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风险形成中的作用

摘 要: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和商业银行体系一样促使金融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但国内外学术界对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风险积累和传导中的作用机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结论.本文深入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基础资产及基本功能在金融风险形成和传导中的作用,并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对构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品种、基本模式、基础资产、评级机构以及监管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资产证券化;金融风险;基本功能

中图分类号:F83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1-0029-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1.08

一、引言

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引致金融风险的形成、积累和传导已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1].比如资产证券化引起内生流动性扩张[2]、资产泡沫和潜在金融风险[3]、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4-8]以及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9-10].但资产证券化到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引起系风险的形成及传导?在金融风险的动态演进中,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基本功能以及基础资产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结论,因此本文深入讨论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风险的形成及动态演进中的作用机制.

本文借鉴Dis、Karim(2009)①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金融危机的演进遵循:初始正向冲击―正向冲击引起的传导―负向二次冲击―危机的爆发及传导―政策反应―经济后果.所以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对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应遵循以下四个阶段:形成―积累―爆发―传导及扩散,本文遵循这四个阶段来分析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风险动态演进中的作用(见表1).

二、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金融风险的形成

资产证券化在运作过程中涉及到初始债务人、贷款发放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服务者以及第三方等主体,因此其运作机制是极其复杂的,这使参与主体难以掌握资产证券化的有效信息并形成理性的市场预期,同时导致大量委托――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均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形成.

(一)种类繁多的基础资产导致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难度上升

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种类繁多,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这也相应的有不同的风险收益评估方式.在利率的波动下,各项资产价值评估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时市场会倾向于依赖假设条件模型进行评估,但这种评估结果大多不符合市场走势.如果基础资产不止一种,则定价的难度会上升.在金融市场中,有效的定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并减少市场波动,因此资产证券化定价难度的上升无疑使潜在风险不断形成.

(二)资产证券化繁多的创新品种增加了信息披露和市场预期的难度

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品种是极其繁多的,并在初始证券化基础上形成的证券化平方和立方,再加上众多的参与主体,使资产证券化形成一个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市场,这增加了信息披露和市场预期的难度.一方面,众多创新产品导致信息披露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当信息分析成本超过收益时,市场参与者就不会进行信息分析,这是目前资产证券化评级机构垄断的主要原因,这也会引起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创新产品具有复杂的交易结构,再加上难懂的定价模型,使投资者很难对走势形成有效的预期,这导致了潜在风险的形成.

(三)资产证券化的众多参与者导致大量委托――问题

委托――问题源自于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过程中有一个不断拉长的利益链条,其中包括借款人、贷款发放者、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信用评级公司、投资者以及服务商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每两个参与者都存在信息不对称,每多一层的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一层委托――问题,形成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随着证券化的不断创新,初始借贷关系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参与主体之间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委托――问题会越来越多,这使资产证券化的运作链条极其脆弱,并隐含了大量风险.

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金融风险的潜在积累

资产证券化具备转移风险和增加流动性两项基本功能.在资产证券化诞生之初,这两项功能为解决储蓄存款机构的流动性短缺、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分配以及提高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一般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风险会有一个积累阶段,而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的过度滥用能够促使金融风险潜在积累.

(一)增加流动性功能在风险潜在积累中的作用

1.增加流动性导致抵押贷款机构的道德风险.在次贷危机中,抵押贷款机构通过证券化将一些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变现.随着流动性的增加,抵押贷款机构放贷的动机会随之提高,从而忽视对借款人信用等级和财务状况的调查,并放松对基础资产的监督,由此引发道德风险.

2.增加流动性导致了内生流动性扩张.抵押贷款机构通过证券化实现了流动性增加,而证券化的投资者比如投资银行也可以将其持有的证券化作为基础资产再次证券化,从而实现流动性的扩张.这种手段在次贷危机中被不断利用,即只要资产证券化存在,“投资约束”就等同于不存在.但这种扩张集中在金融市场内部,没有像贷款那样从金融机构延伸至实体产业,因此这种流动性增加只能是内生流动性扩张,同时这种增加与基础资产的紧密相关,一旦发生逆转,流动性供给就会骤然减少,流动性危机就有可能爆发[11].

