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运用性、方法性很强的课程,应努力将实践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者们都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罗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特点,设计三个综合设计性任务.[1]张琪、陈琳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提出通过“研讨活动”的加入使理论讲授与学生活动融为一体等.[2]

要使学生养成“综合”的习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并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解决办法就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加入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含义

(一)课程设计的一般定义

课程设计是课程论研究中的常用术语,是指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作出全面而具体的规划和安排.[3]

(二)作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定义

作为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它的定义则完全脱离了一般定义的概念范围.“所谓课程设计是指一门具体课程中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作业题的活动,其中综合性应用性的作业称为课程设计题”.[4]

实验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实验课着眼于通过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就某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争取用最佳方式予以实现的思维过程及其书面表达.而课程设计专指就某一门专业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运用本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并与实践结合,培养其独立地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课程设计往往选用较大的题目,容易覆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容易与实际的情况一致或接近;在课程设计中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从选题、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过程评价直至作品完成,都要求学生亲力亲为,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应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2010年起我校进行了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究,“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先后获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度校级教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构建“三位一体”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等项目,得到了学校行政、物力、技术上的大力支持.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学,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上开通网络课程,大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并在学生宿舍开通网络,这些都为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2010年开始,我们尝试在教学中引入课程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布置课程设计任务

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的首要工作.

以《标准》为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如下: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能;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等.[6]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我们编制了课程设计任务书,向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并宣布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

野现代教育技术冶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原理、方法、思路进行实际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时所应具有的查阅资料、分析设计、开发资源等能力.

课程设计任务: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学科教师的身份,自主设计一个单元的中小学教学方案并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型课件,同时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围绕一个单元主题开展教案调研、教案设计、教学课件制作及评价等一系列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并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书.报告书重点阐述如下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媒体选择的依据、课件的设计思路、课件制作的技巧、课堂实施的环境要求、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第14周,全班分组,小组讨论确定主题(课余时间);第15—16周,课程设计;第17周:汇报成果并进行评价.

(二)课程设计小组的组建

课程设计小组的组建采取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基础,教师调控为辅的方式,使相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搭配.每组5—6位同学,由组长全面负责小组课程设计的安排与实施.

(三)课程设计活动的展开

一是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制定实施计划.小组讨论要设计的课程是哪个学科哪个知识点,要用什么教学策略,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哪些题目确定后,需要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对比多种方案,确定小组的总体设计方案及设计工具,制订好任务进程表,对组员进行分工.二是围绕主题,通过使用互联网等途径,主动搜集素材;组员讨论,进行教学设计.三是根据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课件脚本.四是搜集课件素材,选择制作软件,集成课件.五是小组讨论,修改完善,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在课程设计活动的展开阶段,教师主要鼓励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开展自主性学习.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借用了“引导—激发—唤醒—鼓励”的指导方法[7]:引导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构建知识.对学生的合理设计加大肯定的力度;对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指明问题所在,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去纠错,使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设计内容.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指导方式:

1课堂教学式———计算机实验室

在两次的正常上课时间,教师主要对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补充相应知识.了解各小组的进展程度、设计思路,遇到哪些困难,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2开放指导式

由于课程设计时间比较短,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大多学生都利用了课余时间,在宿舍进行相关的学习,这样就难以集中辅导.为此,我们利用群构建了答疑平台.

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委托学习委员创建群,学生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加入群.教师利用群共享发布各种通知和共享任务书、参考资料、相关网络资源的等,在群公告栏设置一些最重要的提醒.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查到有用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群共享,还可通过文件传送和等方式传递学习资源.另外,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上也有大量的相关资源,如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优秀案例、历届学生典型作品等供学生参考.

由于课程设计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自然会出现各种疑问,我们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聊天或群聊完成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任务.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处理素材或制作课件时,可能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当学生出现操作性问题时,我们通过提供的远程协助功能,由教师控制学生的电脑,远程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随时都可以通过提供的发送文件功能把自己的作品上传给教师查看,方便教师提出建议.通过空间教师可以阅读学生的反思日记等.

(四)成果汇报与师生评价

首先每个小组都需要进行成果汇报.学生展示课程设计作品,并阐述课程设计的思路、实施过程、体会等.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开展学习评价.

三课程设计的效果

课程设计是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尝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引入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将教育技术各章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教育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知识相对零乱,学生总有一种好像学了很多但学得不精不知道怎么用的感觉.在课程设计中,学生是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参与了整个过程,学会了运用知识技术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任务的归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让学生体会了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大多数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了教育技术对于自己将来教学生涯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为课程设计是按小组进行的,也就对抄袭作业有了互相监督的作用.从课程设计的作品来看,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原创”的内容,学生能真正根据自己的体会去设计一节课,去考虑用什么素材、什么方式来阐述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能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选用制作软件,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应用课程设计的研究还很少,我们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进入状态的时间较长,还有部分同学埋头于资料的学习,对于实际任务手足无措,期望教师给出步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将认真总结,逐步解决的问题.

类似论文

高校教育技术公共课三十年

摘 要分析、反思、总结高等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30年的经验与不足,对于面对当今信息化背景下涌现出į。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1138 点赞量:5818

面向教育硕士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摘 要:为提升教育硕士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培养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本文针对面向教育硕士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3005 点赞量:6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