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化之社会环境的建设

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新阶段,中国也面临着全球化深度发展的契机.市场化道路的巨大成功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贫富差距不仅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所以,社会收入均衡分配、完善公平保障体系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必须妥善解决的难题.锐意改革,推进国家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是中国发展复兴道路上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体现出中国全社会的觉悟和责任,当然更需要政府的远见卓识、决心和正确引导.

要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

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民富是重要指标,藏富于民,保持基本的公平公正,要使人民付出相应的劳动量就能获得比较体面充足的消费能力,要使老、少、寡、穷能获得基本的生存生活保障.长期以来,我们―直提倡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要吃苦耐劳,不管是在国内生产还是海外出口,都鼓励并依靠低成本竞争,压低了国内劳动力,压低了劳动者收入,从而严重压抑了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因为人均工资水平偏低导致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业的劳动力恢复不足、养家糊口能力有限,消费能力更是严重不足.同时,类似的现实默许乃至变相的纵容使国内外一些不法企业和无良业主漠视、忽视乃至肆意损害劳动者权益,而一些相关部门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造成恶性循环.

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提升他们的消费水平,缩小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这不仅仅是拉动经济发展、创造生产力,更是国家和社会全面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那种认为中国未来还有20年劳动力红利期的看法和观点是严重偏颇和错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持类似观点的人是否能够忍受他所主张的20年低报酬呢从长远来看,劳动红利的政策既不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提升,也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更不利于改善民生,甚至危害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并且与多次提倡的“让农民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提高工资收人’的主张也是背道而驰的.那些受益于大规模代工模式并从中攫取功利红利的人们与既得利益者,是该深刻反思一下了.

切实树立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也是创造生产力的正确意识

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来推进经济发展、支撑低层次品牌的运行时代即将过去,但在中国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有许多涉及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例如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与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均衡,贫富差距依然持续拉大,比如在生产、分配与消费领域,城乡二元制导致的社会各种公共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差别鸿沟,以及中国广大农民的福利保障缺失等.

提高全民的医保和社保水平是势在必行的.建立覆盖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覆盖农民、工人等各类国民的、公平普及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等要尽快建立完善起来,坚决贯彻政府决策,全国联网、取信于民,彻底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目前的争考公务员现象,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普遍对社会环境和市场保障体系的信心不足.

随着国力发展,目前国家财政是比较充足的,2.4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完全可以提取一部分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劳动者工资收入,促进国家的整体产业结构水平的升级.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教育的高成本与偏远山区教育难问题,教育是立国之本,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并加强经费的管理和落实,力争推行12年义务教育,为未来产业发展储备比较广泛的高素质人才,毕竟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司法公正要为弱势群体权益保驾护航

召开,高度重视民生和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在全国上下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体恤民情、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情势下,却有相当多地方的农民工工伤维权审理案件被严重拖延、推诿、扯皮,还有一些地方明明白白的案子,竟然被相关无良企业在各个环节、各个关口一拖再拖,长达数年,不知这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如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权益!全国各地、各省市的各级法院和劳动部门何时何日,才能像安徽、湖南等省市法院那样,雷厉风行、以快刀斩乱麻的形式与精神,快速、公正地审理审结有关工伤权益、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案件,严厉秉公督办督查案件的判断执行,缩短弱势群体维权周期,有效降低维权成本,大力提高无良企业违法拖延成本,真正把和高级法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落到实处.

提高自主品牌的高端意识和发展投入,建立高质量的实业发展环境和发展体系

国家实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民创造素质与创业软硬环境等各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一个国家强大的高质量生产和创造能力.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基础,需要雄厚的实业,要有数量、有质量、有技术、有品牌的工业支撑.然而,在中国不少地方和领域已经不合时宜出现非正常的虚拟经济依赖,一些人士、部门乃至地方政府热衷于房地产、金融产业等虚拟成分很高的产业推动,以利拉高GDP为自己做政绩,而不重视各类高端工业基础的构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参与到世界的分工体系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要从曾经的教训中汲取经验,要在汽车等制造业、饮食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明确界定和保护中国业者的合法权益,激发民营、个体、国有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研发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造潜能,确保他们从创造和革新中获得良好回报和收益.政府要大力为实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制度环境,清除不利的潜规则和人情味背后的高额成本,从而推进创业环境、民法规范、刑法公平与社会保障等等各个方面.

政府和社会舆论要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尤其是对外出口企业走高端品牌和高端之路,打破中国货便宜但质量差的不佳形象,充分发挥行业公会的作用,消除中国商人内讧压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要争取中国出口商品走向高、质量高、劳动附加值高,回报高的道路上来,要以产品品牌的质量取胜而不是以数量取胜.这种方式也将从侧面整体提高中国的国家形象与中国的产业形象,日本、德国、新加坡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对中国、外国企业要一视同仁,赋以国民待遇,发展优先惠及国民

中国目前有一个现象是需要改进的,即在中国境内国民与外藉人士“同工不同酬”,这个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但是完全相反,外国公民在中国获得的报酬要高于中国公民.提高国内公民的劳动者待遇,要高于至少不低于给予外国公民的待遇或优惠,要督促一些企业和部门消除崇洋的不自信心理和机制.让每个中国公民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国民待遇,为生活在中国而感到踏实、自豪和光荣,进而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

类似论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

摘 要:早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探索 他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对。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4634 点赞量:10813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环境评价

摘 要:本文基于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科技研发这四个影响因素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į。
更新日期:2024-4-20 浏览量:57185 点赞量: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