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局限性其假设的理

摘 要 :本文认为,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相适应,完善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趋势.作为计量属性之一,基于理论上的局限性,应用上大量的假设和前提,公允价值计量是可供选择的计量方法之一.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 局限性 理论研究

一、公允价值概述

(一)公允价值定义及理论基础 以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原则,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和准则制定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FASB发布的ASl57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LAsB在2009年5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定义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退出),当计量不存在实际交易时,公允价值计量假定一项在资产或负债最有利市场上的假设交易.我国根据国情强调适度、谨慎地引人公允价值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核心为公允,约束条件为充分市场和公平交易.以公允价值的核心定义为起点,围绕其定义、概念以及逻辑推理构建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体系,在其应用及其操作准则等制度安排的指引下,规范着公允价值的运行,以强化相关性为方向,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标杆,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二)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是为了探寻能表达资产市场价值的适当方法,揭示报告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环境条件下的内在价值.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经济学价值规律中的价值.如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观所指的供给与需求双方力量决定的均衡分为三种状态:暂时、短期、长期均衡.供求均衡点的能完整地表达价值的经济内涵,类似于公允价值,动态地触摸商品的价值规律,意识到“看不见的手”的机理.马克思主义认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个“价值”实际上是规律,要从理论推广到日常的计量应用难度很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只能表征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即交换价值.另一种观点为经济应用学科中的公允,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运用模型计量的结果.更多的是公允价值是指受计量技术可操作性约束的,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理论值的平衡点,约束条件的平衡点本身成为局限性的根源.

二、公允价值计量分析

(一)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具有高度相关性 历史成本计量有以下方面不足:第一、资产、负债的计量各为经营期间中特定时点,财务报告日所揭示的资产和负债为当期或以前期间一系列无数个时点的简单叠加.第二、后续计量缺失,不能揭示资产的经济性、功能性、技术性贬值的变化情况.第三、可比性差.通过会计语言表达的会计信息,表现为内容(会计科目及金额)和时间(时点或期间)的有机组合.从内容看,某会计科目的金额,必是有特定时点或期间与之相对应的金额,即必有相匹配的时间,从某一时点或期间看,也必有相应的会计信息内容(会计科目及金额).不同时点、市场条件的资产负债价值的简单累加,既不能提示为价值相匹配的时点,也不能反映报告日的实际价值和经营成果.时点基础的交错,导致报告主体与自己的过去纵向不可比,与同行业横向无法比,弱化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弥补上述不足,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以报告日为基点,把报告主体的资产、负债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统一到报告日,充分反映了投资者的权益和经营成果,实现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统一,具备了纵横向的可比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体现在如下方面:(1)评价价值.新会计准则明确,会计目标首先是提供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相关会计信息,据以评价履职行为.履职行为的评价方法是多样化的,如依据法规、惯例规范、合约和委托人的标准,反映受托人对委托人理想化期望行为的实现程度.在会计方面,主要是通过履职行为结果的指标计量来评价.这些指标应包含:委托人在交易日市场搏弈的经营实绩(用历史成本可以计量),在会计当期以及以前会计期间的战略经营、风险投资收益,这些收益表现为资产的经济性、功能性、技术性贬值的变化情况,体现了受托人的知识附加值和个别竞争力,在经济上行态势中这是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发展应用的根本动力,报告期受托人以前的其他受托人(如存在)战略经营收益,这部份收益体现为企业持续经营累积商誉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反映了企业在持续经营中培育的比较竞争力.能够充分计量上述三部份收益的方式是计量报告日会计要素的现值,首选用公允价值计量.以评价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理论构建了会计受托责任观,指导实践中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2)反馈价值.从决策有用观看来,有用的会计信息能评价履职行为,也评价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过去的会计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反馈价值不但能完善会计理论,促进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而且还有方法论意义.(3)预测价值.会计目标应具备开放性,进一步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关注流量金额、时间空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预估,会计信息要有助于使用者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如果说受托责任观重点关注事后评价再选择受托者,那么决策有用观是站在投资者新的抉择时点上,关注资本流向、配置决策,帮助选择资本投向的行业、企业和受托人,不但重视目前的投资者(股东)是否延续投资,也关注目前的投资者扩大投资和未来投资者的新增投资.关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性,扩展延及包括债权债务人、企业员工、顾客、供销商、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公众利益团体、研究者和准则制定者、审计师、管理层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群体.更关注企业资源价值的普遍性和公允性,从报告日的一般性计量出发去预测企业未来的个别性.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新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求.(4)信息有用性.会计信息应适应多元化的使用者和使用者多样性的需求,尽可能地从会计视角有针对性地满足确认经营成果的需求,确认经营成果中包含的行为绩效,确认经济发展或衰退对经营成果的加减,有助于判断未来的变化趋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上述价值大小决定其发展应用程度,成为弥补历史计量属性缺陷的一个方向选择.在目前经济形势总体向前发展情况下,成为一个明晰的、不断加强的方向.