3.增加流动性导致了资产泡沫.随着流动性资源的增加,抵押贷款机构更热衷于发放抵押贷款,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流入住房贷款市场,引起房价不断上涨,形成资产泡沫.若房价上涨速度能与租金上涨速度持平,则房市就不存在泡沫.但在1998―2007年时期的美国,房价上涨速度始终快于租金,表明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泡沫,而在2007年房价触顶回落,房价增速逐渐向租金靠拢,表明市场在挤出泡沫[12].由此可见美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泡沫,而增大流动性功能是泡沫形成的罪魁祸首之一.

(二)风险转移功能在风险潜在积累中的作用

在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功能是金融风险积累的直接推手.首先,抵押贷款机构通过发行证券化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转移至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包括投资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个人投资者.随后,投资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将初始证券化作为基础资产进行再次打包和重组,由此形成证券化平方和立方等(比如各种CDO、CDS),这些产品又会被其他投资者购买,形成风险的再次转移.随着监管的放松,这一过程会不断衍生下去,形成巨大的信用链条.在风险转移过程中,风险分担者越来越多,导致风险在转移过程中被放大和扩散.同时由于证券化产品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它们的涨跌几乎趋同于基础资产,由此引起金融风险的积累.一旦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前期积累的金融风险就会超出投资者所能承受的水平,风险就会转化为损失,引发借款者无力还贷、投资者得不到偿付、资产下跌和金融机构破产的恶性循环.

四、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波动――金融风险的爆发

资产证券化由基础资产衍生而来,同时在初始证券化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证券化的平方和立方等.衍生工具的价值取决于基础资产的价值,基础资产的价值波动会带动衍生品的价值波动.如果经济出现负向冲击(比如经济政策由宽松转为紧缩),基础资产的(比如住房贷款的)就会下降,各类证券化资产的评级会随着基础资产的下降而下调,从而其也会降低,这时就会出现类似传统融资中所面临的“投资约束”,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也会丧失,市场不能正常的扩充流动性和转移风险,已设计好的证券化产品将会失去销路,内生流动性扩张和资产上涨就会失去根基,整个市场将会出现下滑的趋势,从而引起金融风险的爆发.

五、资产证券化在金融风险传导中的作用

在金融风险爆发后,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会通过两种渠道引起风险的传导:一种是基础资产渠道,另一种是证券化产品渠道.

(一)基础资产渠道

金融风险爆发后,基础资产(比如房地产市场的)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下跌.在基础资产下跌过程中,由于财富效应和托宾效应的影响,市场中微观主体的消费和投资均会乘数倍下降,市场有效需求就会不足,由此引起金融风险的传导及经济萧条.

(二)证券化产品渠道

金融风险爆发后,基础资产下跌会引起证券化资产的降级和下降,因此证券化产品也是金融风险传导的重要渠道.在金融体系中,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化的主要持有者,而商业银行是证券化的持有者和发行者,因此在证券化下跌中,其发行者和投资者均会遭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证券化投资者而言,证券化的降级及下跌将导致资本市场出现新的挤兑形式――“资本市场挤兑”,其特征是: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市场的信贷市场发生违约,与信贷资产相关的证券化资产减值,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向市场套现,并纷纷抛售资产,这会减少资金供给与资产交易,导致流动性危机爆发,而危机的爆发会导致资产进一步减值,资金供给又会进一步减少,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和紧缩.

2.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一方面,它们是市场中证券化的投资者,因此“资本市场挤兑”也会发生在它们身上.另一方面,它们还有证券化发行者这一角色,随着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化资产不断减值,其拥有的一些信贷资产也难以证券化,这使它们无法有效的补充流动性,这时商业银行就会同时发生流动性危机和偿付危机.

因此可看出,在金融风险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会同时从基础资产和证券化产品两个渠道,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者和投资者造成影响,使市场产生流动性危机和偿付危机,从而引起风险的传导.

六、政策建议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处于起步阶段,其运作模式、法律以及税收等方面还不成熟.虽然资产证券化可以导致金融风险的形成和传导,但不能否认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而应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实际推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设计和构建方面,本文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1.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品种.在发展初期,为了防止对转移风险功能的滥用,本文认为可以使基础资产的规模略高于证券化的规模,从而防止风险的过度转移.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可以视市场发展程度而推出其他衍生品,从而推进资产证券化品种的不断完善.

