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大集中主导金融自主

摘 要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纷纷从数据集中入手进行新一轮由技术主导的金融自主创新.数据大集中主导的金融自主创新存在着创新安全、模式齿合、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数据有效利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银行应利用数据集中进行银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创新,经营管理技术创新,银行服务供给创新,风险控制技术创新.

关 键 词 :数据集中;金融自主创新;金融风险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3―0051―02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11

[作者简介]罗少峰(1961-),男,江苏淮安人,行长,经济师,本科.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协议即将于2006年底生效,届时,中国银行服务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改革在各个方面逐步走向深入.内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给处于新一轮金融创新潮流中的国内银行自主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国内商业银行纷纷从数据集中人手,着力进行新一轮的由技术主导的金融自主创新.

一、数据大集中主导金融自主创新的现实意义

金融自主创新是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它与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信息流不畅一直是制约商业银行金融自主创新的技术瓶颈.数据大集中实际上就是依靠科技手段将分布在各个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业务数据及其他一些相关数据实行集中和整合.通过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对资产类、负债类、中间业务类、财务类、会计类等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集中开发,利用集中和整合的数据,银行可以确立明晰的市场拓展方向,并进行有效的业务创新,实现新的效益增长点;通过法规遵从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再造、营销渠道整合、应用集成、客户关系管理、绩效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电子银行业务、EMV迁移等系统建设,不断创新其内部组织管理系统,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实时跟踪和监测,银行可以及时有效地化解和防范经营管理和业务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通过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大大缩短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周期.

目前,工商银行实现了全国业务数据处理集中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并实现了两大数据中心之间的灾难备份连接.农业银行在建成多个省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全国集中式数据中心建设正在进行中.中国银行在实现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大中心区域数据集中的同时,开始了系统平台与应用版本的“大一统”.建设银行完成了部分省分行数据上挂南、北数据中心工作.交通银行已抓紧实现全行对公、对私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集中处理,并启动了海外数据中心建设,同时完成了总行数据中心与海外数据中心的互联.此外,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将分散于各分行的业务数据集中到总行数据处理中心.

二、数据大集中主导金融自主创新中的困难与问题

(一)数据集中使得金融自主创新冲动与创新安全矛盾凸显.虽然数据集中使得金融自主创新冲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可能,但是,数据集中也使得金融自主创新的安全风险更为突出.这是因为,除了数据中心一般所承受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操作失误、系统软硬件故障等风险之外,银行还面临一些独有的技术与系统风险.这些技术风险包括集中化风险、数据风险、生产运行风险、通讯风险、交易量的峰值冲击风险、维护与管理风险、遭受攻击与入侵风险;主要的系统风险包括规划与设计风险、工程建设风险、安全产品的可信度风险、IT外包的风险.银行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IT外包后一旦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并会造成巨大混乱和损失.

(二)数据集中使得金融自主创新与陈旧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凸显.数据集中为金融自主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但陈旧的管理模式却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银行仍然沿用数据分散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自主创新.数据大集中的目的是管理的大集中,最终实现管理的扁平化.但大集中后,系统的运行更加复杂,更依赖于网络,技术管理的层次增多了,但反应的速度可能变慢了,信息沟通也困难了.如果业务部门不跟着调整,还按照集中前的模式“按部就班”,反而难以进行金融的自主创新.二是银行仍然沿用数据分散模式下的业务流程难以促进自主创新.各级管理层如果还是习惯于以前的业务流程,而不能很好利用数据大集中的优势,“新瓶盛老酒”难以促进金融自主创新.三是银行陈旧的规章制度与金融自主创新格格不入.现行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在数据大集中前制订的,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情况,部分需要针对数据大集中的环境特点进行修订,而部分则已完全不能适应新的业务情况,需要废止后重新制订.


(三)数据集中使得金融自主创新与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矛盾凸显.一是数据集中和金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原来分散在各级数据中心的大量技术设备被闲置,使得金融自主创新的成本增加.二是数据大集中后,由于数据中心与前置端、客户端的物理距离拉长了,所以不但使故障的应急反应能力降低了,而且现场服务成本也增加了很多,尤其是需要多方协调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金融自主创新的实际效果有可能被大打“折扣”.三是实行数据大集中实际上是对原有的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分配.总行、数据中心人员侧重于总体规划、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其余各级分支机构的科技人员则侧重于运行维护、新业务需求的提出等工作.金融自主创新与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矛盾亟待消解.