(二)正确衡度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首先,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矛盾是常态,统一是规律.从特定会计分期看来,多表现为矛盾,从持续经营的长期来看,又是统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可以强化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能突出相关性.其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总是和报告主体的价值取向相关.八大质量要求有价值位阶之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 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再次,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关键看其是否相关,相关程度反映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可靠性的价值位阶高于相关性,应该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相关性,满足有用性的质量要求.新会计准则确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五大计量属性,规定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若选用其他四大计量属性,应以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为前提.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础上.从上述五大计量属性的先后顺序考察,其可靠性从强到弱,也就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可靠性最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靠性最弱,而其合理性的强度趋势则相反,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合理性程度最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合理性程度最强.应以会计目标为方向,综合考虑可靠性、相关性、合理性等质量要求,才能科学、准确地选用五大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而非计量属性发展的唯一方向.

(三)科学合理履行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为反映与控制,原始反映是起点,真实反映是规则.应在原始、可靠的基础上,按照真实规则,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丰富其内涵,提高相关性,满足使用者的有用性要求.(1)充分合理地把握会计的反映职能.计量分段分为初始、后续计量,时点分为初始计量时点、报告期计量时点、终止计量时点.当交易或事项为现实交易时,初始计量时首选历史成本计量,以确保和提高可靠性,当交易或事项为非货币或虚拟交易时,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提高信息质量.争论的焦点是报告日是否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反对者认为,会计计量应在确保可靠性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增强相关性,提高相关性不应过分减损可靠性.从初始的历史成本计量,到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实现报告日现价计量的需求明显,但理论和应用尚不成熟,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假设和条件太多,缺乏可验证性,无法支撑公众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心确信.支持者认为,要克服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陷,公允价值计量目前是一个选优方案.用公允价值计量报告日的资产、负债,增加了会计信息含量,提升了相关性,信息质量明显提高.不管是反对者还是支持者,都认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陷并一致地认同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相关性程度高的优势,只不过是反对者无法接受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成熟而削减其可靠性,而支持者容忍其缺陷并不懈地探索完善办法.(2)合理区分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能界限.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来说,强调激励、制衡,部门静态分工、员工动态协调.在内部看来,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方面体现为内部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各有侧重.会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战略部门据以分析提出方案,从外部看,评估公司在产权改革时提供法定的评估增值调账依据,在资产处置时提供可参考的评估价值等.初始日的计量到报告日的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过程实际上是在新的输入变量和新的约束条件下目标值的生成、演变过程.不同的认识、判断就有不同的假设和条件,会产生不同的会计计量结果.大量的数据分析、推理、计算会造成过程耗时结果滞后,也会减损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质量要求.会计部门应在提供可靠性的信息基础上,协助其他部门基于各种假设和条件提炼出各种可行的选优方案,可以在确保提供充分可靠数据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拓展和向相关部门渗透,但不能替代信息统计、市场战略等部门信息加工、方案筹划的职能,不能替代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目标规划职能,也不能替代社会的评估法定职能.会计报告只能是基于制度安排的假设和条件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结果.