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财政扶持政策

摘 要 :科技开发贷款是专门用于支持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和推广的中长期专项贷款.它和国家拨款、企业自筹共同形成了我国科技投入来源的三大支柱.科技开发贷款对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实现了金融与科技相结合,也推动了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然而,从实践来看,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由于企业自身的因素、科技开发贷款的管理方式以及银行积极性不高等原因而发展缓慢.作为以弥补市场失灵为主要职能的公共财政,迫切需要从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税收优惠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扶持力度,以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 键 词 :科技开发贷款;自主创新;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1-0023-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05

一、科技开发贷款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所在

(一)实融与科技相结合,拓宽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资金来源

科技开发贷款是专门用于支持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和推广的中长期专项贷款,它实现了金融与科技的相结合,有利于拓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来源.

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金融支持能够补偿科技创新的成本,分担风险.在技术研发期、成果转化期、初步产业化、规模市场化的纵向链条中,其所需资金是递增的,但风险是递减的.因此,在成果转化期应充分发挥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作用,集中资金,引导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扩宽企业资金来源.通过发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对科技企业发展后期和成熟期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数量和速度,避免科技资源的浪费与潜在损失,促使形成“科研一生产一效益一资金一科研”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1].

(二)推动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我国传统的科技运行机制主要是以国家拨款为主,靠行政手段推进科技进步.这种政府主导的、非市场化的科技投入体制导致我国研发投入极大地受政府财政能力的制约,而且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相脱节,致使科研单位即使有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也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在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科研力量与产业力量有机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对科技开发给予信贷支持,促使科研部门向生产企业移植新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新的条件[2].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机构产业化的发展,让科研机构变成市场竞争的主体,成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科技企业.科技开发贷款有助于形成企业自主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从而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二、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

自商业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以来,科技开发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对科技贷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重大科技成果都超过三万项.要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资金需求是巨大的.但我国对科技开发贷款资金投入量不足,其资金供给量与需求量矛盾突出,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科技的发展与其经费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从我国目前科技活动经费的基本结构(见图1)可看出:我国科技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资金与企业资金,至2000年以来二者比重之和约占整个科技活动经费的80%以上.而金融机构对于我国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表现乏力,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近期在整个科技活动经费中仅占6%左右.可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在我国科技经费结构中比例偏低,我国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资金仅占金融科技贷款的很少一部分,科技开发贷款资金的严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1.企业自身的因素限制了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发展

一是企业自身抵押担保难落实,不能满足科技开发贷款的发放条件.在现代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而企业往往面临着抵押担保难落实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资产总量不大,可做抵押担保的有形资产不足;我国信用担保制度还不健全,企业信用建设不完善,从而导致企业抵押担保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不能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二是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不健全限制了科技开发贷款目的的实现.发放科技开发贷款是企业直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健全的经营机制,能够及时准确预测与把握市场,及时引进、吸收、消化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新产品,从而去引导市场与消费.但一些企业的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往往不能适应要求,致使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再加上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项目一旦失败,银行贷款的安全就受到威胁.

2.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管理方式限制了科技开发贷款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是科技开发贷款的对象范围相对狭窄,限制了科技开发贷款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都对银行科技贷款提出了新的需求.而现行科技开发贷款主要面向一般生产企业,对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较少,从而不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而且科技开发贷款在技术市场、技术、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领域形成的空区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二是科技开发贷款发放的审批周期较长,致使科技开发贷款作用不能及时发挥.目前,一个科技开发贷款项目从申请立项到审批发放,手续复杂,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科技开发项目不能及时投入市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而且使企业面临丧失市场的风险.

3.银行缺乏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一是商业银行出于经营的安全性原则,不愿意发放科技开发贷款.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而信贷资金运作要求安全性、偿还性,再加上企业抵押担保难落实,导致银行贷款缺乏有效的风险担保和抵押,因而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则,不愿意发放科技开发贷款.

二是商业银行出于经营的收益性原则,不愿意发放科技开发贷款.从银行收益的角度看,科技开发贷款的风险高于其他中长期贷款,但商业银行发放科技开发贷款所使用的利率并不高于其他贷款利率,而且国家出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目的,银行从科技开发贷款业务中的获得的利率往往低于其他贷款利率[3].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发放科技开发贷款.

三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影响了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积极性.科技开发贷款工作要求信贷人员不仅要熟悉金融知识,还要懂得各类科学技术.在发放贷款前必须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与借款人信用、能力进行调查,在贷款发放之后还必须定期检查项目进展及企业偿债能力变化情况.根据目前我国银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准确评估这些项目难度较高,需要银行加大在科技开发贷款业务上的人力资源投入.而由于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收益低,往往使银行通过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获得的收益小于其成本,导致银行不愿意在人力资源上再加大投入力度,从而银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不愿意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

三、财政政策扶持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必要性

(一)从科技开发贷款的风险性看财政扶持其发展的必要性

科技开发贷款是专门用于支持科技成果开发、转化和推广的中长期专项贷款.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实现受市场影响较大,它的社会效益和价值表现为潜在的.比如有的科技项目在立项时是先进的,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出现了更好的替代产品,或者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导致项目失去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受到影响,从而未能取得预期的效益[4].社会效益和价值的潜在性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性.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的高风险性决定了科技开发贷款的高风险性,政府介入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对其给予一定的财政政策支持,可以降低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提高其收益,实现银行风险与收益的对等,增强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作为联结科研与生产、市场的科技开发贷款,财政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财政政策扶持科技开发贷款促进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发展,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从自主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看财政扶持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必要性

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的收益主要来自贷款利息,它所获得的收益不会随项目收益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其不同于风险投资,科技项目收益再高银行也只能获得相对固定的贷款利息.但科技开发贷款本息的收回却与科技开发项目的风险紧密相关,一旦科技开发项目失败也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而科技开发项目又具有高风险性,也就意味着银行投资科技开发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大,这种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直接导致银行不愿意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造成银行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领域在融资方面的“市场失灵”,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出现资金“瓶颈”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弥补银行在自主创新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现象.通过财政介入科技开发贷款弥补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性,加大银行对科技创新领域投资的积极性.而且财政通过介入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创新财政资金科技投入方式,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领域投入的乘数效应与引导作用,使财政资金投资活动的效应得到最大化发挥.