(四)数据集中使得金融自主创新与银行数据的充分有效利用矛盾凸显.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只是完成了分散数据的物理集中,远没有发挥出数据大集中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一是大量无效的数据容易削弱自主创新的有效性.数据大集中后,银行的数据空前丰富,但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数据无用哪些数据是正确的哪些数据是错误的需要银行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甄别、剔除.二是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短腿”制约银行的自主创新.数据集中后,如何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从目前掌握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者进行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将是各行数据大集中工作之后的又一难题.三是由于中国地域的广阔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客观上使得各分支机构的业务存在差异,如何用统一的系统功能来满足地方需求的差异,是数据大集中后银行自主创新遇到的难题.

三、数据大集中主导下的金融自主创新路径

我国银行业所做的数据大集中只是一个数据整合的过程,不是银行的最终目标.银行业应该利用“数据大集中”的机会构
建自己的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管理系统,进行决策、战略和管理创新,实现经营模式由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本人认为,银行由技术主导的金融自主创新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数据集中进行银行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或者说是技术创新对制度提出了改革的诉求.只有当制度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才有进行制度创新的必要与可能.国际上为什么近年来合并成风,银行越来越大,这是因为高科技管理手段在银行业得到充分运用,使其对金融业的管理成为可能.网络技术的运用,大银行可以随时了解其遍布全球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甚至能随时了解其每日的收支而不会出现管理的盲点.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是因为银行用现代管理手段可以对不同业务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管理,防止其中出现的漏洞.而监管部门也能运用现代手段对其进行不间断的跟踪,防止出现大的风险与产生违法行为.

(二)利用数据集中进行银行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从国际上看,这一轮金融创新持续了近40年,出现了大量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分析手段和管理方式.从上世纪60年行大额定期存单起,新的负债工具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思维从传统的资产管理转向了负债管理;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兴起,利率管制、外汇管制被解除,风险管理工具层出不穷,管理思维又转向了资产――负债管理.现在,金融全球化使金融市场成为一个整体,不断有新的金融工具出现.然而,银行所有的管理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银行数据集中基础上的,对此,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数据集中资源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

(三)利用数据集中进行银行经营服务创新.数据大集中应当能够而且可以为客户的差异化乃至个性化服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银行应该利用数据大集中优势,实现由一元化的服务结构向多元化服务结构的转变,不断发掘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客户与最有价值的市场,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类客户或某一个市场.同时,银行还要利用数据的大集中实现服务渠道的多元化和人性化,由目前单一的以银行固定网点为主的物理化服务转向物理化和电子化、网络化并重的服务,实现物理网点有形服务渠道与网上银行、银行等虚拟服务渠道的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四)利用数据集中进行银行服务供给创新.银行数据大集中并不排斥银行为不同的分支机构提供不同业务需求.解决“集中”与“分散”之间矛盾的关键是,在大集中系统中要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标准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分支机构可以开发一些前端系统,开展本地化业务.为了满足各分支行本地中间业务的处理和管理的需要,深圳发展银行在其分支行设置具有综合功能的前置机,这种“大前置”系统将不同种类业务系统的共性加以整合,能适应各种后台业务主机、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开放和方便升级,赋予了分行中间业务广阔的开发空间.“深发展模式”目前正在一些商业银行中得到普遍的推广和运用.

(五)数据集中主导下的金融自主创新本身涵盖数据风险控制的内容.笔者认为,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都是可控的,也是可以承受的,惟独数据风险才是不可控和难以承受的.可以说安全是金融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业灾难恢复体系基础仍很薄弱,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许多重要应用系统还没有采取基本的数据级灾难备份措施,重要应用系统灾难备份的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灾难备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存在盲目建设和发展的倾向,中小银行灾难备份中心建设存在资源、费用困难等.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高可靠性、高冗余性和高扩展性标准的数据处理总中心信息基础设施,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开发和升级.同时要在同城建立数据实时备份中心,在异地建立主数据中心相同的灾难备份中心,确保在主中心发生灾难事故时能够快速接管和恢复运行.

(责任编辑:李琳)

类似论文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

摘 要:在国家支持互联网创新的政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亟需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进行风险防范 文章从大数据出。
更新日期:2024-6-17 浏览量:82455 点赞量:18600

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行业现状

大数据作为近一年互联网研究领域兴起的新兴课题,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介绍我国大数据和金融领域现状,并提出基于。
更新日期:2024-1-3 浏览量:7407 点赞量:3122

大企业与金融

1大企业的融资活动与金融 大企业的融资活动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偏好股权融资的特点 但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
更新日期:2024-9-10 浏览量:115230 点赞量:24290

大数据时代家电行业普惠金融起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2077 点赞量:6366

互联网金融实质为大数据之争

余额宝风头刚过,微信5 0携支付功能匆匆登场,巨人推出全额宝,中信银行打造“异度支付”等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
更新日期:2024-12-19 浏览量:155883 点赞量:33338

社交网络、大数据双核驱动保险电子商务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业 保险公司的销售模式正在将由传统的人销售和销售转向保险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7189 点赞量: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