净利润相加。
更新日期:2024-3-22 浏览量:46697 点赞量:11477

中日经济关系不是零和游戏

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尚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而中日在诸多国际经济领域还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政治利益难以具。
更新日期:2024-4-11 浏览量:56017 点赞量:12891

灵魂在中的经济平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论灵魂在中的经济平衡一、论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爱情观念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遭遇了情感。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2407 点赞量: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