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找回失落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也逐步清晰准确,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越来越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就本区域而言,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积淀和办学特色,开发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项目,并积极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一次省组织的质量监测中,学生问卷调查反映我区小学100%开设校本课程,其中开设3门以上的占57%.但同时,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不会上”“不知道怎么上”校本课、上完了“说不清是不是校本课”,几乎成了有过校本课程教学经历的老师普遍的感受.笔者在最近一个阶段内集中听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感觉老师们对所教的课程都有自己的思考,并努力想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虽然“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但教学效果连自己都不满意.究其原因,有课程定位不准确、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够、教学方式传统陈旧等,但最突出的还是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无视或偏离课程的总体目标、盲目设置某课时的具体目标、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脱离教学目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实践中过于关注校本课程形态上的变化,对材料、资源、形式、手段等考虑较多,恰恰失落了关键的目标意识.而求得改变也很简单,那就是——找回失落的目标.

一、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门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必须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稳定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实施途径、科学的评价方式.而明确的课程目标是其中的核心,因为它是课程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成效评价的主要依据.所以,要判断一堂校本课的有效性,首要的标准,就是看教学活动能否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落实课程的总体目标.现实教学中,相当多的老师关注和思考的,主要是眼前的这部分教学内容怎么教,而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要教、为什么要放在这里教.

以校本课程《李公朴》之《怎样读书》为例.本课的学习内容节选自李公朴先生1938年写的《我们在抗战中怎样教育自己》之第五部分《教育自己的方法怎样》:

我们读书,第一步要求精而不要求多,等.第二步是读书的一般方法,我们必须注意下列4点:

怎样选择书:等

从哪里看起:等

怎样记忆:等

此外,读书要聚精会神.等

教学的主要过程简述如下.

1.导入:

(1)谈话: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或正在读)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2)你能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3)“斗士”李公朴告诉人们该怎样读书呢?

2.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李公朴认为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大多数人读书时要注意哪两点?

②作者向人民群众介绍了哪些读书的一般方法?

③文中告诉我们用哪五种方法来使自己“聚精会神”?

(2)读后交流

(3)讨论:

①你读书有没有做到聚精会神?你如何克服?

②在其他三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读书方法?能结合正在读的书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吗?

(4)品味文章语句: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声读给同桌听.

3.拓展:

(1)学习了作者的读书方法,你能来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其他的读书方法吗?

(2)补充历代名人对读书的独特观点,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4.总结:(略)

脱离了校本课程《李公朴》这个背景、单从拓展性阅读的角度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李公朴介绍的读书方法,并结合自身读书实践进行体验和反思,从而获得科学读书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对学习方法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读书的兴趣.但是,似乎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回答:为什么校本课程《李公朴》要选择这样一篇谈读书方法的文章?这门课程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就拿校本课程《李公朴》来说,学校选择这门课程是因为该校位于公朴故里,凭借独特的教育资源,有着多年的教育积淀.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把传统教育活动上升到课程的高度,集中力量开发了校本课程《李公朴》,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引导全体学生了解公朴生平、理解公朴精神、感受公朴魅力、激励自我成长.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始终紧扣这个核心目标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在这个整体目标之下思考和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本课教学而言,除了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理解和掌握李公朴先生介绍的读书方法之外,更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国难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李公朴希望通过教育和学习使民族强盛的迫切心情,感受其“爱国者”的形象;结合李公朴的学术成就与文化造诣,体会其治学之严谨、科学、有恒,感受其“大学者”的形象;结合李公朴面向普通民众写作的目标以及朴素通俗的行文风格,感受其“教育家”的形象.这些,都是该课程整体目标在本课中的具体体现,必须得到关注和有效落实.

二、思考和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

以校本课程《孝文化》之《妈妈,我爱你》为例.

本课的学习材料为本校往届学生的作文,主要描述小作者完成老师布置的向妈妈说“我爱你”这一特殊作业的经历和内心体验.文章情真意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引起学生共鸣.

教学中老师通过反映母爱的故事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小作者完成特殊作业经历的三个阶段:想说又不敢说——鼓起勇气但没说成——豁出去大声说出来;体会这一过程中妈妈和“我”各自真实细腻的内心感受,体验心灵的感动;最后欣赏古今中外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该为父母做些什么.