从另一方面来说,若会计部门在报告日用公允价值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了计量,其他职能部门就无法以会计初始计量数据为基础,用自己的职业判断选取各种假设和条件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可以看到会计部门此时已把其他部门的分析基础时点推进至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如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基础不牢,就会级数倍放大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减损使用者的内心确信和职业信赖,构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局限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前提与假设 公允价值的难点首先在于前提与假设.公允价值概念混乱始于评价公允的主体、时间和空间.(1)主体.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衡度要服从主体的需求,从主体的标杆去构建理论体系.这个标杆的第一个问题是公允价值的“公允”是由谁(主体)认可,然后再探讨这个主体认可的标准是什么.这里主体可分为评价主体和被评价主体.公允价值计量的需求源自评价主体,并以服务评价主体为依归.评价主体指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指投资者(股东).会计报告使用者的许多信息需求是共同的,投资者(股东)的信息需求是主要的、有代表性的.通常情况下,会计报告能满足投资者(股东)群体的信息需求,也可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同时仍应该预计到,如果把评价主体从会计报告使用者扩展到机构甚至更大的范围,公允的认可程度也会产生很大变化,公允体现更大范围交易主体的普遍性,公允程度与普遍性相联系.认可主体的范围越广,公允程度越高,更具公允的普遍性.被评价主体指报告主体.虽然公允价值计量的需求源自评价主体并服从其认可的标准,但计量结果的公允程度有赖于报告主体的执行并受制于其执行程度.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体现评价主体和被评价主体的现实均衡.一般来讲,对于报告主体在初始和终止计量时点存在现实交易,从交易双方来考察,成交价体现了交易双方在市场搏弈结果,应该是双方认可、公允的,但由于交易主体的个别性与认可主体标准的普遍性,仍可能存在交易与公允价值的差异.在报告期的计量时点用虚拟交易计量公允价值,此时应由报告主体按评价主体的标准去计量,体现公允价值认可程度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有助于投资者是否持续或扩大投资决策.对持续投资的预测还要依据报告主体的个别性.报告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个别性在过去存在,在将来也一定存在.决定报告主体将来交易价值趋势的是普遍性,确定报告主体将来交易的是个别性.评价主体是否考虑或能考虑交易主体所处的市场环境、知价讨价能力、交易方法、商品稀缺程度等个别性是重要的前提.(2)时间.纵向来看,会计要素都是历史上无数个计量积月累迭加累计的结果,其记录和计量报告应在确定和可靠计量原则下能准确反映变化的轨迹和趋势,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趋势依靠无数个时点的交易去描述,只有足够的交易时点频度和长度才能揭示规律,明晰趋势,确保公允价值的计量质量.历史时点的频度和时间长度成为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因素.按初始日计量和报告日计量时点组合有三种情况:初始日、报告日均按原始成本计量,初始日原始成本计量、报告日公允价值计量,初始日、报告日均按公允价值计量.(3)空间.横向来看,与评价主体的空间分布、空间内交易容量以及评价主体认可的空间范围相联系,多大的空间范围、多少交易量、多少合符标准的交易主体数量才算是公允.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下列因素,首先是交易者的熟悉情况的程度和交易能力、市场交易条件等参与者情况,其次是交易市场的政 治、经济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性、不同地域空间的交易条件差异是商品流动的基本动因,再次是地理禀性等自然属性.从公允价值的核心定义看,公允价值两大前提为充分市场和公平交易.充分市场表征市场的发育程度,是否有一个标准,静态的阶段性标准还是动态的发展标准,充分市场是指在多大空间范围内的,区分市场条件的价值何在,是否可以规范区分,实际市场情况更加复杂,并且不活跃、不规范市场的情况更多见.公平交易是指主观公平还是客观公平,主观公平主要指自愿自由交易、意思自治,这种评价由交易双方作出还是以机构或更大范围的自然人、机构作出.客观公平主要指等价交换、均衡.剔除交易寻求价差的动因不计,时点的均衡还是长期的均衡,计量日、报告日还是报告期,多大范围的等价交换,是交易双方、市场参与者还是更大范围注意到会计反映的基本职能,提供的信息是审慎的、基础性的、权威性的.若留给职业判断和经验估计,很容易给报告使用者认为这是根据主观前提计量出的结果.会计信息的权威性与会计制度的规范程度密切相关,必须寻求制度安排来获得权威性和会计信息的法定依据.理论上可以是许多结果,应用上只能是制度规范下唯一或极有限的计量结果.这需要一个指导性原则和操作规范.应在相对成熟的理论指导下提供清晰的计量目标和健全的计量框架,制定简洁、操作性强的制度,减少指南的复杂性和实务中的多样性,提高应用的一致性,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规范性、权威性.公允价值理论反映了把握市场规律的一种理念,但难以超越局限性规律.只有科学把握理论核心,结合实际需要,才能恰当、准确地做好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的推广.新会计准则从评价主体的需求出发,以报告主体为立足点,适度、谨慎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第一,公允是评价主体有尺度的公允,其尺度适合于报告主体,具体由报告主体执行.第二,立足于报告主体,以其个别能力为限,以报告主体确信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适用前提.第三,有被认可的市场、交易条件和可靠的取数渠道.IASB在《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对适用条件和范围作了相对宽泛的尝试,第一,适应评价主体的需求,规定了报告主体的条件,认为报告主体作为市场参与者应具备相互独立、熟悉情况、有能力和自主意愿交易.第二,资产适合计量的前提“最大程度和最好的使用”要考虑计量日实物上的可能性、法律上的允许性和财务上的可行性.第三,改善了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放宽了输入值的取数限制.IASB在考量AS157的基础上在征求意见稿中对假设作了新规定,但仍没能从逻辑悖论中超脱出来,属新约束条件的动态均衡.如应用于资产的最大程度和最好使用,公允价值三个层次的估值技术输入值,由于评价的主观性、可获得性,减损了计量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仍然是在一种综合各方面因素基础上的平衡,是相对的公允,无法克服其局限性.