2.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模式.本文认为必须采用表外模式,但鉴于法律对SPV设立和政府担保的限制,可以使政府承担基础资产的监督职能,采取“政府监管式的表外信托模式”,这样既不突破法律瓶颈,又可以发挥政府的作用.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可以逐步对法律进行修整,为政府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中承担更大的作用清除障碍.

3.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无论风险如何转移,资产证券化价值链上风险分担主体如何增加,其总风险总是由基础资产决定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基础资产的监管.首先,严格审查基础资产的信用等级和质量,构建对基础资产债务人资信情况变化的反应机制;其次,不定期的审查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有效监测基础资产的流,保证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再次,建立基础资产池的形成标准,包括基础资产的质量标准、期限标准、基础资产债务人的地域分布标准等,构建多元化的基础资产.

4.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评级机构.目前存在信誉资本论和监管特许权论①两种信用评级机构设立的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信誉资本论”不适合我国,我国应建立以“监管特许权论”为基础的信用评级机构,并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化操作,包括加强信用评级机构跟踪评级和利益冲突规避机制的建设,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评级机构的透明度.另外也要防止评级机构技术层面上的缺陷、评级垄断、评级模型及标准的差异以及债券发行后评级机构跟踪标准变化等问题.

5.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首先,建立新型金融监管体系.目前我国“分业式”监管之间的协调性不强,这使得对风险的反应不够灵敏.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金融创新的加快,金融行业之间会不断渗透,这种传统的监管模式就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建立一种新型监管体系,实行统一协调监管和专业化分工,这种监管体系应由银行业监管体系、传统的证券业监管体系、保险业监管体系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进行监管的监管体系共同构成,并形成跨机构、跨产品以及跨市场的协调,从而实融体系的功能性监管.其次,建立对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法律框架.我国可以建立专门面向对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监管的法律,比如《资产证券化监管法》,其中应包括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信用评级制度以及与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相关的交易制度等等.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张晓朴.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演进、成因与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0(7):58-67.

[2]Bervas A.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Liquidity Frontier[R].Banque de France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Special issue on liquidity,2008.

[3]Gai,P.Sujit Kapadia,Stephen Millard and Ander Perez.

Financial Innovation,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Systemic Crise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8,118(3).

[4]Allen, F.E. Carletti.Credit Risk Traner and Contagion[J].Journal of Moary Economics,2006,53(1):89-111.

[5]BIS.Innovations in Credit Risk Traner: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tability[R]. BIS working Paper,2008.

[6]何帆,张明.CDO:类型、构造、评级与市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6):40-48.

[7]孙立坚,彭述涛.从“次级债风波”看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J].世界经济研究,2007(10):26-33.

[8]陆晓明.从金融产品异化角度解析次贷危机的特征、发展和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27-33.

[9]辜朝明.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10]宋彤.杠杆化与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反思[J].新金融,2010(5):17-22.

[11]李佳,王晓.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评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9-132.


[12]王晓,李佳.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J].金融论坛,2010(1):67-71.

类似论文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危机

【摘 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能够增加流动性同时实现风险转移的重要创新曾经一度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金。
更新日期:2024-5-28 浏览量:69790 点赞量:15504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的关联度

【摘 要 】资产证券化究竟如何推动和破坏了金融稳定?这个问题迫切的需要被解决 同时,金融稳定对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4803 点赞量:10893

《金融资产证券化――理与实务》等

《金融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该书结合法律、会计、金融证券三方面的专业知识,参酌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经验,分门别。
更新日期:2024-4-19 浏览量:58582 点赞量:13880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摘 要 】 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复杂运作机制——金融风险的形成,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金融风险的潜在积累,资产证。
更新日期:2024-5-22 浏览量:70255 点赞量:15954

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措施

摘 要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不断加快,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本。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6576 点赞量:23093

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探析

摘 要 :鉴于我国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深化,金融资产的证券化规模也在持续扩张 目前,中国金融资产的证券化。
更新日期:2024-3-7 浏览量:9660 点赞量: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