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甘肃县域经济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要解决市场化、产业化、工业化等方面的问题,而信息化可以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县域经济实现现代化打下稳定的基础.

信息化在甘肃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甘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特别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不活跃,信息闭塞,获取手段和交流方式都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在市场方面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需求和生产经营的错位,制约了县域经济有竞争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长.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甘肃省县域经济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行政主导和干预的色彩还比较浓厚,对县域经济中市场主体(企业、农户)必须依靠充足的市场信息进行决策和经营的现实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从而也对信息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信息化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县域经济各个方面进行渗透,打破时空的局限,形成具有高度开放性的网络空间,对县域经济的市场主体和基础资源进行高效率的组合和配置,及时提供市场主体发育成长所必需的科技和技术信息,推动县域经济,增强竞争力和活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所以,甘肃省的县域经济要取得新的增长和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中信息化的巨大价值和潜在力量,把信息化放到发展县域经济战略地位的高度,以超常规的方式大力推广和应用,才能扭转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治愈市场化程度低的顽症,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信息化在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县域经济市场化的基础作用 甘肃省县级企业大部分是民营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加之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在市场资源的配置和调节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调控机制,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是市场信息引导下的经济,要克服上述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把县域经济建立在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没有充分信息化的县域经济是不充分的市场经济,而没有信息化的县域经济将无从进入市场,也根本谈不上市场化,只会越来越加大我们和发达地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拉大发展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重视信息化对县域经济市场化的基础作用,政府主导抓好县域经济的信息化,以此提高市场化程度,从而使县域经济的各个市场主体顺利进入市场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可以缩小我们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信息网络技术在突破时空局限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加强甘肃省各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交流,使企业和农户及时获得技术和市场信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提高贸易量和市场份额,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甘肃省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此达到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的目的.

促进产科教的紧密结合 甘肃省县级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并且科技推广和科研体系大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和潮流,许多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造成了科研成果与人才的巨大浪费.而生产迫切需要的一些实用技术欲求无门,形成了科研、教育与生产活动相互脱节、割裂的局面,这也是甘肃省县域经济必须要重视解决的难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信息化可以加强生产、科研、教育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市场主体以自身的需动科研、教育的发展,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并且可以应用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科研成果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性增长,使产科教三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找准各自的位置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可以提高政府管理县域经济的水平应该承认,甘肃省基层政府在县域经济的管理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这个问题一方面表现在观念上,另一方面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信息决策支持机制.一些基层政府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县域经济的管理,经常对具体的生产经营进行干涉和规定硬性的指标,同时又缺乏相应的信息决策支持,常常拍脑袋作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县域经济的管理信息失灵、决策失误.我们知道,政府在县域经济的管理上明智的策略是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保持稳定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市场结构,促进市场竞争,为市场主体提供充分的市场和技术信息服务等.而要实现这些,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决策支持体系,才能及时、动态、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通过信息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提高县域经济宏观目标的实现程度,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与公平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因为甘肃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是县域经济中市场主体无力及时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因此政府应当且必须提供信息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和补充群众的需求.在提供信息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基层政府客观上就转变了过去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并且获得了比较客观实际的市场和技术信息,反过来为基层政府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避免了长官意志式的不切实际的主观臆断和管理决策失误.

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县域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不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作用,而且对推动本区域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为县域经济实现信息化,必然要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的观念、开阔的视野、高新技术和丰富多彩的信息,由此引起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的改变,引发思想观念的改变,从而促进甘肃省各地人群社会文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在县域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其成为政府在新时期主导和大力建设发展的公共服务之一,列入优先发展的议题和规划,成为县域经济的助推器和服务平台.