(二)公允价值的方法 计量方法主要有市场方法和模型方法.市场方法是在充分市场的背景下,按盯市原则以成交确定公允价值,其中也包含初始计量日的历史成本计量.如果是在充分市场、公平交易条件下,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是重合的.模型方法主要通过大量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历史数据模拟经验参数,进而计算计量日的.模型方法表述公允价值的趋向强烈,但因没有成熟、规范、权威的方法而备受争议,一是模型的科学性和模型选择的多样性、复杂性,二是模型前提和假设的自由度、参数的可验证性,依赖判断和估计,弹性空间大,主观性强,影响结果的可靠性,三是结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类似论文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表现尤为明显的是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
更新日期:2024-3-27 浏览量:46053 点赞量:10981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文献评述

摘 要:随着公允价值的引入,公允价值的问题日益变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它的顺周期效应近年来也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特别&。
更新日期:2024-9-6 浏览量:18797 点赞量:5784

不确定性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管理的影响

【文章摘 要 】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是我国会计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公允价值计量是本次准则修改中的。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21513 点赞量:6592

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评估关系

[摘 要]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逐渐引入资产评估领域 会计学的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学的市场价值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资产评估与。
更新日期:2024-7-2 浏览量:14665 点赞量:4595

关于公允价值的认识

公允价值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
更新日期:2024-7-20 浏览量:92995 点赞量:20105

试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摘 要 :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 公允价值的应用必将会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
更新日期:2024-11-17 浏览量:144380 点赞量:31309

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和估值方法

摘 要:本文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种类、层次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在实际。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21518 点赞量: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