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性与动力

[摘 要 ]从金融发展来看,作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依托于特定产业本身发展的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必争的特定产业,其发展壮大为金融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和重大机遇.现代金融体系只有将资源有效地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中去,资本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率,金融业自身才会有竞争力和活力.同时,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金融共生的要求,因为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为不同性质的单元主体,但两者符合共生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最为根本的是,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分享其发展的高回报,分散和转移自身局限于传统产业的风险,以及激发自身的创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 键 词 ]金融支持;金融共生;战略性新兴产业; 动力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1-0040-04

一、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金融支持是重要方面.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外由于尚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通行论述,其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1]同样,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内学者.王利政、朱瑞博和刘芸等学者主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地位、高投入等特征来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3]梅兴保、王昌林、刘志彪等学者剖析了现有金融工具或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4][5][6]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以及现有金融体系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辜胜阻、顾海峰、肖兴志等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整体构想,提出要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完备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思路.[7][8][9]

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学者们对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散见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之中,基本上都从金融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众多政策手段之一进行论述,或者从银行、资本市场等单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且,相关的研究偏重于一般性的对策分析,缺乏两者结合的特殊性分析;相关的研究大多是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其金融支持,缺乏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金融支持特殊产业的必然性及内在动力等方面.

二、金融发展内生于资源禀赋结构决定的产业发展

金融是伴随经济和产业发展而自发形成和发展的,它不是凭空设定或通过某些聪明人的发明而创造出来的结果,而是顺应经济发展,尤其是依托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功能的升级,客观上受到一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及其阶段的制约,并以满足其特定的需求为基础.所以,金融发展中蕴含着产业发展因素和深刻的产业背景,是特定产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是因为实体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各个发展阶段的金融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而经济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依赖于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后者又直接决定产业性质和产业的技术结构.[10]因此,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内生于以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必须与实体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相适应或相匹配.只有将资源有效地配置到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中去,资本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率,金融业自身才有竞争力和活力.金融体系]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产业/技术结构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实体产业经济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体系的最优模式选择主要以服从于实体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为准则.

按照林毅夫等学者的分析,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一般特征是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力相对丰富,因此,资本投入相对较少、劳动力投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成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一般来讲,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风险较低,规模较小,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需求量不大.因此,与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和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相对应,金融体系以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融资服务为主要目的,并且主要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要求为特征.当然,此阶段也需要具有大规模动员资金能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客观存在,但不是金融体系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进和人均 GDP的上升,资本逐渐成为相对丰富的要素,而劳动力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因此,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典型代表)成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或比较优势之所在.新产品和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而且越来越靠近产业和技术前沿,风险会越来越高,必然要求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诱导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和降低资金成本的金融体系与融资方式的出现.因此,与此阶段的经济发展和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相适应,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要以满足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融资需求为主,金融体系的构成以能够有效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和多层次股票市场为主体;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效应,企业的平均规模的确是在不断变大,但这并不等于中小企业的数量和相对地位一定会有所下降或逊色;所以,从产业发展中企业的规模特征来看,此阶段的金融体系既要有为大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和金融市场,也需要大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和低标准的股票市场(林毅夫等,2009).

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进和实践已经证明了金融发展的内生性,20 世纪70 年代纳斯达克市场在美国的出现与之后的迅速扩张,以及同时期风险投资在美国的发展,都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政府人为设立的制度安排,而是在场外交易市场基础上]化而来,是解决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内生制度安排.