(三)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看财政扶持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必要性

在信贷市场上,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银行对企业经营能力与贷款项目质量上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银行在贷款对象信息上处于劣势地位,导致银行不能充分了解企业与贷款项目的质量,而且科技贷款项目又具有高风险性与不确定性,从而加大了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的风险性.例如银行可能会受企业先前贷款的失败项目影响,导致银行对企业经营能力的不信任,进而造成即使企业有高效益的科技项目也难以得到银行的贷款.而且有的客户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会依照银行相关的贷款准入条件将其财务数据完美化,再加上现阶段我国缺乏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等等都加大了银行获取科技开发贷款项目充分信息的成本,增加了贷款发放的风险,从而影响了银行开办科技开发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政介入科技开发贷款业务,有利于从第三方的角度沟通银企双方,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降低银行获取企业相关信息的成本,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最终促进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发展.

四、促进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加大财政对科技开发贷款的贴息力度

商业银行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高科技企业,最根本的原因是风险收益不配比.商业银行以不高于其他中长期贷款的利率向企业发放科技开发贷款,却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显然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银行是不愿意做出这种选择的.通过对科技开发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既可以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也可以稳定银行发放科技贷款的利息收益,使收益与风险相匹配,从而提高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二)强化财政担保体系建设

建立有效的科技开发贷款担保体系,可以降低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信贷风险,增强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和健全我国目前的科技开发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构建政府信用担保机构

以政府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吸收银行、企业和其他机构资金共同组建科技开发贷款担保机构,为企业科技开发提供贷款担保.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科技开发贷款担保,对担保机构因开办科技开发贷款担保业务而造成的损失按担保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不断扩大科技开发贷款的担保规模[5].

2.建立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信用担保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因此要让信用担保公司能够健康稳步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信用担保的风险分散机制[6].政府可鼓励科技开发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其再担保机构,或鼓励在科技开发贷款担保机构之间建立互保组织.通过再担保组织与互保组织分散科技开发贷款担保公司的风险,为其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从而有利于科技开发贷款担保机构的长远发展.

(三)鼓励科技开发项目保险业务的发展

科技开发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为了降低其风险,可以充分利用保险公司在分担风险上的优势来分散科技开发项目的风险.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引导保险公司开办科技开发项目保险业务,让保险公司分担部分开发风险,从而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实现科技开发贷款风险与收益相配比.政府为鼓励科技开发项目保险业务的发展,可以对其业务收取的保费给予一定的贴保或减征营业税.通过鼓励科技开发项目保险业务的发展来有效地分散科技开发的风险,形成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从而降低科技开发贷款风险,增强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四)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改变银行在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时面临的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手段对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给予一定的扶持,降低银行承担风险的成本,提高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税收主要涉及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在营业税方面,可降低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利息收入的营业税率;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国家应对科技开发贷款的利息收入减免所得税,或放宽银行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费用列支标准,例如对银行内部从事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人员给予相关培训费、工资等相关费用加大扣除标准的待遇,以提高银行提供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实际收益,鼓励银行积极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

(五)扶持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合力.让科技成果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在这个平台上都能尽可能快地以低成本获取信息,实现科技信息的公开透明化.让企业了解科技成果的需求信息,降低创新成本,同时让商业银行了解科技成果的市场性与企业的信息,加大其对开展科技开发贷款业务的力度.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沟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科技开发贷款发放难的问题.

(六)建立扶持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是支持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辅助性配套措施.财政扶持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资金受公共财政支出的影响,而公共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提高财政有限资金扶持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效率,必须建立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将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方面的实际资金支出与企业科技开发项目数、专利数、成功率、市场占有率等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奖优罚劣,以此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财政扶持政策效果的最大化.

类似论文

简析财政扶持小微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摘 要 】由于小微企业兼具社会稳定职能与自身缺陷特点,需要财政政策对其进行扶持 但扶持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缺少监督、考。
更新日期:2024-12-17 浏览量:157600 点赞量:34258

拓展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须解决七个问题

摘 要:目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经营农业政策贷款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业务规模、经营机制、经营。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1616 点赞量:6600

现阶段叫停商业银行搭桥贷款业务的负面影响

摘 要 :搭桥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常见的金融工具 在严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背景下,监管部门全线收紧了银行搭桥贷款业务,一并叫停债务。
更新日期:2024-5-3 浏览量:15115 点赞量:5503

财政扶持下的幼儿教育

摘 要: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的出现基于对幼儿教育重要。
更新日期:2024-11-21 浏览量:142791 点赞量:30357

林业项目差别财政扶持制度设计

摘 要:论文在分析林业项目差别财政扶持制度设计的必要性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 林业项目差别财政扶。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5842 点赞量:33452

财政扶持三思

实施公共财政和支持经济发展,财政面临着“退”与“进”的困惑 要不要扶持 在认识和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公共财。
更新日期:2024-2-1 浏览量:5795 点赞量:2013