单从这一课来看,教学围绕感受父母之爱、明确孝行的意义来组织,结构合理、形式多样、活动充分、体验深入,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孝文化》以校本课程的形态出现,与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同,呈现出结构化、系统化的特点.每周至少一节该内容的校本课,肯定不能在“感受父母之爱、明确孝行的意义”这一目标上作同水平反复.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上重点应是什么?如何体现与其他课时目标的联系和区别,共同构成较为科学合理的目标系统呢? 《孝文化》的课程内容很丰富,单就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主题系列而言,感受父母之爱、明确孝行内涵、激发行孝热情、实践孝敬行动是基本的课程目标.在“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板块中,教材安排了5个学习材料,分别是《妈妈的爱》(学生作文,讲述母亲从小到大关爱自己的事例)、《204声咳嗽》(讲述作者夜里听到父亲的咳嗽辗转难眠的经历)、《汉文帝侍母》(讲述古代帝王长期亲手侍奉母亲的故事)、《芦衣顺母》(主要讲述孩子在重组家庭中,面对缺乏爱心的继母依然孝顺的故事)、以及本案例教学内容《妈妈,我爱你》(讲述小作者完成老师布置的向妈妈说“我爱你”这一特殊作业的经历和内心体验).作为承担该课程实施任务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这5个学习材料共同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中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从而在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只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老师们都应该不难得到合理的答案.稍作分析就可以看到,这5个学习材料都是围绕“孝行”展开,指导学生怎样孝敬父母,而侧重点各有不同.


经过这样的分析,就不难把握本课的重点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沟通在孝行中的意义,提升与父母主动沟通的意愿,了解和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渠道和方法.只有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得到明确和落实,课程的整体目标才不至于落空或架空.

三、紧扣具体目标设计去组织教学

还是以《妈妈,我爱你》这一课为例.

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解读文本,了解小作者完成“特殊作业”经历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内心体验,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深入而有效的.但如何引导学生将认识转化为与父母沟通的意愿和行动上,则显得收效甚微.原因是学习活动与教学目标打了“擦边球”.学文活动之后安排的欣赏关于母亲和母爱的名言、介绍古今中外名人们孝敬父母的故事、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讨论该为父母做些什么等等活动,都与课程的整体目标相关,但都与本课的具体目标游离,因而都不能有效促成体验的持续深化、认识到行动的提升转化.所以,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具体教学活动时,应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认真分析活动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目标取舍抉择,那怕有时“忍痛割爱”.

比如,本课教学中,围绕“爱父母要学会沟通、表达敬爱之情”这一核心,承接着学文活动中的认识体验,至少可以考虑安排这样一些教学活动.

1.观看“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邹越《让世界充满爱》大型演讲活动的视频中关于“爱父母”的片段,感受千人共喊“妈妈,我爱你”时那催人泪下、震撼心灵的巨大力量.

2.拓展阅读《不要在父母离开后感到遗憾》,体会作者虽然深爱自己的父母、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亲口表达,在父母离去后留给自己那痛彻心扉的终身遗憾.

——持续深化体验,激发沟通意愿

交流:平时自己是怎样与父母沟通的?对父母的爱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的?表达过程中的问题或障碍主要在哪里?

讨论:向父母表达敬爱之情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从“日常交流”、“节日问候”、“意外惊喜”、“笔中心意”等角度展开和梳理)

实践: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尝试用课上学到的几种方式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敬爱之意,并记录自己的做法和内心体验.

——理解沟通方式,引发沟通实践

这样围绕目标层层深入、充分展开,引领学生的体验和认识产生质的跃升.

总而言之,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关注的还是教学目标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认真想一想:我教的是什么?它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准确把握课程的基本目标;我这一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跟教学总体目标相比侧重于哪个(或哪些)方面?——明确该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围绕这一课的具体目标,可以组织哪些材料、设计哪些教学活动?——寻找落实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这样,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就有可能得到保证.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再来研究和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等问题,从而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类似论文

校本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摘 要 ]校本课程作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促进作用等。
更新日期:2024-6-4 浏览量:14613 点赞量:4858

校本课程与基础教育大纲如何在教学中相融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21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 适用性强,是校本课程的突出特。
更新日期:2024-4-3 浏览量:13381 点赞量:5012

民族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首先从当前校本课程实施的背景入手,分析了构建民族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更新日期:2024-2-12 浏览量:33458 点赞量:8881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
更新日期:2024-9-7 浏览量:16644 点赞量:4672

校本课程《藏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实施

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域地貌和生活特点,使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体育项目 这些民族传统。
更新日期:2024-7-17 浏览量:95859 点赞量:21651

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4686 点赞量: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