三、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金融共生的要求

生物学研究领域在19世纪提出了“共生”(symbiosis)的概念,并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类的一个或更多成员间延伸的物质联系.在国内,袁纯清较早运用共生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共生理论,并将其引入我国小型经济的研究.[11]2002年,袁纯清又引申出了金融共生理论,并将其引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研究.根据袁纯清对金融共生的论述,银行与企业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它构成了金融共生关系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共生关系.[12]将金融共生的概念进行延伸,我们可以认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是一种共生发展关系,最终会形成连续对称互惠的共生状态.具体来看: (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具备共生发展的条件

根据金融共生理论,不同性质的主体单元之间要形成共生关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共生单元之间要有交集或关联或者说共生单元之间至少有一组质参量(反映共生单元内在性质的因素)兼容;共生单元之间存在自主活动的共生界面;共生单元组成的共生体系能够产生新能量(比如利润或收益);共生单元在给定的时空结构中具有累积的关于对方的信息量(袁纯清,2002).很显然,金融体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具备共生发展的条件:一是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虽然一方经营货币,另一方经营实物产品或无形服务,但是两个主体单元之间有着资金借贷联系,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数量增加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增加,他们之间有稳定的关联度;二是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都需要在经济法律制度范围这个共生界面下进行经济活动,同时具有自由选择权.金融机构自由决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的数量和期限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由选择发展机会、融资机构和方式;三是金融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生可以产生共生利润,这也是两者共生的基础.对于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当两者不存在共生关系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即使有新的投资机会出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因为自有资金不足而放弃投资机会和获利机会.当两者存在共生关系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从而进行创新投资并产生利润,而金融机构会获取资金借出的利息收入;四是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借贷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和审查来获取彼此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不断获取并可以累积的.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主体单元,但他们本身的特性满足共生发展的条件,两者是共生发展的关系.

(二)连续对称互惠共生是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佳共生模式

随着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作用方式、强度以及他们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和能量互换关系的变化,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会形成和发展多种共生模式.

从共生行为模式来看,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存在寄生模式,表现为一方寄生于起主导作用一方的形式,由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但不获得任何收益;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能存在偏利共生模式,表现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利润或收益,但这种利润或收益的分配只惠及共生单元的一方,比如只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转移,而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没有获得利润或收益,这种模式肯定会使一方丧失积极性,使得双方的共生关系难以长期维持;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能存在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表现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与其形成共生系统,并产生新的利润或收益,但这种利润或收益的分配是非对称性的,一方获得的利润或收益多,而另一方获得的较少;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存在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表现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利润或收益时,分配是均衡的,双方获得的利润或收益的比例大致一样多.可以看出,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因为其产生共生收益的广泛而均匀的分配特质,以及双边或多边交流机制而具有持久稳定性,并使所有参与主体都可以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是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生发展的目标.

从共生组织模式来看,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存在点共生模式,表现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之间只进行了一次偶然的合作,双方的第二次合作由于信息不对称障碍或第一次合作不能满足彼此需要而终止;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能存在间歇共生模式,表现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数次但不连续的合作,比如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并不限于与某一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限于与某一家金融机构合作;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能存在连续共生的模式,表现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连续合作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状态;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体化共生的模式,表现为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通过相互持股一定比例以上而形成一体化关系,但这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安排下还难以实现.因此,连续共生组织模式由于具有内在必然性、更强的选择性、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阻力性等优势,是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生关系中效率最高、且最稳定的金融共生组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实现共同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并能维持自己的独立性.

四、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内在动力

任何微观经济组织和机构的存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亦不例外.但是,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在于,从宏观上看,它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金融体系由众多的金融机构以及它们的经营、交易行为所构成,通过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资金配置到经济中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和部门中去,可以获得丰厚的、持续的回报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

(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分享高回报

我国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显示出空前的决心和努力,作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着力点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获得爆发性的增长,为金融业提供最大的结构性投资和分享超额利润的机会.有报告测算,若按《决定》文件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五年和十年规划,以中国GDP每年增长8%以及CPI每年3%的水平进行估计,则五年和十年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将较目前实际增长3.49倍和13.20倍,这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关行业将实现“十年十倍”的增长,将为金融资源的供给者提供未来十年最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13]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目前普遍处于孕育期和成长初期阶段,相关产业的成长性、公司业绩和超额利润持续性获得的预期以及表现都将不断提升.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会充分分享其带来的发展机会和超额利润.同时,金融机构通过贯彻国家政策,投资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信息交流和舆论作用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中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可以吸引、筛选、培育和发展潜在的优质企业,创造获取高利润或回报的机会,这关系着自身经营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现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投资机构以及各类正在加速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都在筹划或探索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争夺这一小部分优质企业,从而分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回报.金融资源的供给者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拥有优良企业客户——获取超额收益——提高竞争力——争取到更多的优良客户”的良性循环.[6] (二)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分散和转移风险

