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针对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微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为深化该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 :微生物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35-02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不应该按照学科逻辑体系进行,而是应当将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打散,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该观点目前已成为共识.几年来,我院微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同样经历了学科体系讲授、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实践一体化等一系列改革,下面是课程组在微生物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做的一些改革和探索.

1.改革教学体系,重构教学内容

我院生物制药专业的《微生物技术》课程,是以《人体生理及解剖》《生物化学》为前导课程,服务于《微生物药物发酵》《药物质量控制》《生物制品》等课程的专业平台课.微生物涉及的内容丰富,应用广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迁移有很大作用.在教改之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贯按照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完成教学计划,即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基本按学科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涉及内容广泛,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灵活.实验课通常安排在理论课完成后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比例大约为2∶1,由于实验课课时有限,老师会提前把实验所用到的器皿及试剂准备好,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整个实验过程不思考,不创新,这种理论实践两张皮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机械性操作,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及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课程组通过调研相关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分析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一个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两个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两个并重(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并重),实现五会目标(会分离培养、会观察鉴别、会复壮保藏、会测定检测、会全过程控制)的原则,打破原来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组织课程内容的传统模式,转向围绕职业领域的工作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将微生物技术课程整合为微生物培养、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控制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学习项目:培养模块下设微生物实验室整理与管理、保藏菌种活化、菌种复壮与保藏三个项目,检测模块下设微生物形态鉴别、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制药用水及环境监测三个项目,控制模块下设制药过程微生物控制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由2~4个学习任务支撑完成,如此设计使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完成项目后能获得一个具实际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对结果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创新教学组织方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组织好后,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实施也非常关键,为此在教学中广泛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场所一体化的条件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使理论寓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迁移能力.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由多媒体理论教学区、资料查阅讨论区、实验实训工作区等区域构成,是师生模拟职业活动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教学场所内一起活动,打破了教师的高度集权,形成了师生之间融洽的伙伴式关系.教学活动围绕任务目标,遵循资讯―― 计划―― 决策―― 实施―― 检查―― 评价六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协作性(见表1).

在资讯阶段,教师根据工作任务书,提示完成该任务需掌握的技能,具备的知识,即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还要针对任务内容强调科学严谨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意识等素质目标.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清楚完成任务达到的结果.

在计划、决策、实施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团队合作精神,由学生按任务书的要求组内合作查阅资料,完成方案制定,依据既定方案进行实施.教师主要是在学生拟定实验方案和实验实施过程中进行指导,而不是一些具体的讲解和操作上的演示.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会逐渐掌握隐含的工作过程知识,进而会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策略,无形中提高了学习迁移能力.

在检查、评价阶段,学生进行组内和组间互查,检查完后,组内代表向学生和老师说明组内及组间检查结果并给出评价,此时,其余学生可以提出质疑,组内代表要回答,组内成员可补充,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给出总评价并总结归纳知识点.真正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改变了学生的的被动学习角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教师从灌输式教学的主体,成为把握方向的主导.

3.基于多元化评价体系,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学习评价相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全程考核评价体系.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评价(70%)和终结性评价(30%)组成.终结性评价由期末理论考试15%,实操考核15%组成.形成性评价包括:方案制定与汇报15%,方案实施(侧重考核学生规范操作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25%,任务完成情况报告10%,素质考核(成员协作表现,参与程度,态度)10%,出勤率10%.形成性评价每一部分的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学生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教师评价占40%,学生组内评价占30%,学生组间评价占30%.

每个教学步骤完成后,依据评价标准公开给出评价结果,尤其在素质考核中,特别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是否积极,对待实验的态度是否严谨等.经过几次这样的评价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反馈和交流,学生会逐渐地自觉检查自身,促进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明确改进的目标.教师会通过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将微生物技术课程的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重新整合,将教学组织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迁移规律进行改革,将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考核体系探索之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表现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极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都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类似论文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

【摘 要】本文从实验教材内容、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对高校开设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
更新日期:2024-10-24 浏览量:133087 点赞量:29053

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文章针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现行教学模式、教材以及考核方式等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7964 点赞量:34084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

摘 要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建筑工程应用型技能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现。
更新日期:2024-12-11 浏览量:154908 点赞量:33139

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依托我校多年来在机电一体化理论研究的深厚基础和国际前沿的科研定位,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
更新日期:2024-2-20 浏览量:32992 点赞量:8353

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设备不完善、实。
更新日期:2024-1-10 浏览量:20573 点赞量: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