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加大.文章就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新型模式,进而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 键 词 】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当代大学生能否保质保量的就业,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级单位接受毕业生的力度较前几年有明显的下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压力.2008 年以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难以继续维持的局面,这样的经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就业单位问题

就业空间正在逐年缩小,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这就给用人单位肆意的以一些硬件条件不合为由拒绝招聘提供了借口.他们不从实际出发,提出例如只招收“985”“211”毕业生,或者只招收男生这样的不合理的用人要求,盲目的提高了人才的标准,形成了用人市场的人才高消费局面.这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同时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压力.一些人才单位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错误的认为把时间用在培训应届毕业生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三)高校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培养人才最终是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要适应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一方面,有些专业人才过剩,这样,就给这个专业造成了很多的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缺乏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导致没有相适应人才去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无形中为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部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只开设在一个学期内,这很难满足学生就业心态多变、社会就业形势多变的需要.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教学当中,导致大学生认识不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到大四的时候再进行就业指导为时已晚.

(四)大学生本身的问题

有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上,把毕业看得过重,不能正确地对自己定位,错误性地提高个人就业期望值,不利于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不足,学业不精,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差,同时社交能力欠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新型模式

(一)“360°无死角”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360°无死角”,是包括个人、高校、就业单位和政府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既要独立存在,充分发挥其功能,又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这一目标而努力.

1.毕业生――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首先,毕业生的个人性格、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岗位或就业去向.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的针对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参加一些比如就创业园,就业沙龙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当中应当克服不正当的求职心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和就业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要有择业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求高薪,而是应该本着积累经验的目标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高校――培养就业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是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摇篮,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因此,高校应该严把“质量关”,为培育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竭尽全力.就业能力也被称为可雇用性,就是关于获得工作和可以被雇佣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得到初次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新的就业的能力.国外一些大学已将其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第一,高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恰当的就业思想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减轻就业心理负担,第二,针对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第三,通过讲座形式进行创业理念,创业过程的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践性训练,激发他们的创业思想,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

3.就业单位――培养就业能力的支撑.有就业单位的支撑,才能有毕业生施展的平台.当下,就业单位应适当改变用人原则,消除学历观念,更看重能力,给毕业生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构建用人单位选用大学生的新理念,新机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


4.政府――培养就业能力的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就业率稳定上升的保障.政府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佣失业青年,为那些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助,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及环境,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各项改革,鼓励大学生去落后或特定的地区,派遣选调生,缓解就业压力,可以减免学生的贷款,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 (二)“特殊化”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特殊化”是指针对特殊类别的学校,特殊毕业生所采取的特殊手段.

1.针对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特殊化”.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是很高,这与他们的院校类别,专业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农业院校,其专业相对”冷门”,社会需求不明显,或工作环境较差,学生不愿去,使得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对于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应该发挥农业类的专业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就业观点.

2.针对特殊毕业生群体的“特殊化”.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特殊的群体在毕业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更应该逐步加大.首先,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应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多与老师沟通探讨,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提升自我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设立专项经费和帮扶项目,建立特困生信息库,对特困生重点关注,全程跟踪.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安排校内就业岗位补贴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认定“双困”毕业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3.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化”.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因此,提倡大学生网络创业多元化,将极大的带动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创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鼓励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支持毕业生学以致用.其次,加大支持力度.应该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帮助,更重要的是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降低失败率,让大学生网络创业少走弯路.最后,加大诚信教育,增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防止毕业生网络创业受骗.

类似论文

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摘 要]大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能力不足,是致使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重要主观因素 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搭建。
更新日期:2024-12-12 浏览量:156183 点赞量:33733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摘 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构建一个以高校为主体,同时整合雇主。
更新日期:2024-4-6 浏览量:10829 点赞量:3616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摘 要: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是社会一大民生问题 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做出了具体分析 首先,分析了大学。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7180 点赞量:33686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摘 要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可回避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顾问团”基&。
更新日期:2024-8-15 浏览量:105347 点赞量:22808

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指导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0035 点赞量:5811

融合专业教学的大学生科技能力培养模式

[摘 要]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都有着重要意义 从信息专业教学角度探讨学生科。
更新日期:2024-5-2 浏览量:14236 点赞量: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