现代金融体系的各个构成主体,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的信贷业务领域还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这将会蕴含较大的政策和市场风险.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和对“高能耗、高排放”等传统产业的进一步限制已经为金融机构过度集中于传统产业的信贷模式敲响了警钟.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相关产业的成长性和回报预期都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因此,金融机构借助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通过为该领域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可以使自身的信贷结构得以优化,分散或者转移系统存在的高风险,使资金运营实现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同时,和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包括财政补贴、税费减免、新技术或专利监测等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举措显然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的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使得结构性投资获得高回报的前景可观,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金融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活动的风险.

(三)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激发自身的创新

经济主体的需求拉动,是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传统的金融服务对应于传统产业发展的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金融服务的转型,而这个转型必须要通过创新来实现.金融体系通过创新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自身才会有广阔的空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而且是长期发展战略,这将会带来持续的信贷资金需求和其他金融服务需求,从而会推动金融机构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把握巨大的市场契机,持续快速地进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产品结构等内在的创新与调整,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蕴含的风险也会刺激一部分金融机构去创造一些能够降低风险的新的金融工具,从而会使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回报更有保证.同时,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会给自身的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金融支持下实现发展和壮大,可以为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有利条件和便利,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另外,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规避政府的管制,从而激发金融创新活动的发生.当前,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越来越重视,对其经营的种类和范围,资本比率的适宜度等都做了限制.金融机构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政府的管制,比如分业经营规则的突破,改变金融工具和管理方式来进行赢利性活动,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当然,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重视也会使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改变其管理法规,促进金融创新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连强. 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新动态及评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1(1):152.

[2] 王利政.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3.

[3] 朱瑞博,刘芸.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制度障碍与机制创新[J].社会科学,2011(5):69.

[4] 梅兴保. 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1(4):30-33.

[5] 王昌林.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 宏观经济管理,2010(11):21.

[6] 刘志彪. 科技银行功能构建:商业银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4):1-7.

[7] 辜胜阻,李洪斌,马军伟. 壮大新兴产业需要完备高效的投融资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1-10-12.

[8] 顾海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进与金融支持[J].证券市场导报,2011(4):60-61.

[9] 肖兴志.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

[10]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5.

[11] 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2] 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商务印刷馆出版社,2002.

[13]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提供未来十年中国投资机会[N].上海证券报,2010-10-21.

Study on the Inevitability and Motivity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Ma Junwei

(School of Management,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China)

Abstract: A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economic socialization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e must rely on some specific industry’s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s highly-concerned particular industries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will provide the living space and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ly resources can be effectively allocated to the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with superior advantages, the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can obtain higher rates of return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an maintain petitiveness and vitality. Meanwhile, it is a symbiotic financial requirement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finance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ply with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symbiotic development even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in nature. Above all,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hich support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can share its high-return, disperse and traner risk confined to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timulate its own innovation and obtain the driving fo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nancial support; financial symbiosi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motivity

(责任编辑:张丹郁)

类似论文

金融支持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

摘 要: 新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从发展目标和实际产业发展需要来看,金融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分析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
更新日期:2024-8-19 浏览量:106401 点赞量:23218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

[摘 要]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殊性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将成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1732 点赞量:6140

金融支持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关系

【摘 要】文章在阐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来说明金融支持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联机。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31134 点赞量:2850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所有制结构

摘 要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的高技术产业数据与同花顺iFinD数据库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战略性新兴。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0265 点赞量: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