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

【摘 要 】盈余管理已成为上市公司较为普遍存在的行为,文章介绍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并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当局除有固定的薪金外,还会得到奖金甚至股权与期权,这些利益获得的多少和企业经营的好坏有很大关系,而股东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主要是根据管理当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所以管理当局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2.上市公司筹资的需要.公司上市主要目的是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筹集大量资金.《公司法》规定,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为了达到上市目的,公司便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提高盈利指标,最终获得上市资格.同时公司上市后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往往通过关联交易等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净资产收益率,这样才能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超过10%,从而达到配股的目的.

3.节约税收等费用.所得税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动因.税收优惠较多,同时公司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如折旧计算方法——年限平均法与加速折旧法的选择,这就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企业为了“合理避税”,通常会进行盈余管理,降低报告净收益.

4.债务安排方面的考虑.债权人会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会在贷款合同中制订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如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方面的限制.企业管理人员通常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违约行为.此外,如果使用某种会计方法很可能会发生违约行为,企业管理当局就可能会变更会计方法,以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

5.降低政治成本.政治成本是指当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时,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宣传,如烟草行业,石油行业等垄断性公司,其财务报告显示盈利水平较高时,就会引起消费者或媒体的注意.政府部门就可能会对起征收更多的税收或施加更为严格的管制,使其面临更大的政治成本.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尽量降低报告盈余,以“非暴利”的良好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6.规避经营风险.由于人们对风险存在恐惧和厌恶心理,如果企业盈余不稳定,变化较大,会给人一种不稳健的感觉,这种类型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就会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而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让投资者相信企业经营很稳健,就会进行盈余管理,使企业利润变得平稳.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

1.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与变更.会计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这是会计准则一致性的要求.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许多上市公司经常通过会计政策、方法的选择与变更获得额外会计收益,原因是其选择、变更成本太低,变更程序太容易.这不仅会助长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方法上的随意性,客观上还会鼓励其将会计政策的 选择与变更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

3、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是由于某种偶然的原因而获得的,因而具有短暂性和临时性,对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而言,它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应该较小.但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公司主营业务盈利甚微出现巨额亏损,却依靠一些偶发性的非经常性损益摆脱了亏损的困境,这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的功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出售资产、转让股权、资产置换、税收减免、资产重组、利息减免、政府补贴等.

4、利用合并报表范围.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合并报表范围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将原来列在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通过整体出售或者减持股份的方式,排除在当年度合并报表范围外;二是将原来不属于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采用增加股权投资比例的方式纳入当年度合并报表范围;三是当年度收购一家新企业使其成为子公司,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二、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第一,需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事项的处理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对于同一会计事项,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授意会计人员选择某些方法,因此,要减少会计方法的可选择范围.

第二,加快制定新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企业会出现许多新的业务,而会计核算就会出现与现实规范不适应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快制定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适应新情况.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行为之所以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没有完全放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投资者、监管部门及社会大众不易发现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为了准确及时监管上市公司的动态,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电子信息披露系统,缩短信息披露时间,同时,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监管,对提供虚假信息的公司要严厉处罚.

(三)加强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应建立诚信观念.企业管理人员应建立诚信档案,并定期进行评价,对于信誉较好的给予奖励,对于信誉差的给予处罚.其次,加强舆论监督.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大众利益就将遭受舆论谴责,从而促使他们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外部审计对保证企业的会计正确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真正体现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同时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系,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

类似论文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 要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会计信息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密切,虽然新。
更新日期:2024-6-18 浏览量:84324 点赞量:19483

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

一、“绿大地”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
更新日期:2024-12-14 浏览量:154516 点赞量:32827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 要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其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是此次准则修改的亮点 伴随着公。
更新日期:2024-11-6 浏览量:22177 点赞量:673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会计丑闻频频出现,以致投资者、公司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与公司管理。
更新日期:2024-1-17 浏览量:18359 点赞量:4791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战略构想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损害国家、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
更新日期:2024-11-10 浏览量:143305 点赞量:31016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 要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会计信息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密切,虽然新。
更新日期:2024-2-28 浏览量:36285 点赞量:9700

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效性的实证

【摘 要 】 中国证券市场于1998年3月16日开始推行ST制度,ST公司数量不断增多 尽管现行退市制度比较完善,但从19。
更新日期:2024-10-20 浏览量:132040 点赞量:2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