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的难点和有利条件分析

由于甘肃省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市场不活跃,要实现信息化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观念落后 主要是认为:甘肃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大城市和工业的信息化还未实现和形成规模,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根本就不具备信息化的条件.这些观念至少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和组织层面上存在着,这也是近些年县域经济信息化不能广泛开展和形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基础薄弱 甘肃省县域经济信息化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计算机普及率低,企业和农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低;人才短缺,缺乏大批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各类人才:各县经济网站中本地的信息量偏少、更 新较慢,信息交流和利用效率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发展水平低;投入水平低,装备老化,设备更新慢;特别是在农村,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非常低.由此可见,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发展信息化,必须要有打破常规的胆识和因地制宜的应对策略,才能有跨越式的发展.

政策滞后 虽然信息化在县域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但甘肃省还没有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已有的只是笼统地提法和局部的试验探索,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和具体的措施,各地都缺乏长远打算,做应景文章的多,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考虑得少.

领导和组织机构缺位 信息化管理在甘肃省行政管理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管理机构无权威,缺乏专项资金,协调力度也不够.特别是县级没有相应的工作机构,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落实.各县市的信息中心大都没有独立设置,大部分归口在计划、统计、经贸、科技等部门,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部门职责的限制,很难在较大范围内有所作为,根本无法也无力承担起推进信息化的重任.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甘肃86个县市中有40多个国扶贫困县,财政收入普遍比较低,根本无力承担这方面的投入.就省上而言,相对于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信息化方面尤其是对县域经济信息化的投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虽然甘肃省县域经济实现信息化存在一些困难,但也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群众有需求,基层有热情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县域经济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和农户已经接受了市场的洗礼,对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视,对信息的依赖和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在基层调研时深深感到群众对市场信息的渴望,以及对缺乏信息获取手段和渠道的无奈,希望政府能提供信息服务和帮助.许多基层政府也开始顺应这种趋势,积极探索,以各种方式发展信息化.如庄浪县大力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以实用技术为主,及时发布《庄浪信息快讯》电子刊物,为全县各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张掖市甘州区信息中心以强化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大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存贮,为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生产经营及时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互联信息网络,每天下载30多万字信息,为联网用户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编印的《经济信息要闻》已达252期,共搜集、扩散信息2.5万余条,整理、编发短平快项目1500余项,为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税费改革、争取资金、招商引资、新建项目等提供了全面的咨询服务.

符合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有关规划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信息化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科技部于2002年推出的“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农业部提出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等,都是国家提高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基层信息化水平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比较高,如果能充分利用,既可以完成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部署和任务目标,又可以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信息化发挥相当大的重要作用.

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较快 到目前为止,甘肃省已建成了较为完整可靠并具备较高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准的公用通信网.2003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47亿元,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92万门.固定用户402.3万户,其中城市286.5万户,农村115.8万户.移动用户278.9万户.普及率达26.2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3万户.广播电视系统已建成了有线、无线、光缆、微波和卫星等多种传播方式相结合的覆盖全省的广播电视网.其中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1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6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8.90%和89.37%.有线电视用户160.13万户.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应用也取得了进展.

甘肃省各地近几年在推进信息化方面普遍加快了步伐,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已有数十个县级经济信息网站,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自建网站也方兴未艾,一些发展模式,如“金塔模式”和黄羊川“千乡万才”计划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这些模式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成本低,效率高,非常适合甘肃的实际,值得参考和借鉴.特别是“金塔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做法.温家宝总理在甘肃调研时,实地察看了金塔县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务院信息办、国家西部开发办对此也充分予以肯定.在2003年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信息办把金塔县作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用较低的成本推进电子政务,为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创造出先进经验的典型予以汇报.2002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走进甘肃网络第一县”的报道和评论“关键在‘最后一公里’”,对金塔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做法进行了详细报道和高度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甘肃县域经济信息化虽然存在一定难度,但如果上下达成共识,措施得力,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完全可以从整体上推动甘肃省县域经济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于加强和发展甘肃省县域经济信息化的思路

(一)强化领导,完善组织机构,研究和制定鼓励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规划.省上和各市县政府应由主要领导负责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部门和机构,并给予相应的职权和专项资金.县级应建立县政府直接管理的信息中心,如金塔县已建立了直属县政府管理的信息中心,效果良好.制定鼓励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建设,综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全社会重视信息化的氛围和环境.在此基础上,各地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对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规划进行评估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建设模式.


