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神经病》的语境差现象

摘 要 :本文尝试从语境差角度对柏杨的小说《神经病》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的上下文、作品人物间、作品人物与读者语境差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关 键 词 :语境差;《神经病》;审美

柏杨常被称为“愤老”,总是以犀利的笔调批判丑恶的社会现状.从柏杨的作品中,看出幽默者有之,看得汗出如浆者有之,看出血泪者亦有之.这种犀利文风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获益于语境差效应.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因素包括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因素.在语境参与下,语境间的各因素有时候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从而造成对语符层面规定语域的偏离,这种不平衡,我们称之为语境差.文学作品中的语境差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有了语境各因素间的调节,不平衡就可以转化为平衡,转化生成为美学信息.本文以柏杨的小说《神经病》为例,利用语境差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审美分析.

一、上下文的语境差产生绝佳的讽刺效果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的语言应尽量符合语法规范,语义搭配原则以及逻辑思维.但是,《神经病》一文却时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例如以下这段文字:

我找了七八位平常顶顶知己,最最有刎颈之交的朋友,说了无数杀身以报的感激话,又赌下了无数下个月一定奉还的滔天重誓,总算零零星星地借到一百元.此刻,我正怀着这笔足够买三块钱美金的巨款,尽快地赶回去,好让妻准备菜肴.

既然是“有刎颈之交”的知己,那么,在知道叙事人“我”急需用钱后,应该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才对.但是“我”却使用了诸多手段才勉强凑到钱.此外,用“足够买三块钱美金”来做“巨款”的定语,使人读起文章来着实不是滋味.这种上下文的矛盾造成了一种语境差,从语符层面来看是不平衡的.然而,这段话却产生了绝佳的调侃讽刺的效果: “我”引为“知己”的这些人并非真正的朋友,退一步说,朋友尚且如此,可见社会人心是多么冷漠.

二、作品人物间的语境差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每个人物都处于特定的语境中,当交际双方的语境不同却又处于同一交际界域时,就很容易产生信息差.小说人物间的语境差对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功不可没.在小说《神经病》中,这种人物之间的语境差主要体现在“我”和警官的对话中,主要表现如下:


警官走过来.

“你如果咬定这两位先生拿你的钱,我只有把你们送到法院打官司.”

“打官司就打官司!”我故态复萌说.

“也可以,”警官揉揉鼻梁,招招一个拿钥匙的,“先把他关起来,明天一上班就办公文.”

“为什么关我呀?”我问.

“怕你逃掉.”

“为什么不关他们?”我拉起喉咙说.

“不怕他们逃掉呀!”

“我”认为应该把偷窃嫌疑人关起来,而警官却欺软怕硬,认为穷人比胡局长家的两个流氓大汉更不值得信任,反而要把“我”这个失主关起来.

对话是作品人物语言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在这两处对话中,由于双方的目的以及观念不同而导致信息不能很好地传递,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而对作者和读者的交际而言,它们却输出了美学信息.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欺善怕恶、是非不分、虚伪狡诈并且爱贪小便宜的形象,这种比敲诈犯还要可恶.

三、作品人物与读者的语境差凸显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品人物存在于作品之中,时空与情景等因素的参与限制了人物的交际活动,而对于作者与读者这一对交际关系来说,则存在另一个读解的阅读空间.在小说《神经病》的阅读中一直存在着作品人物语境与读者语境的差异.这篇小说中人物的价值观念与读者的价值观是完全悖离的.小说中的世界是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错误的观念贯穿全篇,例如:

我要向老上司保证: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典型的优秀青年了,有很正确的人生观,对社会上任何不公平现象和任何罪恶黑暗,不但都能够不发牢骚,而且还能够觉得理应如此,满意之极,而且坚决拥护呢.

在读者的观念中,见义勇为、与恶势力斗争应是社会认可并加以倡导的良好品格.但这种正义感却导致“我”被“正义促进会”撤职,也使“我”从一个好心人被诬陷为肇事者并受尽欺辱.在小说所构建的这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世界中,正义感犹存的“我”不容于“正义促进会”,而偷了“我”五十元的流氓大汉却被介绍到“正义促进会”顶替“我”担任科长一职.这种作品人物与读者的语境差使读者内心愤懑不平.柏杨曾说:“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他竭力揭露 “小市民的现场实况”,抨击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道德标准低下的状况,通过鞭挞读者的心灵以期改变社会现状.

“神经病”常用来指精神不正常的人.笔者认为小说标题中的“神经病”指的应是与大部分人思维不同的极少数人.主人公 “我”就是神经病,因为“我”是所有人中仅存的有正义感的人.这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好人被骂作“神经病”,唯一清醒的人被称为“狂人”,究竟谁才是正常的、清醒的人,读者心中自有定论.

参考文献:

[1]祝敏青.论文学语境差效应[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9).

[2]柏杨.求婚记[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宝娟(1987.11-),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硕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文字学研究.)

类似论文

《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

摘 要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 重视治未病和疾病的传变是其重要思想之一 根。
更新日期:2024-11-28 浏览量:143866 点赞量:30650

小《灵山》的叙事

高行健早年以戏剧创作闻名,虽然也曾从事一定数量的小说创作,但他本人并没有因为小说在当时。
更新日期:2024-4-21 浏览量:55725 点赞量:12386

《选编》背后的落寞

一部历时二十五载,由国家级科研构和档案馆联手打造,多家出版社先后参与,累计出版31卷3500余万字的经济史权威资料选编等相信读完前两。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0102 点赞量:5302

英语文章《为自己而写》中的隐喻现象

摘 要: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隐喻定义的理解,得出修辞格拟人法、拟物法和词义引申法、转义法其实都是隐喻思维&。
更新日期:2024-9-22 浏览量:120842 点赞量:26656

先秦两汉礼制兴衰与《诗》义变迁

摘 要:《诗经》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先秦两汉时期《诗》义阐释体系的建立和解体均与礼制兴。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3648 点赞量: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