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变换与人文生态价值的时代审视

少数民族档案作为少数民族文明的承载者,蕴含着形式多样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①.因此,少数民族档案记录的特色文化知识隐含着大量少数民族先祖为适应和支配特定的环境而世代传承的关于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人文资源.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热潮中,需要我们变换视角,关注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价值,利用它平衡在旅游发展中人与自然、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矛盾,维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少数民族档案中的文化生态价值

1.少数民族档案蕴含的生态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档案是历代少数民族的机关、社会组织、宗族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反映少数民族经济、政治、军事、哲学、宗教、、历史、文艺、天文、地理、医药和民情风俗等方面内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原始记录②.它是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源泉,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从生态学角度看,文化既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③.恰如丹尼尔·贝尔所说:“文化本来是为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态环境的一种努力④.”少数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民俗习惯,是其先祖为了适应和支配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的一种手段.可以说,少数民族档案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生态环境意识,是所处特定时代的少数民族居民为了生存需求适应特定环境而产生的.正是这些古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想,使少数民族祖先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2.海南少数民族档案蕴含的传统生态知识

(1)精神层面的生态文化.海南共有37个少数民族,其中黎、苗、回是世居民族.各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各自民族先祖的原始生态意识.海南黎族大多是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生活中接触最多、与生存密切相关的就是绿色植物,他们把许多绿色植物当作崇拜对象,逐渐形成了植物图腾信仰.植物图腾信仰使许多绿色植物物种免受砍伐、焚烧等“痛楚”,维持了黎族先祖居住地的生态平衡.黎族的植物图腾包括竹崇拜、木棉树崇拜、野芭蕉和蕃薯崇拜、葫芦瓜和南瓜崇拜、槟榔树、酸豆树、椰子树崇拜及榕树崇拜等.这些图腾崇拜在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痕.比如:在海南黎族文身“活态”档案和黎族织锦实物档案中都有榕树枝桠的图案,这些枝桠预示黎族人希望像榕树一样开支落叶,子孙满堂.原始的绿腾信仰,使原始先民更加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这种原始的生态意识,促使原始先民与大自然共生共荣,获得了生存和发展.⑤

(2)物质层面的生态文化.少数民族档案根扎在民族的土壤上,蕴含的民族文化从侧面上反映了海南少数民族先祖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在解放后发现的大量出土陶器、石器等实物档案带有水稻的图案,由此推断出海南黎族作为古代百越的后代,继承了百越的水稻农业生产.百越民族是最早将野生水稻改良,从事水稻农业生产的.再有,海南是台风多发地带,为了预防台风的破坏,黎族先民在房址的选择,房屋的形状上都进行了认真思考,例如:把屋子制造成为船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台风的破坏.现在海南黎族人民已经不再居住船型屋,船型屋的制作工艺只能在档案材料中看到了.以上这些海南少数民族先祖对所处生存环境的生态物质文化适应丰富了少数民族档案的内容,反过来,少数民族档案也成为承载海南少数民族先祖原始生态意识的物质载体.

(3)制度层面的生态文化.无论是文字档案,文身“活态档案”,还是黎族织锦、陶器等实物档案都承载着大量的海南少数民族诸如婚丧嫁娶、饮食禁忌等方面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禁忌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和限制,不同程度地保护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比如:黎族妇女怀孕的时候不吃蛇和猴子,认为吃了蛇肉和猴子肉后,会生出怪胎;认为狗是家门卫士和狩猎帮手,猫是家神,蛇是鬼神,鹩哥鸟要骑在牛头上是牛的灵魂,乌鸦是吃死人肉的凶魂,吃了它们的肉不吉利.⑥黎族原始居民在遵守这些风俗习俗的时候,也在不知不觉中保护了动物,维护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热潮中对少数民族档案中生态价值的关注

海南地处亚热带,四季如春,由于四面环海,开发较晚,自然环境保护得较好.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在给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海南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罗马俱乐部创始人佩切伊认为,人类通过生物圈入侵,榨取生物圈的结果,破坏了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如果我们想自救的话,只有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那种文化革命,形成一种新的形式的文化,即“生态文化”.⑦也就是说,在治理环境、重建生态的过程中,除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外,还要遵循民俗文化中积淀的生态文化链条,反思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生物圈的平衡.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要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之中的生态文化知识.海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丰富的民俗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变换视角,审视海南少数民族档案承载的优秀古朴的生态思想在现今时代的价值,重新构建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价值观.

三、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价值观的重新构建

1.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价值意识.生态价值意识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它倡导人们要摆正与大自然的关系,认清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也不能盲目改造自然,而要与自然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只有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人类才能真正适应环境.海南少数民族档案承载的民俗文化信息,正是生态价值意识的体现.比如:海南黎族刀耕火种、吃饭煮菜,都离不开火,所以他们对火崇拜;黎族人崇拜龙,认为有“党(黎语:指的是龙)”就有水,有水天就不会干旱,不干旱庄稼就有好收成.海南黎族不管是对榕树、椰子、木棉、牛等的崇拜,还是对龙、火的崇拜,都蕴含着一定的生态文化价值.他们对这些树种和动物的敬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些动植物的存活几率,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供后代子孙生存的生态环境. 2.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认为人类和非人类都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生命主体,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生物圈中,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价值是指少数民族先祖对一切生物的敬畏.例如:海南黎族先祖为了适应他们生存的环境而产生的文化适应.海南黎族是越族的一支,他们从事的是采集、捕鱼、狩猎等生产活动,对自然的依赖很大,他们形成了对天、地、蛙类、牛、树木等生命的尊重、保护和延续等.这些古朴的生态价值通过文字、符号、图案等记录在档案中世代传承.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民族档案中的这些生态价值,以便对现今的生态旅游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3.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审美意识.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⑧对一切生命的欣赏,势必会使人类尊重一切生命,限制人类滥杀动物,滥砍伐植物的行为.这就是最朴素的生态审美意识.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之中记载着许多赞美动物、植物的神话故事,例如:海南黎族的《大力神》、《南瓜的故事》,苗族的《神农公》、《葫芦瓜的故事》,回族的《白马的故事》等都是海南少数民族祖先的原始生态审美意识的体现.

挖掘海南少数民族档案中的生态价值,重新唤起并构建海南全民的生态价值观,让他们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充分弘扬先祖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的生态意识,真正形成适应环境的生态文化,是我们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关键因素之一.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黎族文身数字化档案的构建研究”,项目号:HNSK11-96.

类似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时代价值解读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然史和人类史合二为一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视野,是他们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范式,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20759 点赞量:6210

生态价值的哲学意蕴

摘 要生态思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思维方式,当时当前,对生态价值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从这哲学角度。
更新日期:2024-11-9 浏览量:18982 点赞量:503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探析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构成要素和生态环境及构成要素之间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发挥思想政治。
更新日期:2024-10-14 浏览量:130293 点赞量:28018

大学人文生态现状的忧思

学界感叹现今“比慢功者”近乎绝迹,“十年磨一剑”的祖训已然过时 人们诟病学风浮躁并归因于个体操守,殊不知。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69822 点赞量:15596

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摘 要:面对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现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更新日期:2024-1-5 浏览量:9592 点赞量:4133

视角变换与人文生态价值的时代审视

少数民族档案作为少数民族文明的承载者,蕴含着形式多样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人类对所处环境。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8166 点赞量:239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价值取向

摘 要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 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试图找到一条既能消除生态。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10067 点赞量: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