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摘 要 】公益事业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要求,财政部于2012年底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并颁布施行.新制度的实施,必然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这些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财会工作 影响

2012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经验,通过改革现有的制度规范,促使财会工作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服务.它详细规定了会计科目的使用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大胆引进创新性规定,增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法制性和规范性,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笔者拟结合当前实际,从制度具体规定出发,就实施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是指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相关组织筹办的,以社会公益为根本目的,运用国有资产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服务的社会组织.虽在形式上有公益性及非公益性之分,但事业单位的宗旨均是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以及现代化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加大力度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并适当的改革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会计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和健全的产物,是事业单位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开展财会工作的准绳.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首次制定于1997年,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了这一阶段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要求.适应这一需求,财政部于2012年12月对该项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规定修订后的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必然性

(一)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需要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就是国家采用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收集部分社会资源,并以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等形式反馈给社会公众的经济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补充,能有效地弥补市场的缺陷、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全面涉及了税收管理、预算管理、国库核算等具体的财会问题,并对此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更规范的要求.而旧制度中,缺乏与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具体规范.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亟待修订.


(二)实现法律规范一致性的需要

所谓法律规范的一致性,即同处于一个制度体系内的各项法律规范需要互相协调统一、不能相互矛盾.根据这一理论,同属于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法律规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须要保持协调一致.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财政部于2012年先后修订并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并要求全面施行.新《财务规则》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引入权责发生制,改进了事业单位各类会计要素的日常核算工作,并对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出新要求;新《会计准则》改变并更新了旧准则中关于会计核算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核算的基础等,为规范会计科目、完善计量标准、提高会计报告质量提供法规支持.与此同时,与新《财务规则》和新《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急需修订出台.

三、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参照了国际公共会计的制订方案,吸取了以往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立足事业单位现实经济活动的需要对合理的以及不过时的内容进行了继承,同时又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进行了突破与创新,使得新的制度的建立更加完善.以下具体分析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有利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新《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核算的规范中,通过新设会计科目、明确总账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使用要求、增加会计核算规范等具体方法,加入了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规定,也即加入了与我国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具体规定.这些新规定的加入,一方面解决了我国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如收支分类标准不一导致收入与支出不配比等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促进了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政策在事业单位中的贯彻落实,实现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与财政体制改革的接轨.

(二)有助于实现单位的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新《会计制度》通过重新界定会计核算项目的概念范畴、重构会计科目体系,以及制定详细的账务处理规程等举措,努力提高事业单位收支核算水平,为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首先,在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管理上,新《会计制度》在准确界定财政补助收入定义范围的基础上,要求对基本支出(如“人员经费”和“日常公共经费”)以外的部分,按照法定支出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次,在支出核算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改变了旧制度中不分明细、笼统堆砌于“事业支出”的粗糙做法,明确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区分基本和专项分设明细科目,按财政补助、非财政专项以及其他三种情况进行支出的分类核算.第三,在单位期末结算管理上,旧制度并没有区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结转和结余,简单地通过“事业结余”科目进行归集;而新《会计制度》则通过“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的开设,明确了财政与非财政、结余与结转等会计核算的界线.从以上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会计制度》的各项改革措施推动着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并为事业单位的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三)有助于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

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注重反映“收支两条线”的事业单位无法像盈利性企业一样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入期间费用或支出.因此,多数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使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处置之前一直处于“原值”状态,无法反映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实际价值,不利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内部成本核算.新《会计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等会计科目,并创造性地提出“虚提”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项规定,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在资产受益期或规定期限内,计算折旧或摊销,及时记录资产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的消耗情况,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计提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不计入单位的支出,而是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原“事业基金”)的明细科目反映资金占用情况,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核算不受影响,以满足单位预算管理的需要.这一变革有助于事业单位落实财政部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

(四)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进行了强化.在旧制度下,事业单位在无偿取得存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定,常常出现随意计量资产,甚至是不记录资产变动的情况,这些问题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基础.新《会计制度》对此类情况的会计计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在没有与表明资产相关的有效凭据(存货及固定资产的盘盈除外),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无法可靠地取得的情况下,资产以“名义金额”(即1元)入账,而后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上说明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的名称、数量及以名义金额入账的具体原因.新《会计制度》的这项规定,保证了通过受赠及其他渠道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扼杀了贪污腐败.同时,各单位的计量口径一致,也提高了单位会计资料的可比性.

(五)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1.完整性.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提出具体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以期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在原有的制度下,基建账数据游离于财会“大账”之外,通过独立的基建账套记录;而新《会计制度》规定将基建账数据并入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大账”,以体现“大收大支”.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发生基建投资业务事项时,在遵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独立设置会计账套、单独核算的同时,还应当定期将此类财务数据并入事业单位的财会“大账”,从而提高单位对资金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可比性.新《会计制度》内容近5万字,涉及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各个方面.旧制度施行十几年来发现了一些问题,新制度通过修订旧规范、增加新要求等方式进行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旧制度中没有规定或是规定不完善的方面,新制度通过引入创新措施和改革现有规定进行修补.事业单位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事项时,实现了有法可依,处理方法相同、核算口径一致,大大提高了其会计资料的可比性.

3.可用性.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进行了完善,根据改革需要,通过对部分科目的开设和取消,以及对个别科目的修改,全面梳理并改进了现行制度下使用的科目体系,并对各科目的账务处理规程等进行了完善,使财会工作提供的资料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会计制度》改进了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对原有报表的具体格式和内容进行较大的改进,并创新引入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更加全面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和预算执行等情况,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的可用性.

四、结语

此次修订的制度中对原先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例如引入“虚提”折旧、基建并账、变更收支科目结转方式等等,能够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和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统一的政策规范和技术指导.

类似论文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财政部2004年4月27日以财会[2004]2号颁发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在小企业范围内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至此,以z。
更新日期:2024-10-18 浏览量:132027 点赞量:28735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小企业的定义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然后提出《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实施过。
更新日期:2024-9-27 浏览量:121567 点赞量:26827

《小企业会计制度》之现状

[摘 要]在我国,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绝大多数,为了规范小企业国家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Ӎ。
更新日期:2024-11-25 浏览量:143985 点赞量:30810

《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条件其保障

一、研究背景 为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行为,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正式发布了。
更新日期:2024-6-6 浏览量:16374 点赞量:5658

《小企业会计制度》解读

本文拟通过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解读《小企业会计制度》 一、。
更新日期:2024-2-21 浏览量:32415 点赞量: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