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有关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原理和动机,然后针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 键 词 :资产减值准则 盈余管理 影响

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发展平稳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吸引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只不过在目前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诚信缺失,管理层运用盈余管理不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受害者往往为底层雇员、中小股东和政府.

本文希望分析企业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以及新的减值准则出台以后对这种行为的抑制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理和动机

(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理

由于部分资产减值在以后期间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但是,由于其所指的“可收回金额”很难被准确估计,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所以减值是否恢复的判断就很主观,为人为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1.契约动机

包括报酬契约动机和其他契约动因.诱发盈余管理的其他契约动因,其中一个主要的例子就是长期借款合同.典型的长期借款合同中包含了保护性条款,防止经营者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如果违反合同的代价是高昂的,公司经营者自然就会千方百计避免违约.

2.税收动机

对于我国盈余管理的税收动机,不同类型的企业截然不同.私营企业大多表现为虚减利润,以达到税负最小的目的;而国有企业则大多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好的经营形象.不论私营或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往往表现为将利润尽可能做大,以绩优股的形象出现.至于利润虚增引起的税收支出,不但不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减少,而且会得到绩优公司的称号,还会给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带来声望和政治前途.

3. 资本市场动机

上市公司要想取得配股资格,就必须达到我国证监会关于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的要求,即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不得低于6%.资产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其重要性就大大凸现出来了.当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6%时,则通过种种理由转回减值准备,而当某些年份净资产收益率超过6%的时候,则计提部分资产减值使账面利润降低,为今后的转回打下基础.


二、 资产减值新规定对盈余管理影响的评析

(一)对盈余管理的抑制

首先,关于资产减值的现行准则明确规定对于公司及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相关设施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除非处置资产,否则不得冲回.这样使得资产减值的调节功能大大降低,限制公司滥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企业在计提各项减值准备时也更加谨慎.

其次,对流动资产计提的准备,现行会计准则虽然允许计提和冲回,但对其计提和冲回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如应收账款作为一顶金融工具,要求必须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才能计提,减值准备的大额冲回也必须提出证明原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适当性和资产价值于本期确实大幅回升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否则视为调节利润而建立的秘密准备,按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该规定封死了减值冲回这一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通道.

(二)为盈余管理创造的新空间

1.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降低了资产信息的相关性

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则可视为对原会计估计的一种修正.据以确认减值的事实或估计发生变化,原确认的减值得以恢复,才能更好反映当前资产的价值.若不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实质上就是在否认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相当一部分非流动资产即使以后年度可收回金额得以恢复且高于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表上也只能按账面价值反映,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一部分资产的价值长期被低估.这样的会计核算虽然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却是以牺牲信息相关性为代价.

2.某些资产减值确认条件过于笼统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虽然资产减值准则从外部和内部信息具体给出了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但这些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减值迹象且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认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迹象,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公允价值难以公允

资产减值准则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管理层有目的地借助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尽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做了谨慎设计,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实际上,由于公允价值的概念相对抽象,目前还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在我国现阶段资产评估市场不够充分的情况下,确认公允价值显然很难公允,企业管理者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有目的的盈余管理.

4.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对资产减值的计量中,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而且准则对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流量均做出了详细说明.但是可变现净值、预计未来流量、折现率的选择等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使得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隐患依然存在.

三、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治理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会计准则层面

首先,加快制定新的具体准则,提高其操作性,避免过于原则化,减少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主观上有目的的操纵利润行为.其次,加强资产减值相关信息的披露.

(二)会计环境层面

1.提高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环境质量

(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核心监管作用.另外,应完善现行的薪酬激励机制,客观合理地评价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经营成就.

(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必须牢固树立“内控优先”思想,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就资产减值的会计的政策选择、批准程序、判断标准、减值比例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以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清晰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和经营目标全面深入的了解.

2.净化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外部环境

(1)完善资本市场.退市机制的建立仅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第一步,退市机制的完善急切呼唤场外市场的建立.一方面,场外市场承接了来自主板市场的退市公司,缓解公司和股东一下子被市场“开除”的压力;另一方面,实现退市公司的重组以及申请上市企业的辅导和培训,为主板市场输送优秀的IPO公司.

(2)强化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和公共部门的监管力度.应强化机构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经济”的职能,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另外,财政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银行监管体系、税控体系和社会信访渠道等,构建会计信息监控网络体系.

(3)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对盈余管理信息的识别能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很多,仅依靠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还远远不够,信息使用者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对信息分析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充分挖掘深层次的信息,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对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应重点分析其合理性.

类似论文

资产减值准则变动对盈余管理影响

摘 要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相关处理做出了新的规定,对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
更新日期:2024-10-4 浏览量:19543 点赞量:5857

资产减值准则盈余管理影响

摘 要: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文献和各种研究不乏经典的理论分析和深奥的模型论证 本文从。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1493 点赞量:7962

我国资产减值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摘 要】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针对这种情况。
更新日期:2024-3-21 浏览量:46589 点赞量:11460

新旧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摘 要】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
更新日期:2024-4-1 浏览量:12195 点赞量:4482

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管理的影响

【摘 要】2006财政部颁布了由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所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 新准则对于资产减值的处理变化很大,$。
更新日期:2024-7-23 浏览量:96837 点赞量: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