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校本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开发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校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及师生的需求来确立校本教材开发的项目,进而通过实施来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

一、开发乡土语文读本

案例一:2009年,有一次学校开展“同课异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五位语文教师在八年级的五个班级里,上了同一课《云南的歌会》.五位教师经过精心集体备课,又经过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课堂教学效果也算满意,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上,课堂上出现了尴尬的场面.他们共同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学了本文后你也谈一些家乡的民俗和民风”,结果五个班的学生表现如出一辙,每个班只有几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只做冥思苦想状,群体哑言.这让我们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深刻的思考,孩子们是在民俗民风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耳濡目染的生活习俗,怎么能如此默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呢?

本次教研活动后,学校的校本教研室,组织了本校的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研组组长,针对此类问题开始了调研,最后得知学生们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知之甚少,也没有兴趣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所以造成了不了解、不喜欢、不参与的“三不情结”.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有了开发反映当地民俗、民风、地理、历史等资源的综合教材的构想.2009年,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组,由学校教师温晓红任主编.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当地的民间艺人与名流,开发了《红山湖乡土语文》、《两河诗话》两套校本教材综合读本.

《红山湖乡土语文》选定的作品主要介绍本地区风土人情、自然状况、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按着其内容的类别编成《老哈河采珍》、《红山湖觅珠》、《柳树湾拾贝》,初步形成了“珍”“珠”“贝”三册系列教材.这三册教材是按年级段编写的,初中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一本配套的教材,每本教材的编写都按着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题进行组合,如“人生历程”、“人与自然”、“爱国”、“民俗风情”等主题单元,每篇课文后面,都设计了“研讨与练习”、“资料链接”等专项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又扩展了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强化了阅读与思考,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

学校的校本教材《两河诗话》向师生展现的是,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它以诗词歌赋的视角反映我们的先民生活状况.这里既有帝王的胸臆,又有平民的吟唱;既有战争的风云,又有和平的恬静,读她就是读一部诗话的“红山文化史”.学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两河诗话》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

二、习字育人课程的开发

案例二:2008年,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在一次“亲子共读”活动中,学生家长与学生共读共写,我们把家长和学生写的读后感习作放到一起比对,让我们惊奇的不是读后感的内容而是字迹.家长们的字迹虽不漂亮但大体整洁,学生们的字迹却十分潦草,不堪入目.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做了十分细致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喜欢上网,爱读电子读物,在鼠标与键盘的敲击中对汉字的书写失去了兴趣,他们普遍认为字写得再好也不如电脑打印出来的好.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认识到拯救汉字的必要性,于是通过广泛征求师生及家长们的意见,决定开展习字育人活动,并开发了习字育人校本课程,提出了“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习字育人目标,习字育人校本教材的内容由楷书体例、行书体例、名家书法欣赏三部分组成.学校把习字育人纳入课时,每个年级段都安排了一名写字指导教师,从基本笔画练起,首先要求学生写规范.八年级开始上书法欣赏课,写字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的书法名家,欣赏他们的书法碑刻,引起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广泛兴趣.书法名家们的立志成才、修身齐家、从善立德的故事也在影响着学生们的品行.我校每年都开展书法比赛活动,为教师和个别书法达到一定境界的学生举办书法展,以活动的形式去推动这项课程的实施.如今学校师生对汉字书写都端正了态度,产生了兴趣,很多师生的书法在本地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学校的书画展室陈列的都是教师和历届学生们的优秀书法作品,这不仅展示了学校的习字育人成果,也彰显了我校师生的人生态度.


三、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案例三:2008年,乌敦套海中学全旗课程改革拉练会现场,各级领导们围着师生们的秸秆画和剪纸作品爱不释手,学校的讲解员向领导们介绍着制作过程、作品的名称及内容信息.他们又到创作室现场观看师生们的手工制作流程,由衷地发出赞叹,有的领导现场咨询师生们的制作工艺、材料加工、创作构图等制作方法,赞不绝口.

秸秆画和剪纸两项民间工艺,是学校落实旗教育局“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师生中开展的手工创作.在创作实践中,学校开始研发两项民间工艺.我们聘请了民间艺人担当学校艺术课的教师,成立了“秸秆画社团”和“剪纸社团”,师生们一边制作一边总结,制作原理与操作技巧逐渐成熟.如秸秆画制作是用秫秸经过晾、漂、烤、熨、熏、剪、压、粘贴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最后装裱而成.现今秸秆画创作工艺与剪纸艺术已被我校开发成两项精品课程.

在以上几项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学校又开发了太极功夫扇、抖空竹、葫芦丝课程、课本剧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文明礼仪课程等十八项文体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提高了师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个人的素养,更重要的是师生们本身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是他们推动着学校校本课程的丰富与发展.

类似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建设的实践总结报告

什么是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指在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
更新日期:2024-12-14 浏览量:157375 点赞量:34270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

论智能终端在幼儿教育中的可行性摘 要:近两年,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谷歌一方的Android系统发展迅速,用户基数极。
更新日期:2024-3-17 浏览量:43001 点赞量:9821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

摘 要: 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合兴初级中学积极进行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0341 点赞量:5427

校本课程《藏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实施

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域地貌和生活特点,使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体育项目 这些民族传统。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5843 点赞量:21645

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4670 点赞量:3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