(二)甘肃省县域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农村经济的比重比较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把农业信息化作为县域经济信息化的突破口,优先大力建设市场和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从功能和性质看,“金塔模式”最适宜甘肃省的情况.“金塔模式”的基本做法和框架是形成以县信息服务中心为龙头,各涉农部门和农村乡镇网站为依托,各村小学为节点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利用互联网络,在“经济信息网”的信息平台上设置了《经济信息导报》栏目(有浏览和下载功能),由县信息中心牵头,按农时季节,从各个部门和国际互联网上收集整理各类农业和市场信息,然后在全县各村小学设信息点,配置计算机等设备,由村小学的老师或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经济信息导报》,再打印分发给学生,放学后由其带给父母或邻居;农民的反馈意见,逆 此而行,由学校收集整理,用电子邮件的形式送回县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依此调整以后的信息内容.其特点一是成本低:二是充分利用了信息网络技术,传递信息效率高;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体现了公共服务的性质,综合效益明显;四是系统目标直指农村,可以有效地使农业信息进入农户,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五是科学规范,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建议省上打破常规,在全省范围内分期分批整体推广应用.甘肃省共有17834个行政村,17477个小学,再加上1979个中学,除去城市中小学,村信息点约需建设资金1.9亿多元.每个县建设信息中心网站按10万元计算,全省86个县(市、区)共需860万元.如果在全省推广“金塔模式”,约需2亿元,就可以建立覆盖全省所有农村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这对甘肃省广大农村来说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建设项目,将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建设资金的筹措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把省、市.(地、州)、县(市、区)农口、科技、教育部门以及利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部门和单位在农村信息化和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集中统筹使用,不再按部门和行业进行分散的条条建设,齐心协力,几个方面发挥合力筹措资金,把县信息中心网站和县域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成共建共用共享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外网信息平台).

2.各级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要舍得在这一关系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工程上花钱.省市县财政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按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立项投资.

3.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运用国家西部开发倾斜政策,如缩小“数字鸿沟”行动等,按国家规定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申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支持.省上各相关部门都有一定的渠道和资金,也应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国家对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资金、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支持.

4.在经济条件较好、农民承受力较强的地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甘肃省农村信息服务网络项目建设,通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收费制度,逐步收回投资,加快建设步伐.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各级政府应重视信息化的教育和培训,把其列入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之中,按不同层次和要求,分别进行培训.如行政人员、经纪人、企业管理人员、农民等,按工作或需求接受相应的培训,建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信息化队伍,使县域经济的信息化落实在稳定的组织基础上.还可以组织骨干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巡回指导,帮助基层开展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四)引进人才.制定优惠的政策,积极招揽外部的优秀技术人才,以此带动本地县域经济信息化走上新台阶,提高信息化质量和水平.

类似论文

计算机网络对经济的影响促进作用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网络技术的风靡,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į。
更新日期:2024-7-15 浏览量:94502 点赞量:21045

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所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
更新日期:2024-3-15 浏览量:44546 点赞量:10667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整体不断继续稳固发展,信息化的脚步越迈越快,如今信息化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农村。
更新日期:2024-3-17 浏览量:45525 点赞量:11084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发展、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具。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5735 点赞量:11370

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为了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湖北省人民政府从2004年起,省对县实行“信息直达、项目直达、资金直达、财政直管”的“。
更新日期:2024-4-27 浏览量:59834 点赞量:14223

襄樊县域经济模式

[摘 要]论文在分析襄樊县域比较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平原两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与对。
更新日期:2024-8-26 浏览量:105693 点赞量:22585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经济管理是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的管理科学,。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7961 点赞量:3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