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里的战争

在巷战中,狙击手互相躲避射击,城市变成瓦砾场,四处躺满尸体等一片阴森的气氛,真恐怖!因为地形复杂,贴身近战,交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所以,巷战素有“绞肉机”的恶名.

坦克无用武之地

巷战难打,当过兵的人都知道.

在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展开巷战时,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装备几乎无用武之地.你想,本来就只容得直进直出的狭窄街道,根本就没有大型战车掉头返身的空地,想左躲右避,没门儿!一旦打掉第一辆和最后一辆坦克,整个儿坦克部队都无法行动了.另外,双方的交战距离被拉近,坦克无法发挥几千米的射程优势,而敌人却可以轻易接近坦克;再加上坦克炮的仰角有限,无法攻击上方的敌人,比如2楼或3楼以上的,那时,坦克最薄弱的顶部、后部,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下,那可是一打一个准儿呀!

不知来自何处

重武器装备靠不住,那就只能靠单兵作战.可在这样一个没有一条清晰的战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中,进攻一方在明处,抵御一方躲在暗处,你能想象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吗?在城市的每一处废墟里都有可能射出致命的,上一秒你可以杀死别人,下一秒你可能被别人杀死,根本就不知道敌人的来自何处.

你说,巷战能不难打吗?

凶险残酷似地狱:20世纪最著名的4次巷战

战争吓坏我们,巷战又吓坏了战争.一旦战争避无可避的时候,巷战就成了弱者对付强者的最佳选择.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巷战真的是“绞肉机”,无论是胜方还是败方,损失都非常惊人.

斯大林格勒* “绞肉机”

对抗方:德国军队VS苏联军队

作战时间: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这场巷战关系到两个极权领袖的脸面:斯大林要保住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要在这终结了他闪电战传说的地方洗刷耻辱.

“报告朱可夫将军!”驻守城南粮仓的苏联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一脸焦急,“情况不断变化着.起初,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现在,我们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爬到了上面.”

1942年10月以后,巷战进入到全面胶着状态.一座水塔、一段铁路路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甚至一堆瓦砾,都可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德军花了极大代价攻下的残墙断垣,到了夜间又被苏军抢了回来.就算德军占领了工厂的一半厂房,但另一半厂房里,苏联人的生产照旧进行,坦克和装甲车一水线就马上开火.

此时,势均力敌的双方面对面地端着机扫射,打光了就拼,断了就拉响,同归于尽.双方的距离不再是用米尺来丈量,而是用尸体.

11月11日,德军司令保卢斯发起最后一次进攻,只要再前进400米,德军就能把守军撵到伏尔加河河边.可就在这400米宽的战线上,双方士兵杀得如痴如狂.他们在瓦砾间摔跤,拳打脚踢,手抓牙咬,犹如困兽撕打了4天4夜.

随后而至的严冬使得德军饥寒交迫,他们在上级“红军不留活口”的欺骗下仍然做垂死挣扎,直至1943年2月1日保卢斯被俘.

战争结束后,斯大林格勒郊区埋葬了14万德军的尸体.

*原名察里津,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柏林 最大的巷战

对抗方:苏联军队VS德国军队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让德国人感到心悸的是,苏联人很快就来复仇了.

1945年4月15日,苏联人发起了进攻,在柏林城攻了11天.一天之中,苏军就发射了120万发炮弹,让40多万德国士兵成堆成堆地躺在尼斯河和施普雷河的河畔.苏军可没有一丁点儿怜悯,这是一场复仇者与绝望者的战斗.

绝大多数苏军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进柏林城.他们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冲.结果,密密麻麻的扑面而来,将他们成批成批地撂倒.那一天是1945年4月26日.

虽然苏军的坦克群把城内200多万幢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摧毁来自废墟的火力.苏军遇到了麻烦,柏林成了坦克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反坦克火箭弹和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

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巷战开始了.

失去坦克掩护的步兵寸步难行,白白成了德军的靶子.后来,苏联人才知道:为了这次巷战,德国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每一栋楼都被加固、改装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被砖头堵上,只留下射击孔.德军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弯曲的管,以对付拐角处的进攻者.

驻守柏林的,是德军中最精锐、最忠心的党卫军和国民卫队,他们躲在下水道、残垣断壁间或屋顶上.由于绝望,他们已经彻底疯癫,变得穷凶极恶.同样,苏军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癫狂状态,复仇的烈火烧得他们群情难抑,即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战友倒在脚下.

朱可夫将军调整了战术——将坦克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数个小组,与步兵、炮兵和工兵组成强击群,逐个逐个地攻克德军的堡垒.苏军士兵把床垫铺在坦克身上,以减轻对手对它的打击.

苏军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冲进下水道和大楼里,与德军展开了近战.那是一场疯狂的恶战!简直就是一群“疯子”在打另一群“疯子”,其惨烈程度比斯大林格勒巷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厮杀此起彼伏,刚在这个防区结束,又立即在另一个防区展开.

4月30日希特勒,德国纳粹没有就此停手.直到5月2日,眼见大势已去的德军才在魏丁格将军的率领下投降.然而就在这短短的6天时间里,苏军又有10万多士兵阵亡.

不要暴露在窗口和门口!

在贴着墙行进时要特别小心窗口,通过它时把头压低到窗口之下.

脚边的气窗要特别注意,用跳跃的方式通过,不要让敌人看见脚.

摩加迪沙 把会动的都打死

对抗方:美国维和部队VS索马里人

时间:1993年10月3日

索马里巷战,这场有史以来时间最短的巷战,因为电影《黑鹰坠落》而被世人熟知. 起初,美国驻索马里维和部队只不过是想抓捕艾迪德(摩加迪沙最大一支部族派系武装的头目)的两名高级助手.行动刚一开始,美军就频频发生意外:从“黑鹰”直升机沿尼龙绳滑下来的过程中,先是一个士兵失手,从高20米处掉了下来,当场摔死;接着,另一个士兵被自己的托磕得满嘴是血;随后,尼龙绳磨断了通信兵的耳机线,失去了与指挥部的联系.目标倒是很快就逮住了,可负责接应的车队没能收到通信兵发出的信号,迟迟按兵不动,白白浪费了近40分钟.

此时,听到风声的艾迪德的部族人已从各街各巷围了上来,切断了美军行动小组的退路.局势骤然演化成巷战,先是“黑鹰”61号被一枚火箭弹击落,紧接着,美军最为丢脸的一幕上演了:负责营救的救援车队在离“黑鹰”61号仅隔一条街的地方转来转去,愣是没联络上.若不是美军伤兵的运气好,被后来增援的队友救走,那死亡的人数可就不只是18人了.

倒霉,又有一枚火箭弹把“黑鹰”64号打了下来.受伤的驾驶员杜兰被艾迪德部族活捉,幸亏有人打算拿他同美军交换俘虏,不然,肯定会立刻被愤怒的索马里人踩扁.而在此之前,两个自愿从直升机跳下来保护杜兰的美军士兵,被成百上千的索马里人击毙——电影《黑鹰坠落》大肆渲染的,就是这一悲壮情节,影片拍摄得很煽情,充满了美国式的自我辩解,独独掩盖了索马里人对这个所谓“国际”的厌恶之情.

事实上,乱打一气的索马里人也很“悲壮”:一些妇女抱着婴儿冷静地走到美军车旁,突然举起射进车窗里;骑着驴或牛赶来参战的平民络绎不绝;连岁的孩子们也学着大人样向美军士兵射击,尽管右手要伸至极限才能够着扳机.

起初,美军只打持射击的索马里男人,但很快发现,这根本无法脱身,只有“凡是会动的都打”,才能杀开一条血路逃回基地.

越过墙垛的方法

跨越墙面是最缺乏防备的状态,所以姿势要尽量放低.

迅速地趴在墙垛的顶端,然后以身体为中心轴做翻滚.如果不能确定墙的另一面有什么,可先丢一颗,之后再翻越墙垛.

格罗兹尼 俄罗斯的战栗

对抗方:俄罗斯军队VS车臣非法武装

时间:1994年~1995年,第一次巷战;

1999年12月25日~2000年2月,第二次巷战

格罗兹尼城,1918 年建成.它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建造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在当地方言里,“格罗兹尼” 的意思是“可怕和残酷”.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的战役,它因“让俄罗斯军队战栗”而闻名于世.

第一次巷战,格罗兹尼就要了上千名俄罗斯士兵的命.据说,杀进市区内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仅剩下1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进入市区的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损失了102辆.车臣非法武装甚至将俄军的死尸垒成沙包,当作街头碉堡,让逝去的人丧失了最后的尊严.

五年后,俄罗斯阵亡士兵的尸体再次被侮辱.2000年1月24日是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最惨烈的一天,俄军尸横遍野.当时,天气特别冷,尸体不容易腐烂,车臣非法武装踏着他们前进.

事实上,格罗兹尼巷战是一场狙击手的战争.俄军士官赫尔巴德斯在他的战地日记里写道:“我旁边的弟兄一个个倒下去,每个人的脑门上都留有小而圆的弹孔等”1月18日,狙击手甚至射杀了俄军的格罗兹尼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头部两、背部一,致命.

凶狠、果断、对地形了如指掌的车臣非法武装狙击手散布于整座城市,他们躲在阴暗处,每人搭配一个机和一个火箭炮手.这种三人小组杀伤力很强,移动又迅速,兼具远-中-近3种距离的火力搭配,简直就是城市巷战的“黄金组合”.

无可奈何的普京(时任代总统)后来下令轰平格罗兹尼,但这座弹丸小城,却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哪个是市区巷战的正确作战方式?

在“突出重围(CF)”的巷战游戏中,玩家死了后可以马上重来,而在现实的战争中,生命只有一次!这就是战争!但愿和平之光永存!

类似论文

中国彩电客厅里的战争?

电视屏幕能做多大?42吋?46吋?抑或50吋?60吋?不!80吋、85吋等4K电视的推出,使“屏”的尺寸已然没了上限,彩。
更新日期:2024-3-11 浏览量:43062 点赞量:10088

校园里的营销战争

秋季开学的短短几天,三大运营商的营销团队密集上演了立体化营销对抗 在他们眼中,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迎新推广促销,而਷。
更新日期:2024-6-7 浏览量:12076 点赞量:3503

地狱里的文学大师

哈密特爵士是一位年近六十岁的文学大师 他在十几年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却突然宣布封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
更新日期:2024-3-17 浏览量:42872 点赞量:9775

法国文学:在低谷里晃荡

漓江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罗马阳台世间的每一个清晨》,乍一看很招人喜欢 封面上印着的“F21”į。
更新日期:2024-9-1 浏览量:15818 点赞量:4500

清凉殿里好乘凉

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15880 点赞量:4164

智慧电梯里的升迁哲学

电梯间里识人才太平洋集团董事长严介和的办公室在公司大厦的10楼,他每天上楼等电梯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员工和他一起等电梯,就在。
更新日期:2024-10-20 浏览量:130143 点赞量:27750

文化无国界,古井香万里

美国东部时间1月4日,浓香万里——古井贡酒中国酒文化全球巡礼(美国站)预展活动在纽约时代广场万豪酒店隆重举行 中国常驻联合国公使衔参。
更新日期:2024-11-14 浏览量:141739 点赞量: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